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七下11.0《极地地区》课时分层练(第1课时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版】七下11.0《极地地区》课时分层练(第1课时含答案)

资源简介

《极地地区》课时分层练(第1课时)
【练基础】
南极地区作为科考宝地,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读图,完成1~2题。
南极“暴风雪的故乡”
◇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有300多天,曾观测到极端最大风速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
◇观测到极端最低气温-89.2 ℃
◇最长的暴风雪时间340天/年
1.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不会遇到的挑战是( )
A.酷寒 B.缺氧
C.烈风 D.干燥
2.南极地区的动物极少生活在陆地上,大都生活在海洋或沿海地带,而且普遍脂肪层厚、耐黑暗、耐高盐。这些特征主要是适应南极地区的( )
A.地势特点 B.气候特征
C.科考需要 D.河流状况
近几年,“极地游”逐渐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读北极地区略图,完成3、4题。
3.北极地区旅游通常选择北冰洋周围的陆地为起点。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大洲依次是( )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亚洲、北美洲、欧洲
C.欧洲、亚洲、北美洲
D.北美洲、亚洲、欧洲
4.去北极地区旅游,7、8月份最好,其原因是此时段( )
①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 ②北极地区处于极夜时期,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 ③北极地区处于极昼时期,游览时间长 ④北极地区冰层厚,旅行安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提能力】
北极燕鸥是一种海鸟。夏季,它们在北极地区繁殖;冬季,因食物短缺和迁徙本能飞往南极附近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千米,被称为动物界的“迁徙之王”。图1为北极燕鸥迁徙路线图,图2为北极燕鸥图片。读图,完成5、6题。
5.北极燕鸥迁徙经过的大洋和附近的大洲为( )
A.印度洋、亚洲东岸
B.印度洋、非洲东岸
C.大西洋、南美洲西岸
D.大西洋、欧洲西岸
6.北极燕鸥( )
①适应了在高纬度地区生活
②越冬地位于北极地区附近
③繁殖地为降水丰富的地区
④迁徙到南极时为当地暖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为了解决缺乏新鲜果蔬的问题,南极科考队员尝试建立了智慧温室大棚,实现了“蔬菜自给”。结合南极地区简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泰山站纬度最高
B.秦岭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北方向
C.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D.到中山站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应选在我国的冬季
8.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暴雨 ②狂风 ③湿热 ④酷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宜春期中)2023年12月4日,南极中山站室外温度3.6℃,外面下着毛毛细雨,像这样的天气情况,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此次南极的局地降雨过程较短,持续不到两个小时。据了解,中山站附近当日最高气温超过5℃,3日也有降雪,而4日晚的降雨,与近期气温偏高有关。读南极地区简图和泰山站气候资料图,完成9、10题。
9.下列描述南极地区正确的是( )
A.从图1中心看,地球为逆时针旋转
B.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被称为“冰雪高原”
C.图中我国5个科考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D.南极洲五个科考站中,中山站是位置最北点
10.下列不是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的原因的是( )
A.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纬度更高
B.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冰层更厚
C.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海拔更高
D.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
11.下图为某班北极三岛研学旅行线路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站:冰岛——“冰火之国”
(1)同学们来到冰岛,这里气温低, 和光照不足。
第二站:格陵兰岛——“荒野之岛”
(2)学生小宇在旅行手账中记录了他在格陵兰岛的所见所闻,下面的两篇见闻中,其中有几处错误的表述,从中挑出3处。
2022.07.16雷克雅未克-努克经过3小时的飞行,我们从雷克雅未克来到格陵兰首府努克。位于北美洲东北的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一大岛,四周被北冰洋环绕。全岛大部分在北极圈内,常年被冰雪覆盖,此时正经历着一年中最漫长的黑夜。 2022.07.17努克-伊卢利萨特我们登上游轮,到达伊卢利萨特,带领我们乘坐雪橇游览的是当地一位因纽特人,是生活在这里的白种人。他介绍说伊卢利萨特有格陵兰岛著名的冰川,现在因为臭氧层破坏,它正在迅速消融。
错误1:
错误2:
错误3:
第三站:斯瓦尔巴群岛—“科考基地”
(3)同学们参观了位于斯瓦尔巴群岛的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从科考队员的介绍中得知,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6至8月,主要是因为 ,利于进行科学考察。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目的是 。
①监测海冰变化 ②开采矿产资源 ③捕获极地动物 ④研究地球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研学小结:北极三岛旅行注意事项
(4)同学们结束本次研学旅行之后,结合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纷纷在网上发表了北极三岛研学旅行的注意事项(如行李装备、旅行过程中的行为举止等)。你认为会有哪些注意事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1.B
2.B 南极地区的动物普遍脂肪层厚、耐黑暗、耐高盐,这些特征主要是适应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南极地区气候酷寒,有极昼、极夜现象,且降水稀少。
3.A 北极地区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环绕,以0°经线为起点,向东依次是欧洲、亚洲和北美洲,故字母B代表欧洲,字母A代表亚洲,字母C代表北美洲。
4.C 7、8月份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为暖季,且有极昼现象,①③符合题意。
5.D 6.B 本题组考查大洲大洋分布、南北极地区。第5题,依据大洲大洋的分布,读图可知,北极燕鸥迁徙经过的大洋为北冰洋、大西洋,途中经过欧洲西岸、非洲西岸、南美洲东岸、北美洲东岸。第6题,北极燕鸥主要生活在高纬度地区,适应了在高纬度地区生活;越冬地位于南极地区附近;繁殖地为北极地区,降水稀少;迁徙到南极时为当地暖季。
7.D 8.D 本题组考查南极科考站及南极的环境。第7题,越靠近南极点纬度越高,通过所给地图分析,可知昆仑站的纬度最高;昆仑站位于(80°S,77°E)附近,秦岭站位于(75°S,164°E)附近,故秦岭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北方向;长城站处于南极圈以北,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到中山站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选在我国的冬季,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气温较高,且南极圈地区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第8题,南极地区有“世界寒极”和“风库”之称,所以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酷寒和狂风等困难。
9.B 10.A 本题组考查南极的自然环境等。第16题,图1中心为南极点,地球为顺时针旋转;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被称为“冰雪高原”;图中的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之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南极洲五个科考站中,长城站是位置最北点。第17题,由于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冰层更厚、海拔更高,且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故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南北极地区的纬度都高。
11.【解析】(1)读图可知,冰岛纬度高,气温低,热量和光照均不足。
(2)读图可知,错误1是“四周被北冰洋环绕”,格陵兰岛濒临大西洋和北冰洋;错误2是“此时正经历着一年中最漫长的黑夜”,该地位于极圈外,无极昼极夜现象;错误3是“当地一位因纽特人,是生活在这里的白种人”,因纽特人是黄种人;错误4是“臭氧层破坏,它正在迅速消融”,全球气温升高是由于人们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与臭氧层关系不大。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年6至8月,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是北极地区的暖季,白昼时间长,利于进行科学考察;极科学考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监测海冰变化,研究全球气候的变化,研究地球环境,①④正确,C正确;北极地区环境脆弱,该地的资源不能够随意开采,不应捕获极地动物,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②③错误,排除ABD。故选C。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去北极三岛旅游,应准备足够的御寒衣物,因为纬度高,气候寒冷;应将垃圾统一带走,因为生态环境脆弱,自净能力差;应准备防止皮肤干裂的护肤品,因为空气极为干燥;应准备墨镜,因为地表冰雪覆盖,反光强烈,需保护眼睛。
答案:(1)热量
(2)四周被北冰洋环绕 此时正经历着一年中最漫长的黑夜 是生活在这里的白种人
(3)为北极地区的暖季, 白昼时间长,气温较高 C
(4)准备足够的御寒衣物;垃圾带走;准备墨镜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