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整合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情境创设·引思考知识精讲·夯基础核心实验·提素养重庆真题·明考向眼睛的结构非常复杂,它能给人类提供视觉功能,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如图所示),是人类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部分人由于用眼过度或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这时需要眼镜帮助他们看清楚物体。眼镜片的实质是什么镜?它们对光线有什么作用?眼睛看见物体的原理是什么?你还了解哪些眼睛的好帮手,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透镜的世界。情境创设·引思考 透镜(A卷近5年4考;B卷近5年4考)知识精讲·夯基础知识点1项目 特点 性质 特殊光线入射光线平 行于主光轴 入射光线过 (虚)焦点 入射光线过光心凹透镜 中间薄, 边缘厚 对光有①______作用凸透镜 中间厚, 边缘薄 对光有②______作用发散会聚1.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基本原理是光的折射。2.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偏折程度越大。注意事项(古代科技)如图所示,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请你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这种透镜能让艾绒生火说明它对太阳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基础小练凸会聚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A卷近5年3考;B卷近5年3考)知识点2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v与焦 距f的关系 应用 (写出一种即可) 成像光路图正倒 大小 虚实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③________照相机物距u与焦距f的 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v与焦 距f的关系 应用 (写出一种即可) 成像光路图正倒 大小 虚实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测焦距f<u<2f 倒立 ④_____ 实像 v>2f ⑤________u=f 不成像 探照灯u<f 正立 放大 虚像 - ⑥________放大投影仪放大镜1.静态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内虚外实,实倒虚正;二倍焦距分大小,内大外小。2.动态规律: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规律总结1.(人教教材图片改编)如图所示为小明在学习透镜时利用卡纸、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和半透明薄膜制作的照相机模型。用卡纸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小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凸透镜,在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当小明用照相机模型观看远处景物时,会在半透明薄膜上看见一个倒立、_____的像;当小明用照相机模型从远处看向近处时,应向____(选填“里”或“外”)抽动纸筒。基础小练缩小外2.(人教教材图片改编)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看邮票时,应使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cm,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邮票稍微_____些。小于远 眼睛和眼镜1.眼睛(1)成像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⑦________,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则相当于光屏。(2)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知识点3凸透镜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眼睛 缺陷 成因 特点 成因图示 矫正 矫正图示近视眼 晶状体变⑧____,像成在视网膜的⑨______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用⑩______远视眼 晶状体变 ____,像成在视网膜的 ______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用 ______厚前面凹透镜薄后面凸透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卷近5年3考;B卷近5年2考;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必做实验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进行如下实验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小明所在班级在拍集体照时,站在边缘的两名同学未进入取景框,那么摄影师应该怎么调整呢?核心实验·提素养实验例1基础设问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小明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工作的,于是他和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1)小明将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透过该凸透镜,调整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10.0(2)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安装在光具座上,先将蜡烛点燃,再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目的是使像可以成在__________。光屏中央(3)将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如图乙所示。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①请将图乙中实验器材的作用补充完整。物距②将各器材调到如图乙所示位置时成清晰的像(未画出),该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保持图乙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__________,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④保持图乙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30.0 cm处,移动光屏直至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的位置应在______cm处。物距缩小照相机光路可逆放大70.0(4)调整元件,将蜡烛移至45.0 cm处时(如图丙所示),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不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人眼在图丙中____(选填“A”或“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烛焰成虚像B得出结论、作出解释(5)实验小组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表中。①通过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所成像的大小______。变大变大②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倍焦距是放大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____倍焦距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实验次序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正倒 大小 实像1 40.0 13.3 倒立 缩小 实像2 30.0 15.0 倒立 缩小 实像3 20.0 20.0 倒立 等大 实像4 15.0 30.0 倒立 放大 实像5 12.0 60.0 倒立 放大 实像6 10.0 / 不成像7 8.0 / 正立 放大 虚像8 4.0 / 正立 放大 虚像二一交流合作、评估反思(6)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__(选填“上”或“下”)方移动,请写出一条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将光屏上移(合理即可)(7)(更换透镜)保持凸透镜和蜡烛在图乙中的位置不变(蜡烛在20.0 cm处),改用焦距为5.0 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8)(加透镜)小组的小华拿来王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左变小会聚远视眼(9)(装置改进)同学们发现蜡烛燃烧产生的异味令人难受,经讨论大家认为可以利用F形光源替代蜡烛作为光源,请说出一条利用F形光源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生活实践)小明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知,班级拍集体照时,摄影师要想拍到所有同学,应使照相机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同学,同时还应把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_(选填“向前伸”或“往后缩”),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能力设问F形光源与烛焰相比,成像更稳定(合理即可)远离往后缩透镜作图(A卷近5年4考;B卷近5年4考)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1.平行入射过(虚)焦点。2.过(虚)焦点平行射出。3.过光心方向不变。1.【2024·重庆B卷14(1)题1分】在图中作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B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重庆真题·明考向命题点1方法指导如答图所示。2.【2023·重庆A卷14(2)题1分】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如答图所示。3.【2023·重庆B卷14(1)题1分】根据画出的光线,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一个适当的透镜。如答图所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A卷近5年3考;B卷近5年2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命题点2方法指导4.【2024·重庆 A卷15(2)题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蜡烛的支架向____调节,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这与生活中_______(选填“眼睛”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上缩小眼睛【解析】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题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根据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需将蜡烛上移,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眼睛的成像原理相同。(2)(2023·重庆 A卷)把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应将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远离【解析】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此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应将光屏向右移动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