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重庆市部分县区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预测地理考试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环境规制(规制即规则和制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呈非线性关系,其通过市场准入与产业扶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规制有助于提升技术投入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且随着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渐减。图1为环境规制、技术投入、产业结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图11.技术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 )①改善要素组合 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③促进投资结构分散 ④加快技术创新速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随着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逐渐减弱,主要是因为( )A.环境规制强度减弱 B.技术投入的作用增强C.市场准入门槛降低 D.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变小图2为2000—2023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等国的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碳排放量图。据此完成3—4题。图23.图中曲线表示印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4.甲国碳排放总量最高的生产部门是( )A.电力生产 B.交通运输 C.建筑工程 D.钢铁工业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海拔3800m以上的安第斯山区,地理大发现后,马铃薯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传播到中国后,作为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以极高的出现频率支撑起了中国人的餐桌。当前,我国马铃薯种植在保障粮食安全及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完成5—6题。5.对于生活在高原的青海人来说,马铃薯在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其原因是( )①马铃薯已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②气候适宜,马铃薯产量高③当地人喜食马铃薯 ④当地农业科技水平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6.青海大规模种植马铃薯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昼夜温差大,热量丰富 B.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C.多地形雨,水分条件好 D.高原环境,与原产地相似随着长三角地区高铁网络的逐步完善,高铁成为长三角许多城市郊区与中心城区联系的重要交通方式,“一城多站”的空间组织模式在长三角地区愈发普遍。图3示意长三角城市三种高铁站点空间组织模式,其中Ⅱ是当前长三角地区的主要模式,上海、合肥等中心城市则均为Ⅲ模式。据此完成7—8题。图37.与Ⅱ模式相比,Ⅲ模式的优势在于( )A.加强了中心城区与郊区的联系 B.扩大了高铁站点的服务范围C.促进了郊区之间的人员交流 D.降低了中心城区的交通建设成本8.上海、合肥等中心城市采用Ⅲ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密度大,出行需求多样 ②科技水平高,建设能力较强③经济实力强,对外远距离交通运输量大 ④城市规模大,交通压力大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林下植被总盖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除林冠层以外的所有植被(包括残茬和地表枯落物)的覆盖面积占比。图4示意浙江沿海丘陵某地果园和林地的林下植被总盖度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9—10题。图49.该地果园的林下植被总盖度波动较大,可能是由于( )A.降水量变化大 B.果实采收 C.林下光照分散 D.除草和施肥10.当地果园面积占比逐年升高,可能导致(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土地盐碱化加剧 ③地下径流增加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云海奇观,太白山千峰竞秀,万壑藏云。这里素有“云不过界”的奇观,同时,“太白积雪六月天”也是关中八景之一。明代王圻的《三才图会》中,对太白山终年积雪的描绘是“山巅常有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图5示意秦岭局部地区地形及某年8月份拍摄的秦岭云海景观影像。据此完成11—13题。图511.请根据照片判断拍摄镜头大致朝向( )A.正东方 B.正西方 C.正南方 D.正北方12.“太白积雪六月天”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B.冷空气影响大,气温较低C.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D.降雪量大,积雪不易融化13.太白山“云不过界”奇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山脉阻挡,气流难以翻越 B.山顶气温低,水汽快速凝结C.山顶风力强劲,吹散云层 D.植被茂密,阻挡云层移动2024年12月12日15时17分,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发射升空。该系统以激光通信技术为核心,具备高信号带宽与传输速率的显著优势。高速激光钻石星座系统发射成功后,以下四人都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庆祝信息,分别是位于开普敦(18°E)的小刘,12月12日8:20(区时,下同)发布;位于纽约(74°W)的小明,12月12日3:20;位于悉尼(151°E)的小美,12月12日19:20;位于孟买(72°E)的小周,12月12日15:20。据此完成14—15题。14.四人中,发布庆祝信息时间最早的是( )A.小周 B.小美 C.小明 D.小刘15.高速激光钻石星座系统加强了地区通信覆盖,有助于沙漠地区的居民( )A.稳定电力供应网络 B.接受远程医疗服务C.改善交通出行条件 D.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2020—2022年,由于降水偏少,东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气温高达38℃。这导致地面冰雪融化,泥炭层裸露,地下含腐殖质的泥炭着火,形成的野火发生次数逐年增加,且发生时间由往年的7月份提前到了5月份。仅2020年就发生了423起大火,烧毁了3万多平方千米地面植被。这类野火一旦发生,便很难被扑灭。图6示意北极野火多发区位置。图6(1)说明2020—2022年北极地区野火多发的自然条件。(8分)(2)分析北极地区野火难以扑灭的原因。(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格库铁路是连接青海省格尔木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的国铁Ⅰ级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它是中国西北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大漠新丝路”。该铁路于2020年12月9日全线贯通运营。格库铁路穿越了中国三大无人区之一的节点城市茫崖市,沿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图7示意格库铁路线路。图7(1)说明格库铁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自然困难。(8分)(2)指出格库铁路建设对我国西部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3)简述格库铁路的建设对沿线地区城镇化的促进作用。(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孟加拉国地形以平原和低矮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广。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从2016年到2019年,孟加拉国的人均大米消费量在亚洲排名第二,2020—2021年为亚洲最高。孟加拉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控制大米价格,自2020年9月30日起生效。图8示意孟加拉国地理位置。图8(1)简述孟加拉国水稻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2)说明孟加拉国人均大米消费量高的原因。(6分)(3)指出孟加拉国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3分)(4)有人认为孟加拉国应大力发展稻米深加工产业,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6分)重庆高三地理考试参考答案1.B 2.D 3.C 4.A 5.A 6.D 7.C 8.A 9.D 10.C 11.B 12.A 13.A 14.D 15.B16.(1)降水较少,天气晴朗,地面物质干燥;泥炭层出露地表;出现异常高温天气,气温、地温高(利于泥炭发酵升温自燃);偶然的雷暴引发植被起火。(8分)(2)位于极地东风带,风力加剧火势;泥炭分布广,储量大,着火点多,覆盖范围大;地形条件复杂,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人力和设备组织、调度困难。(6分)17.(1)沿线多沙漠戈壁,风沙危害大,易掩埋铁路设施;经过无人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海拔较高,部分路段可能存在高寒缺氧等问题;穿越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存在断层等地质构造,影响铁路建设的稳定性;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恢复困难。(答出四点,8分)(2)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和青海、新疆两省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沿线地区经贸往来;加快沿线资源开发;提升南疆的铁路运力;加强民族地区团结;巩固国防安全。(答出三点,6分)(3)铁路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吸引人口集聚,增加城镇人口数量;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通信等,改善城镇发展条件;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推动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城镇规模;提高沿线地区的知名度,吸引投资,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答出三点,6分)18.(1)纬度较低,降水丰富,水热充足;地形平坦,便于耕作;地处河流冲积平原,泥沙沉积层厚,土壤肥沃;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答出三点,6分)(2)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业生产结构简单,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当地气候适宜水稻生产,大米产量高,供应充足;水稻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居民以大米为主食,副食品较少。(6分)(3)水土流失;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土壤和水体污染。(3分)(4)赞同:孟加拉国稻米产量大,原料丰富;发展稻米深加工产业可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居民增收;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或不赞同:孟加拉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发展稻米深加工产业可能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技术水平有限,可能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国内大米深加工产品市场相对较小,产品可能面临销售压力。](答出三点,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