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成长的节拍 专题练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认识自己,有一个著名的乔哈里窗,如图,这启示我们( )
①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秘密区
②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他人评价扩大自己的盲目区
③如果想要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就要缩小自己的盲目区
④我们应该不断挖掘自己的未知区,以开发自己的潜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晋平公间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幕实。师旷日:“何不秉烛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共君于臣用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这段对话启迪我们( )
A.珍惜一切学习的机会 B.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D.探究合作,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
3.读书可以让你在看到落日余晖时,脑海中浮现的是“夕阳余晖佳作众,怡心悦目爱心融”,而不只是“哇,夕阳真好看”;看到雪花飞舞时,脱口而出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不只是“哎哟,雪真大呀”。这段话启示我们( )
①读书让我们体味到学习中的苦与乐②读书需要自觉主动,持之以恒
③读书能够让我们拥有更充实的生活④读书能够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对我们的学习产生了深刻影响。某班同学围绕以下辩题展开辩论。
以下能够支持正方观点的论据有( )
①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便于我们开展互动学习
②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
③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对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④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我们学习,降低学习的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阅读的时候,我的心灵会变得更加辽阔和宽广”“阅读会使我获得温馨、宁静的内心世界,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和浮躁”“遇到困难的时候,阅读能给予我力量,让我看到希望”。以上关于阅读的感悟表明( )
A.从阅读中才能体味到学习的快乐
B.阅读能充盈精神,打开生命的视窗
C.阅读能磨砺意志,战胜人生所有挫折
D.学习没有终点,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6.进入青春期,同学们开始在意自己的体态和容貌。有的同学为自己个子比别人矮而自卑,有的同学为自己长得不如别人漂亮而烦恼。对此,我们要( )
①学会欣赏自己,努力发展自己的特长②学会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③特别注重打扮,完善外表④表面显得不在意,内心却暗暗和其他人比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毕业联欢会上,学弟学妹们请你分享中学阶段的心得。你应告诉他们,中学阶段( )
①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 ②可以重塑完美的自己
③要提高修养,展现内在美 ④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启示我们要( )
A.珍视当下,点滴做起 B.怀揣梦想,止于心动
C.固执己见,乐享生活 D.轻言放弃,安于现状
9.“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他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开拓出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和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告诉我们( )
①学习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②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③学习轻而易举,有苦有乐④既要重视读书,又要重视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已经连续11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深入推进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热爱阅读的种子。阅读( )
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②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③是爱护身体的重要途径 ④促进个人不断成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不必美慕他人,自己也是一道风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启示我们( )
A.要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 B.理想是成功的关键
C.要重视他人评价 D.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12.有人说:“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这句话体现出认识自己的途径是( )
A.自我观察 B.自我分析 C.他人评价 D.自我评价
13.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这告诉我们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 )
A.学习要脱离学校 B.学习要掌握方法
C.学习要学会思考 D.学习没有终点
14.2024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营造良好的文明风尚。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11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服务网越织越密。上述材料说明( )
①阅读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②读书可以充盈精神生活,汇聚精神力量
③政府依法规范行政,保障人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④推动全民阅读能为我国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们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因为( )
①仅凭自我评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 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③勇于战胜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④自强能让我们展现优势,高人一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简答题
16.【少年启程乘风破浪】
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为漫画一拟定一个标题(不能以“无题”为题),并说明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
(2)阅读漫画二,结合自己进入中学后的学习经历,请分享一下你的学习经验。
三、分析说明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袁隆平院士获得过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改革先锋”称号和未来科学技术大奖,之后又获得“共和国勋章”。但他却说自己是“种田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他不住豪宅、不坐豪车,把奖励和全部经费用来搞科研。他常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袁隆平院士心中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些梦想的终极目标就是中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他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并不断攀登高峰,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为保障我国及世界的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
(1)作为“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却甘愿一生做“种田人”。请你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谈谈如何做好“种田人”?
(2)结合材料,你认为青少年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参考答案
1.D
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我。
③④: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如果想要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就要缩小自己的盲目区,我们应该不断挖掘自己的未知区,以开发自己的潜能,故③④正确;
①:不能扩大自己的秘密区,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故①错误;
②:通过他人评价正确认识自己,缩小盲目区,故②错误;
故本题选D。
2.C
本题考查终身学习。
C:题干中的话表达的是我们要努力学习,终身学习,故C正确;
ABD:选项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
故本题选C。
3.D
本题考查学习的意义。
③④:分析题文,材料描述了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内涵,让我们的表达能力更好,这说明了读书能够让我们拥有更充实的生活;读书能够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故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观点不能从题干材料体现出来;故①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A
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人工智能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机遇和挑战。材料中的正方观点是人工智能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机遇,这主要表现为人工智能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便于我们开展互动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这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故③与题意不符;
④:人工智能不能代替我们学习,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5.B
本题考查学习的重要性。
B:题干中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依据教材知识,我们守护生命要养护精神,阅读能充盈精神,打开生命的视窗。故B符合题意;
A:才能,说法绝对。我们体味学习快乐的途径有很多,故A说法错误;
C:阅读能磨砺意志,帮助我们战胜人生一些挫折,不是所有,故C说法错误;
D:题干未涉及终身学习,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A
本题考查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①②:进入青春期,同学们开始在意自己的体态和容貌。但是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个子比别人矮而自卑,也不要为自己长得不如别人漂亮而烦恼。我们应该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学会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学会欣赏自己,努力发展自己特长,让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我们不能只特别注重外表,还要注意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故③说法错误;
④:我们要做到表里如一,正确对待自己和同伴的生理变化,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7.C
本题考查中学生活的机会与挑战。
①③④:依据教材所学可知,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因此应告诉学弟学妹中学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修养,展现内在美,有所为,有所不为,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但人无完人,不可能重塑完美的自己,我们应能尽力做更好的自己,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8.A
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中学生活的机会与挑战。
A:分析可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这启示我们要珍视当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向着目标逐步前进;故A符合题意;
B:只有心动而没有行动是无法实现梦想的,应该将梦想付诸行动;故B错误;
C:固执己见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也不符合积极进取的精神;故C错误;
D:“轻言放弃,安于现状”是消极的态度,不利于实现个人的发展和目标;故D错误;
故本题选A。
9.B
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
①②④:分析题文,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这告诉我们读书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应该让学习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毛泽东一生都在读书学习,启示我们要不断学习,持续提升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毛泽东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说明不能只读书而不实践,要做到学以致用;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0.B
本题考查学习的意义。
①④:分析可知,阅读可以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能促进个人不断成长,故①④正确;
②: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故②错误;
③:阅读主要与精神成长相关,与爱护身体关系不大,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1.A
本题考查接纳与欣赏自己。
A:分析题文,“不必羡慕他人,自己也是一道风景”强调了要看到自己的独特之处,这启示我们要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故A符合题意;
B:理想并不是成功的关键,成功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故B错误;
C:重视他人评价与题意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自强与自信的关系在题干中未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2.C
本题考查认识自己的途径。
C:分析题文,“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强调了通过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来认识自身,这属于他人评价的途径;故C符合题意;
ABD:题干没有体现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D
本题考查对学习新的认识。
D:合理性题文,即使离开了学校,仍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强调的是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尽头,无论处于人生的何种阶段都需要学习,即学习没有终点;故D符合题意;
A:“学习要脱离学校”表述不准确,离开学校也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方式学习,但不是说学习要脱离学校,在学校也可以学习;故A错误;
BC:“学习要掌握方法”和“学习要学会思考”在题干中未体现;故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4.C
本题考查学习的重要性。
①:题文中强调的是国家对阅读的重视,并未涉及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且“已成为”说法过于绝对,故①说法错误;
②④: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推动全民阅读可以充盈精神生活,能为我国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故②④符合题意;
③: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指的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题文中体现的是保障文化权,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C
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和意义。
②③:“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有智慧;能够战胜别人的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因此,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可以促进自我发展;勇于战胜自己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战胜自己。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方法来认识自己。因此自我评价只是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之一。故①说法错误;
④:自强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但不是高人一等。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6.(1)示例:标题:学习点亮生命。原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2)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等。
17.(1)①拥有远大梦想,并为梦想的实现而努力奋斗;②不怕吃苦,勇往直前;③执着追求,目标坚定;④善于克服前进路上的艰辛;⑤有丰富的知识,勇于创新,勤于实践;⑥踏实肯干,不慕名利等。
(2)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③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④努力需要坚持,如果努力不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⑤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努力也有方法,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⑥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每天进步一点点;学思并进;珍视团队合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