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价值与价值观课件(共40张PPT+内嵌1个视频)-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价值与价值观课件(共40张PPT+内嵌1个视频)-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第六课 第一课时
价值与价值观
在稻穗摇曳、满目金黄的初夏时节,我们再次深情回望,共同纪念一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伟大科学家——袁隆平先生逝世三周年。
袁隆平,早已超越了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身份,成为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精神的代名词,他的一生,是对人类粮食安全不懈追求的光辉写照。
学习目标
1.理解价值、价值观的含义,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2.结合有关实例,理解人的价值及其衡量标准,自觉投身于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社会实践中去。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体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意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
如何理解价值与价值观?
总议题
议题2
议题1
追思袁老,感悟人的价值
一稻济世,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议题1
追思袁老,感悟人的价值
生活中,不同的东西具有不同的价值。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有价值的事物:
食物、衣服、药品
手机
书籍、笔记本、相机
政治复习提纲
物的价值
满足人们生存需要
满足人们通讯需要
满足人们精神需要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事物(客体)
人们(主体)
满足
价值
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1)含义:
注意:①“事物” 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②“主体”一般指的是人。
(2)特征:
注意:③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 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思考:是不是任何事物都有价值?

一、人的价值
水稻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并不具有价值,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它能观赏和食用,它才具有价值。
结论:
物的属性
= 价值
人的需要

(客观的)
(主观的)
两者缺一不可
客体 --- 水 稻 主体 --- 人
(有功能) (需要观赏和食用)
满足
注意:④价值是一种关系。物的属性和主体(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一事物对人是否有价值根本上取决于该事物是否有某种特定的属性和成分,而不是人随心所欲地凭需要而定的(价值关系有客观性)。事物的属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人们不能根据自身需要赋予事物新的属性。客体满足程度越大,它的价值就越大。
(1)含义: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人的价
值构成
社会价值
(贡献)
自我价值
(索取)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满足社会、他人的需要
获得相应的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自我满足
人是价值的享受者
2.人的价值
人是价值的创造者
社会价值是人生真正的价值
(2)特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首位
从属
地位
主要看他的贡献(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即社会价值
对人的价值的评价
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国之脊梁袁隆平,用7%的耕地让14亿中国人吃饱吃好
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评价标准
注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两个方面。二者之间不存在大小、优劣的问题。
原理总结:人的价值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注意:实现人生价值并不否认个人利益,人生价值两个方面内容的要求:既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
【情境】
2023年5月22日,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墓前前来祭奠的人络绎不绝,人们鞠躬悼念,追思缅怀袁老。
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科研团队开创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中国已经实现从三系到两系再到超级杂交稻的三次重大技术创新。2023年10月14日,在四川凉山州德昌县,袁隆平院士生前选定的超级稻单季亩产1 251.5公斤,刷新超级稻单季产量世界纪录,实现了袁隆平院士未竟之志,袁老的“禾下乘凉梦”成真。
【任务1】独立思考: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任务2】小组讨论:袁隆平院士为什么能受到人民的尊重与敬仰?
任务1提示: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包括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
任务2提示: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不懈奋斗,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任务1】独立思考: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任务2】小组讨论:袁隆平院士为什么能受到人民的尊重与敬仰?
1.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
区别 含义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体现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每个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回报社会、满足他人的需要 付出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了自我的满足
地位 居于主导地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居于从属地位
1.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
联系 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只有在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 图示:人的价值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2.人生价值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实现人生价值并不否认个人利益,人生价值两个方面内容的要求:既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
议题2
一稻济世,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注意:
对于同一事物,人们的价值观往往会有差异。(主体差异性)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同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从性质上说,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价值观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导向作用(影响)≠决定作用
②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传统的发展观坚持“唯GDP论”,把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唯一追求,结果导致环境污染、经济和社会问题突出;“科学的发展观”,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双重作用)
正确价值观
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错误价值观
作出错误的
人生选择
对社会作出贡献



人生误入歧途
崇高理想、勤奋进取、造福人类的精神等
自私自利、贪图享乐、消极颓废等
(3)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深层、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原理总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价值目标
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价值取向
个人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价值准则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基本内容
2.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3.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1)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2)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3)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广大青年)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任务】小组讨论:结合材料,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学习袁隆平院士的优秀事迹对于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
【情境】
提示: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学习袁隆平院士的优秀事迹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贡献;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袁隆平心怀“禾下乘凉梦”,在杂交水稻领域创新创造,学习袁隆平院士的梦想精神和创新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我们走美好人生道路,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任务】小组讨论:结合材料,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学习袁隆平院士的优秀事迹对于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
1.正确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导向作用 从领域看 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
从性质看 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
引领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提供基本遵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体现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易错提醒
1.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纠正:既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二者并没有先后之分。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促进社会发展。
纠正: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会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促进社会发展。
易错提醒
3.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因为价值观决定人的行为选择。
纠正: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不起决定作用,价值观影响人的行为选择。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已经成为所有人的行为选择。
纠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并不代表已经成为所有人的行为选择。
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价值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价值的含义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人的价值的内涵、评价标准
地位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
指导 实现
需要 践行
1
2
3
考向一 哲学上价值的含义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1 (2023·长春市新解放学校高一期末)近两年,随着国际国内粮价的大幅上涨,加之农业补贴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涨。一些地方的农民充分利用撂荒地、盐碱地、丘陵山区坡地、废弃的宅基地种植适宜的粮食作物,利用科技合理规划,把“十年九不收”的盐碱地变为丰产田,把“望天田”变为高产田,甚至把屋前屋后的“方寸田”变为增产田。这种现象表明  
①事物具体联系的变化会导致事物价值的变化
②联系的多样性取决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③人们可以根据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联系
④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取决于主体的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②说法错误;价值是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事物本身的属性和主体的需要,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1
2
3
4
1
2
3
考向二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例2 (2024上·攀枝花高二统考期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这主要体现了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③价值观是人们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②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强调价值观的作用,没有涉及价值观的含义,排除③。①④符合题意。
1
2
3
4
1
2
3
例3 (2021·广东高考)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其中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①价值观源自于对个人生活遭遇和处境的反思
②价值观对社会与人生有重要的驱动和制约作用
③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基于个人利益形成的价值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历史条件,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一定的社会意识,决定价值观念的形成,故①错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故④错误。故本题选C。
1
2
3
4
1
2
4
3
例4 (2023上·菏泽高二统考期中)加强对英烈姓名、名誉、荣誉等的法律保护,对于促进社会尊崇英烈、扬善抑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为更好地弘扬英雄烈士精神,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烈士褒扬条例》《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英雄烈士加强立法保护是基于
①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
②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根本遵循
③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是提升全民族文明素养的需要
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各有其特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科素养:公共参与]
1
2
4
3
②夸大了对英雄烈士加强立法保护的作用,排除。设问指向对英雄烈士加强立法保护的原因,而不是强调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各有其特点,④排除。①③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