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三法治教育(一)【内容概览】法治教育(一)主要包括法律的内涵与作用;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犯罪、刑罚以及预防违法犯罪;建设法治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等内容。法治教育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五大学习主题之一,学好法律知识,提升我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对法治中国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涉及的内容如下:册单元课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备考指引】【必备知识1】生话需要法律【考情分析】近三年全国各地试卷中,“生活需要法律”是重,点考查内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角度主要是结合时事热,点和教材资源,从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角度,让同学们认识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人们未来的生活。易混易错之处主要在于有些同学不能正确认识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误以为青少年学习法律仅仅是为了预防违法犯罪,混淆了“法与不法”的行为界限等,这个知识点与我们生活联系紧密,常考常新,需要同学们高度重视。【典型例题】(江苏省无锡市2023年中考试题)阅读下图,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一致的是儿子六时岁我始4带你回」了,该带他去报家吧。快上米】名小学分我开∫广一家喇店生意火爆,应该士动巾报纳税。险656专题三法治教肩(一)A,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B.法律是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C.法律制约和限制社会成员的行为D.法治意识来自人们对法律的强制性服从【答案】A【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标准中“法治教育”的内容,重在考查同学们法治观念的养成情况。试题情境来源于教材插图,题目选项紧扣情境,考查同学们对法律的认知与理解,引导同学们在生活中做到自觉遵守法律。题干三张图片案例均反映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因此A符合题意,B和C强调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不符合题意;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D说法错误。【变式训练】1.下面图片共同说明了i按川罚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②法律惩治校园欺凌③法律指导家庭教育④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该法典不仅对小区物业管理问题做出了回应,也对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带来的一些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予以了回应。这说明民法典()A,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B.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C.对物业管理进行了限制D.为高科技提供技术支持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下列内容与涉及的法律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内容法律A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B我还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c般情况下,年满十六周岁,才能就业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D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法、婚姻法4.以下材料共同说明我国☆民法典正式颁布。这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加强网络版权监管,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我们国家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辉煌的今天,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这需要我们掌握实干本领,以执着的信念,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积极探索,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脚踏实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让我们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色彩。专题三法治教育(一)【必备知识1】1.B2.A3.C4.D5.(1)①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②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2)②果断挂断电话,不轻信来历不明的信息;③及时寻求法律帮助,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备知识2】1.A2.B3.C4.A5.(1)①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①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②一切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③违背道德、违反纪律等行为主要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力量保证实施。【必备知识3】1.B2.D3.A4.C5.①“家庭教育‘一法一条例'的出台”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的家庭环境,保护着未成年人的生活;②“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定责任、家长不依法带娃的法律后果”说明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必备知识4】1.A2.D3.A4.A5.(1)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未来,保护未成年人成为人类共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③校园欺10凌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容易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2)①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校园欺凌受害者得到专门而有效的法律保护,为防治校园欺凌提供专门的法律依据:②学校面向学生开展应对校园欺凌的全面认知课程和自我保护课程,提高学生应对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③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儿童求助时应给予安慰、支持和建议,发现欺凌行为后立即制止;④学生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必备知识5】1.A2.C3.B4.B5.(1)①树立法治意识,发自内心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②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2)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提倡做的积极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②增强法治意识,运用法治的方式维权。【必备知识6】1.C2.A3.A4.B5.B6.镜头一中朱某为民事违法行为;镜头二中李某为行政违法行为;镜头三中陈某为刑事违法行为。判断依据是三者违法方式不同与后果责任不同。7.不赞同。这种行为不是违纪行为,是犯罪行为。理由:这种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必备知识7】1.C2.D3.B4.C5.不赞同。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社会的褒扬和敬佩。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不能盲目地鼓励青少年见义勇为,而是要引导青少年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必备知识8】1.B2.D3.D4.A5.①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维权;②要通过法定程序来维权,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③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来维权,如和解、调解、诉讼等途径;④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获得专业人士的帮助,必要时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领航中考】专题三 法治教育(一)--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学案(PDF版).pdf 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