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整合第十章 浮 力第1节 浮力的理解及相关计算情境创设·引思考知识精讲·夯基础重庆真题·明考向 如图所示是我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奋斗者号”如何在一万多米的深海实现沉与浮的?其实这与浮力有关,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物体可以沉在水底,有的物体却浮在水面?让我们来复习浮力的相关知识。情境创设·引思考 浮力(A卷近5年每年必考;B卷近5年每年必考)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①______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2.方向:②__________。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如图,F浮=F1-F2。4.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③______和液体的④______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⑤____,液体的密度越⑥____,受到的浮力就越大。知识精讲·夯基础知识点1向上竖直向上体积密度大大为了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小明做了以下实验:取一个大的塑料瓶子,用剪刀剪去底部,将一个乒乓球放在里面,轻轻向瓶中倒水,水已没过乒乓球,发现有水缓慢流出瓶口,但乒乓球不浮上来(如图所示),此时乒乓球______(选填“受”或“不受”)浮力作用。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一段时间后你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基础小练不受乒乓球上浮 阿基米德原理(A卷近5年每年必考;B卷近5年每年必考)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⑦______。2.公式:F浮=⑧______=m排g=⑨___________,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3。知识点2重力G排ρ液gV排(科技成就)2024年5月1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福建舰”满载时排水量约为8万吨,可搭载各类战机。g取10 N/kg,“福建舰”满载时受到海水的浮力约为________N。基础小练8×108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A卷近5年每年必考;B卷近5年每年必考)1.物体的浮沉条件知识点3状态 上浮 漂浮 悬浮 下沉 沉底示意图状态 上浮 漂浮 悬浮 下沉 沉底运动状态 向上运动 静止在 液面上 静止在 液体内 向下运动 静止在容器底部条件 F浮⑩____G F浮 ____G F浮 ____G F浮 ____G F浮+F支 ____Gρ液与ρ物的关系(实心物体) ρ液 ____ρ物 ρ液 ____ρ物 ρ液 ____ρ物 ρ液 ____ρ物 ρ液 ____ρ物V排与V物 的关系 V排=V物(露 出液面前) V排<V物 V排=V物 V排=V物 V排=V物>==<=>>=<<2. 浮沉条件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密度计等。(2022年版课标素材改编)执行深海作业的潜水艇悬浮在海水中(如图所示),要使潜水艇下潜,应对水舱______(选填“注水”或“排水”),在下潜过程中,潜水艇受到的浮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基础小练注水不变浮力的理解(A卷近5年每年必考;B卷近5年每年必考)1.(2024·河南)(传统文化)宋朝的怀丙利用浮船打捞铁牛,展现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如图所示为打捞过程示意图,先将陷在河底的铁牛和装满泥沙的船用绳索系在一起,再把船上的泥沙铲走,铁牛就被拉起,然后把船划到岸边,解开绳索卸下铁牛,就可将铁牛拖上岸。船在图中甲、乙、丙三个位置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重庆真题·明考向命题点1拓展训练B【解析】题图甲、乙、丙三个位置船所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变小,根据F浮=ρ水V排g可知所受浮力逐渐变小,故F甲>F乙>F丙。浮力的相关计算(A卷近5年每年必考;B卷近5年每年必考)计算浮力的四种方法命题点2方法 阿基米德原理法 称重法图示 及公 式 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液F浮=G物-F方法 平衡法 压力差法图示 及公 式 F浮=G物,F浮′=G物′F浮=F向上-F向下2.如图所示,将一长方体物体浸没在装有足够深水的容器中,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8 N,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3 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N;该物体的重力为_____N。拓展训练1.21.23.(2023·重庆B卷7题3分)小俊用弹簧测力计吊着质量为1.35 kg的圆柱体,从如图所示位置缓慢浸入装满水、深度合适的溢水杯中,圆柱体底面积为100 cm2、高为5 cm。则圆柱体下降过程中(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A.浸没前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大B.浸没前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逐渐变小C.浸入一半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1 ND.刚浸没时圆柱体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为8.5 NC【解析】浸没前,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变大,由F浮=ρ水gV排可知,圆柱体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由F=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故A错误;浸没前后,溢水杯中水一直是满的,水的深度不变,由p=ρ水gh可知,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不变,故B错误;圆柱体的重力G=mg=1.35 kg×10 N/kg=13.5 N,圆柱体的体积V=Sh=100 cm2×5 cm=500 cm3=5×10-4 m3,浸入一半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 V=1.0×103 kg/m3×10 N/kg× ×5×10-4m3=2.5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G-F浮=13.5 N-2.5 N=11 N,故C正确;刚浸没时圆柱体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05 m=500 Pa,圆柱体底部受到水的压力F压=pS=500 Pa×100×10-4 m2=5 N,故D错误。4.(2024·重庆A卷20题节选)如图甲所示,我国自主建造的重为3.7×108 N的导管架“海基二号”需要用驳船运输到指定位置,安装在超过300 m深的海域搭建石油开采平台。而亚洲最大驳船的最大载重只有3×108 N,该驳船可看成长200 m、宽50 m、高14 m的规则长方体,其最大吃水深度为7 m。“文冲修造厂”通过加宽驳船解决了超重难题,如图乙所示是驳船加宽后的示意图,加宽后驳船的最大吃水深度不变。(ρ海水取1.0×103 kg/m3,g取10 N/kg)第(2)问:加宽后,驳船载重增加量与自重增加量之和等于浮力增加量,列等式求解。方案设计:可以从增加驳船的体积入手。思路梳理(1)求加宽前,驳船空载时排开水的体积。解:加宽前,驳船满载时受到的浮力F浮=ρ海水gV排=1.0×103 kg/m3×10 N/kg×200 m×50 m×7 m=7×108 N,加宽前,驳船的自重G船=F浮-G载=7×108 N-3×108 N=4×108 N,驳船空载时所受浮力F浮′=G船=4×108 N,(2)若驳船体积每增加1 m3,自重增加2.5×103 N,为了安全装载“海基二号”,驳船总宽度至少应增加多少;请你另外设计一种改装驳船的方法(只说方法,不计算)。解:驳船载重增加量ΔG载重=G导管架-G载=3.7×108 N-3×108 N=0.7×108 N,驳船加宽后浮力的增加量ΔF浮=ρ海水gΔV排=1.0×103 kg/m3×10 N/kg×(200 m×7 m×l加宽),驳船加宽后自重增加量由ΔG载重=ΔF浮-ΔG船可得驳船总宽度增加量至少为l加宽=10 m。改装驳船的方法:增加驳船的长度;增加驳船的高度或在驳船周围增加浮筒。(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