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素养测评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等级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人与自然是_____________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危及_____________,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2.为了更有效地_____________地球,实现_____________发展,世界各国通过签订协议、制定法律等方式来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3.除了自然原因外,人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4.具备_____________意识、_____________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5.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人类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抗灾精神。6.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共分为四级,依次用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色和_____________色表示。7.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我国重新修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8.由于人类过度开采资源,无节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地球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9.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_____________滑坡、泥石流、_____________等。10.保护_____________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_____________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保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 )2.循环经济只包括产品的清洁生产,不包括资源的循环利用。( )3.森林可以绿化环境、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4.宇宙空间很大,有数不清的星球,如果地球环境恶化,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 )5.用淘米水洗菜,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能有效地清除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 )6.当前全球的环境状况都比较良好。( )7.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8.如果人类尊重自然,就可以随意破坏默默奉献的地球。( )9.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没有因为人口增长和人类需求而变化。( )10.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我们应该和地球和谐相处。(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以下不能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项是( )。A.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B.因地制宜,就地取材C.消耗资源,发展经济D.羊群满地,水草丰美2.在地震发生时,我们要学会自救自护,下列避震措施正确的是( )。A.身在室外时,迅速跑到室内躲避B.立即乘电梯下楼逃生C.来不及跑到室外时,可以双手抱头蹲在墙角或结实的家具旁D.向上跑到楼顶的空旷天台3.下列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A.燃煤电厂正在排放废气B.工业废水污染河流C.沙漠正在悄然扩张D.电动汽车的普及4.下列对《巴黎协定》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为了安排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B.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一致通过C.2016年4月22日,175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D.2017年1月1日正式生效5.下列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A.把树砍了又栽上B.产品的清洁生产C.资源的循环利用D.废物的高效回收6.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年纪很小,那是大人们的事B.我们可以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在自己家里做好垃圾分类C.我发明了一个节水装置,可以给家里节省不少水D.我每天乘公交车上下学7.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太阳能发电B.海浪发电C.汽油燃烧产生热量D.地热发电8.没有诱发和加重自然灾害的行为是( )。A.森林被破坏,无法涵养水源,造成洪涝灾害B.过度放牧,会造成土地沙漠化C.乱砍滥伐,开垦荒地D.保护耕地,退耕还林9.人类会诱发自然灾害的行为是( )。A.乱垦草地B.植树造林C.风力发电,D.开采可燃冰10.对地球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B.地球生产充足的食物,供我们果腹充饥C.地球奉献丰富的土石和森林,供我们建房造物D.地球上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无休止地开采四、连线题。(共5分)下列现象反映了哪种环境问题?连一连。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环境污染工厂排放的废气天然气开采过度 资源短缺荒漠化不断扩大采油井石油泄漏 生态破坏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在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划分为哪几级?是依据什么划分的?2.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3.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做了哪些举措?六、综合题。(共14分)《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称,汶川地震发生后,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300万人,而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镜头一:在灾情最重的北川县,一名受灾者从废墟中爬出来。他强忍着在地震中失去15个亲人的悲痛,到处救人,用双手从废墟中刨出10名幸存者。镜头二:一天中午,一名头发花白的拾荒老人,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放进了募捐箱。下午,老人再一次出现,又捐出了100元。原来,他中午到银行把零钱兑换了整钱。“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1.请列举你身边类似的事例,这些事例体现了怎样的抗灾精神?(8分)2.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6分)参考答案一、1.生命 人类自身 2.保护 可持续 3.生产 生活 4.防灾避险 自救自护5.不屈不挠 团结互助 6.蓝 黄 橙 红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8.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9.洪涝 地震 病虫害 10.环境 行动起来二、1.√ 2.× 3.√ 4.× 5.√ 6.× 7.× 8.× 9.× 10.√三、1.C 2.C 3.D 4.D 5.A 6.A 7.C 8.D 9.A 10. D四、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破坏工厂排放的废气——环境污染天然气开采过度——资源短缺荒漠化不断扩大——生态破坏采油井石油泄漏——环境污染五、1.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2.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如洪涝、滑坡、泥石流、沙漠化等。再如:乱砍滥发,森林被破坏,无法涵养水源,易造成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加重,易引发山体滑坡。3.(1)建立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2)建设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3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的危害。六、1.我身边的事例:三年级时我用积攒的零花钱为灾区捐款10元。以上事例体现的精神是:对灾害,我们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强面对灾害,不能被灾害打倒;面对灾难,我们要有团结互助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灾难,我们应该有尊重生命,永不放弃的精神。2.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首先应该学会自救、自护,降低灾害的危害。在灾害面前,我们要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