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第1课时 认识民法典展示视频:《未成年人70天打赏主播158万元》。情境导入视频简介:小刘,初二辍学在家,父母让他在自家开设的蔬菜店收钱,晚上基本无事可做的他,很快被一名女主播吸引,沉迷其中,短短70天打赏主播158万元。小刘父母发现后多次联系该直播平台说明情况,希望退还打赏的158万元,但遭到拒绝,于是小刘一家将该直播平台告上法庭。结合视频内容说一说,你认为未成年人打赏主播的钱能追回吗?请同学们自由回答。师过渡: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我们从事民事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民法典,了解民法典。【学习任务】初步了解民法典的正式实施时间、主要内容等。[预设]1.我知道了民法典在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2.民法典共7编1附则,共1260条。3.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节一 普法讲堂——初识民法典环节二 情景剧场——“我的一生”【情境材料】结合课前家庭调查任务清单,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家庭调查表并表演情景短剧“我的一生”。【学习任务一】探究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学生活动】你知道自己一生中的各个时期都享有哪些权利吗?[预设]【活动说明】1.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人生阶段进行分角色扮演(包括主角、配角、旁白等)。2.剧本内容要符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并体现民法典对个人生活的保护和规范。3.剧本中包含的具体的法律条款,演绎时旁白要给予解答。教师小结: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点评交流】表演结束后,由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点评,同学讨论民法典在人生各个阶段的重要性以及总结民法典对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的权利进行了保护。【学习任务二】探究民法典实施的意义。【学生活动】1.案件的处理反映了民法典的什么作用?2.小组合作探究,汇总答案,推荐发言人。【案例分析】2023年6月长春市的一个夜晚,一块突如其来的砖头从天而降,砸中了正在夜市小吃街享受美食的28岁女子小娄,瞬间剥夺了她的生命。砖头来自高楼之上的周某,他之前还曾抛掷过桶装水和可乐,伤害过其他人。法院最终判处周某死刑,这一判决不仅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慰藉,更是对社会公共安全的有力维护。这起案件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高空抛物的巨大危害,也提醒着每一个人:头顶上的安全,关乎你我他。教师提示:民法典明确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法律和道德价值层面均对该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出否定性评价。【活动说明】这个案例生动地展示了民法典在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小结: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环节三 法治与德治【情境材料】教材第84页“探究与分享”。【学习任务】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法典的内在联系。【学生活动】分析教材中民法典节选的法律条文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定,理解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学生活动】1.小组内讨论节选的法律条文对应的价值观。2.由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各小组做好讨论记录。[预设]1.第九条体现了文明、和谐。2.第一百八十四条充分回应了国人对“好人难当”“英雄流血又流泪”等不良社会现象的关切,是弘扬助人为乐、匡扶正义、见义勇为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制度设计。3.第一百八十五条体现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教师小结:这些法律条款通过具体规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彰显了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活动说明】此活动需要学生课前准备,课上先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观点,再派代表进行发言。学生可从民法典的合同编和物权编及诚信原则方向进行讨论。正方:应该支付酬金。反方:不应支付酬金。【情境材料】教材第85页“探究与分享”。教师提示:除了案例中反映的诚信原则外,民法典还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环节四 民事活动守原则【学生活动】小组分享课前查阅的民法典中关于“悬赏失物承诺归还后支付酬金”的法律规定,探讨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播放《民法典口诀歌》。课堂小结民法典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民法典的重要性,知道了民法典的内容和原则,探讨了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让民法典为你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学会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板书设计第1课时 认识民法典教学特色1.教学方法的创新:本课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2.突出案例教学:民法典教学采用大量真实、典型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判断能力。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4.精选教学资源: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选用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案例。资源选择既契合教学内容,又立足学生实际。课堂评价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调整 之间的 和财产关系的法律( )A.平等主体 人身关系B.自然人 社会关系C.民事主体 人身关系D.全体公民 社会关系A2.“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 ,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A.商法典B.刑法典C.宪法典D.民法典D3.民法典第一条,开宗明义地确立了立法目的,即“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彰显 , 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①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②职业道德③家庭美德④个人品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D4.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体现了民法典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的重要内容( )A.友善B.自由C.爱国D.平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