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犯罪与刑罚 课件(共1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犯罪与刑罚 课件(共1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第2课时 犯罪与刑罚
教师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图片,多媒体出示材料:
情境导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的法律。
[预设]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学生活动】结合上面材料,说说对你有何启示。
环节一 了解犯罪与刑罚
2021年11月,男子罗某利用具备远程高清摄像功能的无人机,对福建舰进行非法拍摄,被国家安全机关发现。罗某说:“当时知道福建舰在上海建造,我就很想在第一时间了解它的建造情况,第一眼目睹福建舰,这样的话我在军迷圈里,就会有比较好的谈资。”经相关部门鉴定,罗某所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涉及2项机密级军事秘密和1项秘密级军事秘密。最终,罗某因“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精彩课堂
【学生活动】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罗某触犯了什么法律?这部法律有何重要性?
[预设]刑法。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2.结合罗某的案例,说一说犯罪都有哪些特征。
[预设]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特征。
3.什么是刑罚?对罗某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属于刑罚中的哪一类?
[预设]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罗某被判有期徒刑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买手机吗?只要一百块!”在路上听到这样的兜售,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事出蹊跷,不予理睬然后转身离开。重庆万州区的一名中学生,不仅从这句话中发现了问题,还见义巧为帮助民警,快速破获一起盗窃手机案。某日,重庆万州区公安局龙都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报案,称自己的手机被偷,当天晚上8点,报案人又向民警反映了一个重要情况,嫌疑人准备将手机兜售给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非常机智地记下了手机上的未接来电,和报案人取得了联系,这位年轻人就是重庆万州外国语学校的初三学生杜同学。杜同学回忆说:“当时那个人说100块钱卖个手机给我,手机锁屏是女生的风格,他也不知道解锁密码,我猜想,手机可能不是他的。刚好,屏幕锁屏上有未接电话,我就把联系电话记了下来,找机会回拨了电话。”就是这个关键的号码,让杜同学和失主以及办案民警取得了联系。通过杜同学的描述,民警得知了嫌疑人腿脚不便
环节二 有勇有谋同犯罪作斗争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说说上述案例对你有何启示。
[预设]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这一重要线索,不到半个小时,民警们就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经过审讯得知,嫌疑人将手机销赃在一家二手手机店,最终警方在店内成功找回手机,并发还给失主。心怀正义、有勇有谋。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见义巧为,为机智的杜同学点赞!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刑法的内容和重要性,知道了什么是犯罪和犯罪的特征,以及刑罚的含义和种类,学会了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同时,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我们要敢于斗争,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犯罪与刑罚
教学特色
1.充分发挥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巩固的“任务清单”的作用。通过课前“任务清单”,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通过课中的“任务清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课后的“任务清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教学效果显著。
2.将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将教材中抽象的概念理论具体化、生活化,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课堂评价
1.小刚的爸爸因醉酒驾驶机动车被人民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三个月。小刚爸爸的行为属于( )
A.行政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B
2.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①依法赔偿性
②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刑事违法性
④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3.初中生小张在公交车上看到有小偷扒窃,遂在手机上写下“你的钱包被偷了”,并悄悄给失主和公交车司机看,最终帮助公安机关抓住了小偷。这说明小张( )
①懂得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护
②能明辨是非, 勇于维护社会正义
③见义勇为, 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④见义智为, 善于借助他人和社会的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4.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盗窃案,被告人黄某多次盗窃广州市内共享单车,数额巨大。白云区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被告人黄某有期徒刑3年6个月,追缴其违法获利所得,要求其向单车公司退赔人民币20万元,并处罚金5 000元。其中有期徒刑属于( )
①主刑
②行政处罚
③附加刑
④刑事处罚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D
5.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是( )
A.刑法
B.宪法
C.治安管理处罚法
D.民法典
A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8月30日,四川省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某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党组副书记、副省长宋某受贿一案,对被告人宋某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宋某受贿犯罪所得财物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1)材料表明宋某行为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这一后果分为哪两大类?
(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1)受到刑罚处罚;主刑和附加刑。
(2)刑事违法行为(犯罪);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