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第九课 第二课时思考结合视频,说说《经典咏流传》节目为什么能够引发大家的共鸣?学习目标1.明确文化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及其要求,理解文化创新和发展必须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2.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3.理解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重点)如何理解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总议题议题1议题2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之问议题3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议题1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总体要求(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依靠人民(1)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2)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文化发展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而不能说是文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在文化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付出辛勤的汗水进行创作,他们的活动是文化发展。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艺工作者的创新发展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特别提醒3.为了人民(1)原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2)要求: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是发人深思的提问。“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这是振聋发聩的回答。8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80多年来,一代代文艺工作者在《讲话》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创作了大批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为人民大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成为中国进步文艺的一个重要特征。【任务1】独立思考: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这说明了什么?【任务2】小组商议:“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是发人深思的提问。对此你该如何回答?【情境】【任务1】独立思考: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这说明了什么?任务1提示: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任务2】小组商议:“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是发人深思的提问。对此你该如何回答?任务2提示: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所以,我们的文艺创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1.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1)文化创造者: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创作了大量的文化作品。(2)文化传承者:人民群众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要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3)文化传播者:人民群众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4)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每个公民都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弘扬者。(5)文化成果受益者: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2.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1)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2)文化发展的意义在于服务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文化服务人民,文化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人民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以实现文化发展需要和人民新需求的有效对接。(3)文化价值评判交给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认可不认可作为衡量精神文化产品优劣的标准,充分尊重人民在文化产品评价上的话语权。议题2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之问1.立足时代之基(1)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2)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二、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知识拓展决定决定集中表现反映、反作用反映反作用决定物质基础上层建筑精神范畴经济政治文化2.回答时代之问(1)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2)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一本好书,可以记录一个时代。路遥的现实主义著作《平凡的世界》,描写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给中国乡村的冲击,刻画了两代农民在改革潮流中的命运沉浮,塑造了艰辛劳动和敢闯敢拼的新农民形象。这本书以人民为主角,为改革立传,为奋斗歌唱,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正如书中所说:“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任务】小组讨论:结合《平凡的世界》等经典文学作品,分析这些经典文学作品能够广泛流传的原因。【情境】【任务】小组讨论:结合《平凡的世界》等经典文学作品,分析这些经典文学作品能够广泛流传的原因。提示:(1)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平凡的世界》让广大读者感悟到巨大的社会变迁给中国乡村的冲击,了解了两代农民在改革潮流中的命运沉浮,丰富了广大读者的精神世界。《平凡的世界》塑造的艰辛劳动和敢闯敢拼的新农民形象也极大地增强了广大读者的精神力量。(2)《平凡的世界》以人民为主角,为改革立传,为奋斗歌唱,进一步说明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1.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2)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3)文化作品只有符合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彰显文化的价值。2.文化发展推动时代的发展(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目的,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2)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3)文化创新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4)文化创新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先进文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议题3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三、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1.总体要求2.具体表述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2)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3)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4)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情境】2023年,《中国奇谭》《深海》等动画作品凭借精致的画面和富有特色的故事受到广泛关注,取得了流量和口碑的双赢,将“中国动画学派”话题又一次推到台前。《中国奇谭》将美术传统与当代技术充分融合,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实验:或将中国传统画风与西方素描画法相结合,或用三维动画凸显水墨特点。《深海》则更进一步,融合油画色彩与黑白水墨,以三维形态呈现写意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任务1】小组讨论: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动画为什么能实现双赢。【任务2】小组协商:请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创作出一种能够回应当代人情感诉求并引发普遍共鸣的“中国风”式的中国动画。【情境】创新动画“画风”,需要讲述符合当代生活情境的故事,注入契合观众情感需要的内涵,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从而真心喜欢,用新的视听语言反映时代脉动,探索一种能够回应当代人情感诉求并引发普遍共鸣的“中国风”。【任务1】小组讨论: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动画为什么能实现双赢。任务1提示:(1)中国文创的发展需要融通不同资源,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中国传统画风与西方素描画法相结合等,都体现了在文创中充分融通各种资源进行创新。(2)中国动画创作者将美术传统与当代技术充分融合,在美学风格上不断实现突破。(3)动画创作者或将中国传统画风与西方素描画法相结合,或用三维动画凸显水墨特点,《深海》融合油画色彩与黑白水墨,以三维形态呈现写意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任务2】小组协商:请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创作出一种能够回应当代人情感诉求并引发普遍共鸣的“中国风”式的中国动画。任务2提示:(1)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中国动画需要讲述符合当代生活情境的故事,反映社会问题,担当时代责任。(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国动画的创作要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注入契合观众情感需要的内涵,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3)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中国动画的创作需要将美术传统与当代技术充分融合,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正确理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1)坚持“不忘本来”,就是不忘初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传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坚持“吸收外来”,就是放眼世界、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3)坚持“面向未来”,就是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前景,准确判断世界文明发展趋势,传承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同时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不断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创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文化作品的魅力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123考向一 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科素养:政治认同]例1 (2023·浙江6月选考)宁夏“文化大篷车”在农村采风,在农村演出,请农民“审稿”,演出时间、地点由农民定,送戏下乡三十九载,流动演出2万余场次,行程百万千米,被誉为“我们农民自己的剧团”。由此可见,“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在于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显著提升 ④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显著提升是结果,不是“文化大篷车”成功的原因,③不符合题意。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目的,不是“文化大篷车”成功的原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23123考向二 文化发展要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例2 (2024·浙江1月选考)2004年,湮没已久的台州乱弹以一出《打瓜园》亮相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一举斩获铜奖;次年,台州乱弹剧团以“民办公助”形式重新成立,并建立人才培养、激励等制度。到如今,剧团已经创作、排演了多部新剧,捧得许多重量级奖杯,收获了百姓口碑。材料告诉我们 ①普及优秀传统艺术提高了人民的道德水平②文化发展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③文化发展需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④文化创作应注重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优秀传统艺术提升了人们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这与道德水平无关,故排除①;材料未涉及文化服务设施,故排除②。123123例3 (2023·北京高考)大象跑、蘑菇跑、小怪兽跑……这些有趣的名字其实是热门跑步线路。在天坛公园,跑步者沿着特定线路,奔跑于古建筑之间,应用程序轨迹图上就会逐渐出现一只吉祥的“大象”,引来众多跑步者“打卡”。这一现象说明 √考向三 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学科素养:科学精神]①体育运动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增加文化意蕴②不同文化资源的融通可以丰富精神文化供给③经济对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具有支配作用④体育运动已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在天坛公园,跑步者沿着特定线路,奔跑于古建筑之间,应用程序轨迹图上就会逐渐出现一只吉祥的“大象”,引来众多跑步者“打卡”,说明体育运动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增加文化意蕴,不同文化资源的融通可以丰富精神文化供给,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经济对文化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主要途径”的说法夸大了体育运动的作用,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2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