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活板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 活板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25 活板
核心素养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句中的不同意思。 2.读懂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活版印刷的主要特征。 3.认识活版印刷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梳理整体感知
夯基积累运用
1.重点词语解
(1)板印书籍             (   )
(2)薄如钱唇(   )
(3)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4)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
(5)持就火炀之(   )
(6)则字平如砥(   )
(7)一板已自布字(   )
(8)则第二板已具(   )
(9)更互用之(   )
(10)瞬息可就(   )
(11)有奇字素无备者(   )
(12)不若燔土(  )
2.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板印书籍
B.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C.以纸帖之
D.药稍镕
3.下列“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B.以一平板按其面
C.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D.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火烧令坚/三令五申
B.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有奇字素无备者/可以调素琴
D.若止印三二本/若屈伸呼吸
5.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
B.布衣,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布衣”
C.毕异,北宋工匠、发明家。首创雕版印刷术。
D.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6.翻译句子。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译文:   
(2)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译文:   
(3)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译文:   
(4)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译文:   
(5)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译文: 
赋能阅读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10分)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这一句交代了活板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发明人及身份。“布衣”点出了发明人的身份,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B.文中指明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
C.在说明活板前,作者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板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字印刷术做了铺垫。
D.“每字为一印”说明板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字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2.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3分)
3. 本文在介绍活字印刷术时,注意突出“活”这个主要特点。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5分)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12分)
【甲】活板(略)
【乙】太平御览(节选)
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注】,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容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巧。自古所来,未尝有也。(选自李昉《太平御览》,有改动)
【注】穹隆: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以草火烧/饰以篆文          
B.若印数十百千本/合契若神
C.火烧令坚/用讫再火令药镕
D.持就火炀之/瞬息可就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译文: 
(2)观之莫不服其奇巧。
译文: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作的一部笔记作品,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
B.甲文按照“制字”“排版”“印刷”的顺序逐层进行说明,逻辑清晰。
C.乙文中画线句“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的停顿是正确的。
D.甲乙两文用词精准,通俗易懂,均表达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赞叹。
4.阅读两文,请各用一字概括“活字印刷”和“地动仪”的特点。并结合两文,说说这两项发明的特点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25 活板
核心素养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句中的不同意思。 2.读懂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活版印刷的主要特征。 3.认识活版印刷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梳理整体感知
夯基积累运用
1.重点词语解
(1)板印书籍             ( 用雕版 )
(2)薄如钱唇( 边缘 )
(3)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覆盖 )
(4)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这里指铁制模框 )
(5)持就火炀之( 靠近 )
(6)则字平如砥( 磨刀石 )
(7)一板已自布字( 已经 )
(8)则第二板已具( 准备(好了) )
(9)更互用之( 交替,轮流 )
(10)瞬息可就( 完成 )
(11)有奇字素无备者( 这里指生僻字 )
(12)不若燔土( 烧 )
2.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板印书籍
B.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C.以纸帖之
D.药稍镕
【解析】A项,“板”同“版”;B项,“已”同“以”;“板”同“版”;D项,“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3.下列“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
A.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B.以一平板按其面
C.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D.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
【解析】C.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其他三项作“介词,用,拿”。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火烧令坚/三令五申
B.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有奇字素无备者/可以调素琴
D.若止印三二本/若屈伸呼吸
【解析】A.让/命令;B.放;C.向来/不加装饰的;D.如果/你。
5.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
B.布衣,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布衣”
C.毕异,北宋工匠、发明家。首创雕版印刷术。
D.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解析】毕昇首创活字印刷术。
6.翻译句子。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译文: 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件事。 
(2)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译文: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 
(3)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译文: 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 
(4)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译文: 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5)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译文: 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及诸子侄得到,直到今天依然被珍藏。 
赋能阅读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10分)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
A.“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这一句交代了活板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发明人及身份。“布衣”点出了发明人的身份,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B.文中指明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
C.在说明活板前,作者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板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字印刷术做了铺垫。
D.“每字为一印”说明板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字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解析】“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
2.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如果只印刷两三本,那么,刻字排版的时间跟雕版印刷的功效是类似的,不能体现活字印刷的优越性。 
3. 本文在介绍活字印刷术时,注意突出“活”这个主要特点。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5分)
答: 文章先用“又为活板”引出介绍重点,然后在介绍每个程序时都突出“活”的特征:字印“活”——“每字为一印”,取用灵活;排版“活”——“密布字印”,随时排用;印刷“活”——“一板……一板……”“更互用之”,统筹用版,提高效率;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以便一版当中多次出现时使用;选用“活”——“木格贮之”,放在不同的木格中,便于灵活取用;做法“活”——“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随时可以增补;拆版“活”——“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灵活拆版,重复使用。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12分)
【甲】活板(略)
【乙】太平御览(节选)
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注】,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容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巧。自古所来,未尝有也。(选自李昉《太平御览》,有改动)
【注】穹隆: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
A.以草火烧/饰以篆文          
B.若印数十百千本/合契若神
C.火烧令坚/用讫再火令药镕
D.持就火炀之/瞬息可就
【解析】A.“以”均为“用”;B.如果/好像;C.名词作状语,用火/动词,烧;D.靠近/完成。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译文: 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以,用。帖,用标签标出。木格,用木格。贮,保存。) 
(2)观之莫不服其奇巧。
译文: 观看的人没有不叹服地动仪的神奇巧妙。(之,代词,它。莫,没有。服,佩服。其,它的。)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C )
A.《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作的一部笔记作品,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
B.甲文按照“制字”“排版”“印刷”的顺序逐层进行说明,逻辑清晰。
C.乙文中画线句“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的停顿是正确的。
D.甲乙两文用词精准,通俗易懂,均表达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赞叹。
【解析】句意:地动仪的机关一启动,龙就吐出铜丸,蟾蜍张开口接住铜丸。这句话的停顿应为: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
4.阅读两文,请各用一字概括“活字印刷”和“地动仪”的特点。并结合两文,说说这两项发明的特点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活字印刷”的主要特点是“活”。字印的取用灵活;排版是活的,随时排用;印刷是活的,可统筹使用,提高效率;制作字印的方法是活的,可随时增补;拆版灵活,重复使用。
“地动仪”的特点是“巧”。结构设计精巧,周身没有缝隙,浑然一体;地动仪机关巧妙,龙口中的珠子能够准确落入蟾蜍口中;地震判断奇巧,能准确判断地震方向,令人叹服。
【解析】“活字印刷”的特点是“活。”根据“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可得:字印的取用灵活;根据“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可得:排版是活的,随时排用;根据“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得:印刷是活的,可统筹使用,提高效率;根据“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可得:制作字印的方法是活的,可随时增补;根据“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得:拆版灵活,重复使用。
“地动仪”的特点是“巧”。
根据“周容无际,如一体焉”可得:结构设计精巧,周身没有缝隙,浑然一体;根据“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可得:地动仪机关巧妙,龙口中的珠子能够准确落入蟾蜍口中;根据“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可得:地震判断奇巧,能准确判断地震方向,令人叹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