河北省2025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2025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卷
语文
本试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首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上,一款国产腕表将生肖虎、动画名作《大闹天
宫》、上海豫园“九曲映月”等内容融入时尚设计,备受好评。近年来,从“冰墩墩”“雪容融”迅速走红,
到故宫文创产品大受欢迎,再到老字号品牌不断推陈出新,文韵悠长的“国潮”,带动一款款文创产品销
售火爆,一个个文创品牌发展壮大,成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
国风流行、国货热销、“国潮”涌动,折射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之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欣赏传统文
化、国产品牌。相关报告显示,2011 年至 2021 年,“国潮”热度增长超 5 倍,78.5%的消费者更偏好选择中
国品牌,90 后、00 后贡献了 74%的“国潮”消费。
“国潮”迅速兴起,并不仅仅因为简单的市场偏好,还在于具有优良品质的国货与源于传统文化的时
尚相结合,让年轻消费群体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一方面,国产品牌质量有显著提升,工艺
设计更贴近国内消费者喜好,售后服务保障持续改善,产品性价比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发
展,从一开始加入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商品卖点,到如今把传统美学融入产品内核,“国潮”已变成一种极具
文化创造力的时尚符号。从小就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在中国经济腾飞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民族自
豪感与文化自信心更强,对设计美与质量高的国货认同感更高,推动“国潮”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消费新
潮流。
“国潮”是年轻人带动的时尚潮流,但反映了更普遍的文化需求。随着时代发展进步,生活水平不断
提升,人们开始追求审美表达上的丰富性,比如通过“物”来传达精神旨趣和审美态度。从这个角度看,“国
潮”产品受青睐,是因为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创造力,涌动着将传统文化之美和当下生活之用结合在
一起的文化生命力。近年走红的“国潮”作品,往往超越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简单拼贴,结合当代审美习
惯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丰富的审美体验、更深层的精神满足。
当前,“国潮热”方兴未艾,给国货品牌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重视精神价值、分享表达的年轻人,不仅
是“国潮”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而且愿意通过社交媒体等分享自己喜欢的“国潮”产品,这为国产品牌
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的消费生态。面对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国潮”品牌也应着眼长远发展,在提高产品和
服务质量方面下更大功夫。以更稳定的质量、更周到的服务、更有创意的产品,带给消费者更多惊喜,才
能获得持久的竞争力,让“国潮”成为一股长盛不衰的热潮。
“国潮热”既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国潮”的流行,不仅彰显着中国制造水平的提升,更体现
出当代中国旺盛的文化创造力。春节假期,春联福袋、“国潮”盲盒等年货新品销售火爆,多地举办的“国
潮”演出精彩纷呈,古风主题集市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周到服务……越来越多的“国潮”产品,找到现代生
活中的接入点并更深地融入日常生活。回望历史,立足当下,坚定自信,不断创新,打造更多体现当代中
国人审美趣味、文化精神的“国潮”产品,就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文化气息,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
更好传承。
(摘编自石羚《“国潮热”彰显文化创造力》)
材料二:“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传统文化保护传
承,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展馆内处处可见的中国元素与时尚潮流的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意义非凡,是中国自信引领
的全方位潮流的涌现,更是民族文化和大国科技驱动的全面创新。
可以看到,当前越来越多的国货成为网红,成为“95 后”“00 后”的首选。“五毒饼”“熬夜水”“大
白兔香水”等许多“老字号”推陈出新,主动去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老
”与“新”的结合让国货品牌与传统文化实现了融合创新,打造了新的文创品牌,既做到了品牌自身的革
新重生,也助力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碰撞融合,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新的活力。从嫦娥、玉兔,到鸿蒙、祝
融,科技领域也逐渐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素材”,激发根植内心的精神力量。中国品牌形成热潮起于民族
自信和文化自信,所以这也启示我们,要继续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筑牢品牌自信。
只有紧紧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为传统文化寻找到转化发展的表达方式,才能为坚定文化自信、推
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注入强大力量和不竭动能。
(摘编自陶玉《“国潮”崛起凝聚文化自信的力量》)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在分析“国潮热”现象时,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作者不仅将“国潮热”看成经济现
象,还看到了它的文化价值。
B.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欣赏传统文化、国产品牌,“国潮”是年轻人带动的时尚潮流。年轻人的喜欢是
“国潮”迅速兴起的最主要原因。
C. “国潮”品牌应着眼长远发展,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下更大功夫,才能不负消费者的喜爱,让“国
潮”成为一股长盛不衰的热潮。
D. 从嫦娥、玉兔,到鸿蒙、祝融,科技领域也逐渐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素材”,归根结底,这彰显的是我
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潮热”给国货品牌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力,保持长盛不衰,仍任重道远。
B. 受欢迎的国潮产品绝不只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简单拼贴,一定有结合消费者审美习惯的创造创新。
C. “五毒饼”“熬夜水”等“老字号”推陈出新,在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让老品牌焕发了活力。
D. “国潮热”是我们紧紧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积极为传统文化寻找转化发展表达方式的可喜成果。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中“‘国潮’产品受青睐,是因为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创造力”的一项是
( )
A. 根据故宫房檐角的脊兽做成脊兽形钥匙扣。
B. 从传统年画获取灵感的 8K 影片《门神》。
C. 老字号天津同仁堂推出含有中医药材的咖啡。
D. 江门设置体验区,让观众体验泥鸡制作等非遗文化。
4. 根据材料内容,请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词语。
在河南博物院文创区,考古盲盒、绢舞飞天娃娃、饕餮乳钉纹四方杯、莲鹤方壶春秋化妆镜等文创产
品,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购买。“我们推出的考古盲盒,把考古代表的‘①______’与盲盒象征的‘②
______’结合起来,让大家在打开盲盒的瞬间,感受到发掘文物的惊喜和满足,增强年轻人的③______。”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介绍。
随着考古盲盒的成功,河南博物院还推出了传拓盲盒、修复盲盒等一系列体验类盲盒产品,打造了“豫
来遇潮”“非遗来潮”“豫博文创”“博物雅堂”等④______。2023 年,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销售额超 3900
万元。
5. “国潮热”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
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宠牛记 李娟
新认识的朋友冯姐救助过许多流浪狗,令人钦佩。要知道在城市楼房里养狗,尤其是很多狗,非常不
易。于是她的生活重心几乎全放在了照料动物上。
听了她的故事,我一边感慨不容易,一边又隐约觉得还见过更不容易的……是谁呢?仔细一想,是我妈。
我妈她老人家也收容过流浪狗,但此事不值一提。农村嘛,养狗的条件比城市强多了。此外,养猫养
鸡养鸭的事也没啥可说的。主要想说的是……牛。听过宠物狗宠物猫宠物猪,甚至宠物蜘蛛宠物蛇……但没
听过宠物牛吧?是的,我家养了一头宠物牛。
但这事也没啥自豪的,每当我妈出远门,由我一个人照料一大家子时,累得真是哭都哭不出来。
狗们每天就煮一大盆狗食,猫们一小盆猫食,鸡鸭也好打发,可牛呢?瞧它那大肚皮!于是,我们家
专门种了两亩地。
种地得浇水啊,于是我们花一万块钱在地边打了一口井。
饲草长出来得收割,于是这两年我妈一心想说服我买台小型收割机……被我一次又一次坚定否决。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这种态度还能坚持多久。尤其上一次当我割牛草割得腰肌劳损时……当时我以
镰刀撑地,差不多是爬回家的。接下来躺了三天,再接下来休养了半年。
冯姐听了非常吃惊:“最早为啥要养牛?”
那时我家还住在荒野中的阿克哈拉村。有个欠我家钱的村民过世了,依据当地的传统礼信,需得还清
生前债务才被允许入葬。这家人实在太穷了,便赔给我家一头牛。当时牛还小,非常可爱,我妈就爱上了……
有人养牛是为了卖肉,有人是为了挤奶。我家的牛呢,似乎只是为了杵那儿好看。
当时我家的商店窖了好几吨冬菜出售,却不幸遇上暖冬,慢慢地捂坏了,便捡一捡全部喂了牛。要知
道那可是万里冰封的季节啊!别人家的牛只在一早一晚给点干草果腹,偶尔分得几粒玉米粒就是过年了,
整天叫花子一样满村流窜,寻些纸壳板嚼嚼,啃啃干牛粪……我家的牛却在吃蔬菜!绿色的蔬菜!这事我妈
都不敢说出去……于是乎,在屁股都瘦尖了的牛群里,唯有我家那位肥头大耳油光满面。名声传遍附近好几
个村落,连过路的人都会特意绕道至我家牛圈参观,啧啧称叹:“真主啊,怎么这么胖!”我妈感到倍儿有
面子。
我们像供菩萨一样供着这位牛先人,至今已经供了四年多。后果是感情越来越深,我妈发誓要给它养
老送终。但是听说牛能活三十多年呢,掐指一算,至少还有二十年……
冯姐说:“牛最重感情,听说它被宰杀的时候会哭,以前还不信,直到亲眼看到。它真的在不停地落泪!
看得我从此再不想吃牛肉了……还听说牛只在临死才哭一次……”
什么啊,我家的牛才没那么隐忍认命呢,它动不动就哭!早起看到食槽里只有干草没有鲜草会哭,出
去放风若没玩够就被赶回家也哭,和别的牛顶架顶输了,更是跑回家哭半天,委屈得眼泪大颗大颗地淌,
娇气得不得了。
撒娇就撒娇嘛,根本不考虑自己是什么样的体态,一边哭还一个劲儿往你身上蹭,躲都躲不开。
爱抚怀中猫咪或膝下狗狗是双方的享受,作为宠物牛,当然也需要身体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只有它
自个儿舒服,人累个半死。为此我妈专门买了一把牧民用来收集山羊绒的钢丝刷,又宽又硬,每天一次,
从牛脖子到牛肚皮再到牛屁股,卖力地刷啊刷啊。一面刷舒服了,人家就自个儿转身,让你再刷另一面。
就这样,牛做了全身保养,人做了全身运动。不给它刷的后果就是一大早堵在门口不让你出去。
还有遛牛,相比之下,遛狗太逍遥了。有人抱怨大型犬难遛,拉都拉不住,那你遛牛试试?何止拉不
住,简直把你当风筝放。
别人家拴牛大多拴牛鼻子,非常有效,轻轻一扯,立马乖巧。可我妈嫌该手段残忍,要知道我家养的
可是宠物牛,不能这么虐待。
还有养牛户把绳圈套在牛角根部,那也是牛的软肋。可我家的牛打架受过伤,有一边牛角外壳都给掀
没了,剩下的部分非常脆弱,我妈更是舍不得,便只好像拴狗一样拴着牛脖子。
这根缰绳对它来说根本就是装饰品嘛!我妈便只好被“放风筝”。
于是,每日所见的情景差不多都是:我妈追逐着牛,逃命似的奔跑在村子里,一手狠命拽绳子,一手
挥大棒,大呼小叫,如临大敌。要知道路两边都是庄稼,危机重重——啃了得赔啊!
什么骑着牛背、吹着笛子、迎着夕阳之类的牧牛行乐图,只是文学呈现吧。
遛牛的地方在村口农田尽头的荒地里,那点浅浅的杂草只能哄哄牛肚皮,但对牛来说仍然像天堂一般。
每天出门前一小时它便开始焦躁不安,院门一打开便直奔东去。每天下午往回赶时它都哭了又哭,一步三
回头。我妈心都碎了,哄着说:“乖,咱回去吃萝卜,吃芹菜!”
萝卜和芹菜是我们这几天的伙食,若养的是兔子也就罢了,这可是一头牛啊!于是,晚餐时,我们只
好切几根咸菜下饭。
遛一次狗也就半小时吧,遛牛得半天。后来每次我妈都带一块布,背点干粮,还领着狗,像郊游似的。
遇到别的遛牛人——当然,别人是专业遛牛的,一遛一大群——便坐下来一边分享食物、一边分享村里的
八卦。狗也忙着和别的狗交流。天气好时,我妈摊开布睡倒,直到任督二脉被太阳晒通了才醒来。牛还在
急急啃食,顾不上回头看她一眼。怎么说呢,除去来回路上的拉锯战,遛牛还算是惬意的事吧。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姐救助过许多流浪狗,令人钦佩,但是想到养宠物牛的母亲,“我”觉得冯姐的不易就不值得一提了。
B. 文章第二段使用设问手法,引起读者注意,语气强烈,耐人寻味,引起人的反思,表达强烈的情感。
C. 冯姐这一形象看似可有可无,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起到了引起话题、引出下文、映衬母亲的作用。
D. “骑着牛背、吹着笛子、迎着夕阳之类的牧牛行乐图,只是文学呈现吧”,意在表明牧牛行乐图只是文
学虚构,并不值得欣赏。
7. 关于文中“我”家牛在冬天吃蔬菜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整天叫花子一样满村流窜”,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我”对到处寻纸壳板嚼、啃牛粪的别家牛的不
屑。
B. “我”妈不敢跟人说“我”家的牛在冬天可以吃到绿色的蔬菜,可以看出冬季的阿克哈拉村蔬菜稀缺。
C. “屁股都瘦尖了的牛群”衬托了“我”家“肥头大耳油光满面”的牛,突出了“我”家牛生活条件的优
越。
D. 这段文字写“我”家宠物牛时用到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一头因养得好而闻名的胖牛。
8.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分析你读到的母亲的形象特点。
9.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艺术特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魏征上疏曰:
古之哲王,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为之无已,深乖恻隐之情,实启奸邪之路。臣闻尧有敢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史,武有戒慎
之铭。魏武帝云;“有德之君乐闻逆耳之言、犯颜之诤,亲忠臣,厚谏士,斥谗慝,远佞人者,诚欲全身保
国,远避灭亡者也。”凡百君子,膺期统运,纵未能上下无私,君臣合德,可不全身保国,远避灭亡乎?然
自古圣哲之君,功成事立,未有不资同心,予违汝弼者也。
太宗手诏曰:
省前后讽谕,皆切至之意,固所望于卿也。自惟寡薄,厚享斯休。每以抚大神器,忧深责重、常惧方
机多旷、四聪不达,战战兢兢,坐以待旦。询于公卿,以至隶皂,推以赤心。庶几明赖,一动以钟石;淳
风至德,永传于竹帛。克播鸿名,常为称首。赐绢三百匹。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公平》)
材料二: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
夜并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
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
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
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
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
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卫之去齐 A 不远 B 君 C 不若使人 D 问之 E 而固 D 贤者也 G 用之 H 未晚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忽,迅速,与《促织》“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中的“忽”意思不同。
B. 疾,宏大,与《劝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中的“疾”意思相同。
C. 抚,拍,与《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中的“抚”意思不同。
D. 得,引申为“掌握”,与《兰亭集序》“暂得于己”中的“得”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征认为所有君王把保全自己和国家、避免灭亡放在首位,但明君还能依靠君臣同心和虚心纳谏来建立
伟业。
B. 唐太宗认为自己才德寡薄,害怕荒废国事,担心自己闭目塞听,便真诚地向公卿大臣和下臣小吏咨询。
C. 宁戚见到齐桓公,内心感到很悲伤,便大声唱歌以期引起齐桓公关注,而此举果然引起了齐桓公的关注。
D. 当齐桓公准备重用宁戚时,大臣们认为宁戚是卫国人,应当先派人到卫国对其调查,齐桓公否定了他们
的建议。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哲王,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
(2)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
14. “齐桓霸于春秋,太宗开贞观盛世”,二人都是历史上少有的雄主,请结合材料分别概括两人成功的原
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萧皋别业竹枝词
沈明臣
青黄梅气暖凉天,红白花开正种田。
燕子巢边泥带水,鹁鸠声里雨如烟。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翁诗前两句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明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展现出“乡村
四月”特有风物之美。
B. 翁诗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乎农民吃穿的两大农事,四月农忙,家家
户户都在忙碌不停。
C. 沈诗前两句描写了桃李刚刚开花,梅子尚小而黄里带青的景象,恰到好处地写出了乍暖还寒的天气及相
应的景物特征。
D. 沈诗后两句描写了雨中燕子和鹁鸠,尤其是燕子筑巢时因拖泥带水而将巢穴里弄得湿漉漉的,体现了作
者观察生活之精细。
16. 这两首诗都以“乡村”为主要描写对象,请结合两首诗分析其艺术特色上的相同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玉案·元夕》中,辛弃疾大力渲染欢乐场面,街市里“________________”,城中鼓乐齐鸣,
月光流转,“________________”
(2)《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妻子转述小妹问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
体现了小妹的娇憨,也体现了夫妻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场景。
(3)古代文人很喜欢饮酒,在其诗文中也有与之相关的句子,例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新德里 7 月 27 日电:当地时间 2024 年 7 月 27 日,印度新德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46 届世
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宣布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
走了十二年申遗路,中国终于交上了一份名为“北京经验”的答卷。
这是一场历时十二年的接续努力,而“保护”二字 A 。申遗办的全称“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
办公室”就是最好的佐证。
在申遗过程中,北京市把中轴线申遗保护成为抓手,带动老城整体保护,推动了重点文物建筑和历史
建筑腾退工作的发展。此次申遗活动也强化了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让中轴线的历史格局和风貌逐步
复原。
与天坛东西相对、遥相呼应的先农坛庆成宫,曾是明清皇帝祭祀亲耕前斋戒的地方。申遗成功后,“根
脉中轴嘉礼庆成——北京市群众性主题活动”的地点选在了这里。从建成至今的 566 年间,从未对公众开
放的庆成宫,在此次活动中首开大门。
由于历史原因, B 。申遗工作开始后,经过腾退、修缮等工作,神仓、庆成宫两座古建筑在今年
4 月和 7 月先后开放。这使先农坛区域古建筑群得到真实、完整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让先农坛的文化价值传
承有了持续性。北京中轴线将先农坛纳入一体保护之后,我们明显感觉到了先农坛的知名度和社会各界的
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在一次关于北京中轴线遗产区内最感兴趣的点位调查中,先农坛的美誉度仅次于故宫
和天坛,排在第三位。
其实,在先农坛所做的工作,仅仅是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的一个缩影。( )。12 年的申遗之路,是一
次特殊的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在 7.8 公里的中轴线两侧,北京市在功能疏解、古建修缮、街巷治理等方面持
续发力,相继启动了百余项工程,推动了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工作的开展。
18. 下列选项中的引号和文中“北京经验”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大雁一路向南飞去,有时排成个“人”字,有时排成个“之”字。
B. 这些所谓的武林高手到处“行侠仗义”,一路上为非作歹,欺男霸女。
C. 对于奥运会开幕式,大家纷纷表示最精彩的依旧是 2008 年的“中国之夜”。
D. 像他这样的“孔繁森”真的不多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很是惹人心疼。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
字。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
原意。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22. 请结合本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60 个字。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一辈以节俭和吃苦为荣,当代有些年轻人却秉持着“绝不亏待自己”的生活理念。有网友调侃:“有
点儿钱全炫嘴里了,苦什么都不能苦了自己的‘独生嘴’。”
老一辈以吃苦为荣,新一代以享福为乐。有人说老一辈“以吃苦为荣”的思想已经过时,有人说新一
代是“垮掉的一代”,也有人说年轻人的“享福为乐”实际上表达的是“爱自己”的生活态度。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2025 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卷
语文 参考答案
本试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5 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 D 4. ①. 传统 ②. 时尚 ③. 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 ④. 文创品牌
5. 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激活其生
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②创新时代表达,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增强文化创造力,结合当代
人的审美习惯,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富有魅力、贴合当代价值观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传承下去。
③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中的接入点并将其更深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和当
代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9 题答案】
【答案】6. C 7. A
8. ①勤劳。母亲养了那么多宠物,还要种地、经营商店。②善良、有爱心。母亲觉得拴牛鼻子残忍,更是
舍不得拴牛受过伤的角。③重感情。养牛四年多,不忍宰杀,要给它养老送终。④随性、享受生活。母亲
遛牛带一块布,背点干粮,还领着狗。天气好时,摊开布睡倒,直到任督二脉被太阳晒通了才醒来。
9. ①多用口语,质朴自然,明白晓畅。“农村嘛,养狗的条件比城市强多了。此外,养猫养鸡养鸭的事也没
啥可说的。主要想说的是……牛”“有人抱怨大型犬难遛,拉都拉不住,那你遛牛试试”平实如话的语言比
比皆是。②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画面感强。比喻如“叫花子一样”“像供菩萨
一样”,拟人如“肥头大耳油光满面”,衬托如“别人家的牛只在一早一晚给点干草果腹,偶尔分得几粒
玉米粒就是过年了,……我家的牛却在吃蔬菜”。③多用短句,简练明快。如“一手狠命拽绳子,一手挥大
棒,大呼小叫,如临大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10~14 题答案】
【答案】10. BEG
11. C 12. A
13. (1)古代圣明的帝王,尽心尽力而不埋怨别人,严格要求自己而不苛责臣下。
(2)宁戚想要求见齐桓公,但因为处境艰难,没有办法举荐自己。
14. 唐太宗:①常常怀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②积极向各级官吏询问治国的策略。③积极纳谏,重赏敢于
进谏的官员。
齐桓公:待人以宽,对待人才不求全责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16 题答案】
【答案】15. D 16. ①在意象选取上,两首诗都选取了具有乡村特色的植物、动物和农事。
②在用词上,两首诗都选用了表示颜色的词,如“绿”“白”“青黄”“红白”。
③在描写手法上,两首诗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都写到了“雨如烟”。
④在语言风格上,两首诗语言朴实生动,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题答案】
【答案】 ①. 宝马雕车香满路 ②. 一夜鱼龙舞 ③. 闻姊家有阁子 ④. 且何谓阁子也 ⑤.
钟鼓馔玉不足贵 ⑥. 但愿长醉不愿醒(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18~22 题答案】
【答案】18. D 19. A 始终被放在首位 B 先农坛部分区域未曾开放
20. 在申遗过程中,北京市把中轴线申遗保护作为抓手,带动老城整体保护,推动了重点文物建筑和历史建
筑腾退工作的开展。
21. D 22. 2024 年 7 月 27 日,第 46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此次申遗北京市重点
在于遗产保护工作,意义重大。
四、写作(60 分)
【23 题答案】
【答案】例文:
于苦乐中寻平衡,铸时代新青年
年轻一代与老一辈关于“吃苦”与“享福”的争论此起彼伏。老一辈笃信“吃苦才有福”的人生哲学,
而年轻一代却对“没苦硬吃”心存质疑,秉持着“绝不亏待自己”的生活理念。于这场争论中,我们需以
理性之思,探寻“吃苦”与“享福”的真义,找寻二者间的平衡,成长为时代所需的新青年。
“吃苦”,是成长的基石与成功的阶梯。“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忆往昔,匡衡凿壁偷光,在贫寒中刻苦攻读,终成一代学问家;王羲之临池学书,墨染池水,凭借不懈的
努力与吃苦精神,练就了“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绝技。看今朝,科研人员埋首于实验室,在一次
次失败中砥砺前行,不惧枯燥与艰难,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这些事例无不表明,“吃苦”能磨砺人的
意志,让人在困境中学会坚持,在挫折中不断成长。它并非毫无意义的“硬吃”,而是在明确目标与理想
后的执着追求,是对自我潜能的深度挖掘与激发。
然而,我们亦不可忽视“享福”的价值与意义。“享福”,是努力的回报与心灵的慰藉。在快节奏的现
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享福”成为了缓解疲惫、滋养心灵的港湾。它可以是在紧张工
作之余,与家人朋友相聚,共享天伦之乐,感受亲情与友情的温暖;可以是在闲暇时光,沉浸于自己热爱
的书籍、音乐、绘画之中,让心灵得到放松与滋养;可以是踏上旅途,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拓宽视野,
丰富阅历。这种“享福”,是对辛勤付出的肯定与回馈,它给予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与勇气。就如同登山
者在历经艰难险阻登顶后,俯瞰壮丽山河时的那份喜悦与满足;又似作家在笔耕不辍完成一部佳作后,收
获读者赞誉与认可时的欣慰与自豪。“享福”并非是懒惰与堕落的代名词,而是在奋斗征程中的短暂休憩,
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只知“吃苦”,易使人在无尽的劳累中迷失方向,丧失生活的热情与乐趣;而一味“享福”,则会让
人陷入空虚与迷茫,消磨奋斗的意志与决心。唯有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方能行稳致远。在学习与工作中,
我们以吃苦为舟,努力拼搏,提升自我;在生活里,我们以享福为桨,放松身心,品味美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时代的舞台上,让我们年轻一代于“吃苦”与“享福”间把
握平衡,用汗水浇灌希望,以智慧享受生活,努力成长为有担当、有情怀、有追求的时代新青年,向着理
想的彼岸奋勇前行,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