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1课 山地回忆 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积累“剪裁”“破绽”“爬山越岭”等常考词语。(重点)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妞儿”这一人物形象。(重点)3.深入探究小说的主题,理解作者对山地的情感和回忆。(难点)4.细读课文,体会孙犁小说的语言风格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任务:任务一 知识积累 预习检测任务二 快速阅读 整体感知任务三 欣赏人物内在美任务四 聚焦中心,把握主旨任务五 品味语言,学习写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教师展示一双老式粗布袜(或泛黄布片),提问:"如果这件物品能说话,它会讲述怎样的故事?"在晋东南,在冀西北,在陕甘宁,这样的袜子曾经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段袜子背后的感人故事。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1.积累重点字词2.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3.了解文体知识及荷花淀派【字音字形】【多音字】【理解词语】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1)生气、恼火、发火。( 挂火 )(2)下嘴去咬或吃。( 下口 )(3)指齐全。( 齐备 )(4)意思为堆迭起的被子。( 被垒 )(5)有富余,有剩余,文中指剩余的钱。( 盈余 )(6)1.旧俗结婚时娘家送给新娘(嫁妆)。 2.嫁妆。( 陪送 )(7)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穷山恶水 )【了解作者】请你根据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文学常识空缺。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荷花淀派” ,的创始人。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散文集《 白洋淀纪事 》、中篇小说《 铁木前传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背景链接】本文选自《孙犁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版)。1949年12月,时值共和国初创之际,政治上尤其需要加强军民、军政团结。这不仅是彻底解放全中国、扫清国民党及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保卫年轻共和国的需要,也是告诫进城干部务必保持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的需要。这一历史的命题, 就是《山地回忆》的时代背景。【文体知识】小说定义 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三要素 人物(中心)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情节 主要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组成,有的开端前有序幕,结局后有尾声。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这类小说一般不写重大题材,不过分地刻画人物,结构松散,淡化情节,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散文化小说的特点:①虚化人物形象;②淡化故事情节;③散文化结构;④语言散文化。任务二 快速阅读 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将这两件事情简要叙述出来。2.本文运用了哪些记叙顺序?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析本文的叙述节奏(详细与略写),体会其妙处。1.快速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将这两件事情简要叙述出来。学习任务单“我”为阜平来的农民代表买布(现实) 女孩子为“我”做袜子(回忆)时间 开国典礼那天 1941年冬天地点 天津 阜平的一个村庄人物 “我”和农民代表 “我”和女孩子一家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河边遇到女孩子,她提出要做一双袜子给“我”经过 “我”见他身上穿的还是土靛染的粗布裤褂,想送几尺布给他 “我”穿上了新袜子,帮女孩的父亲贩枣买织布机,和这家人建立了深厚情谊结果 “我”给他买了两身蓝士林布和一身红布做衣服,还多买了红布和黄布做国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①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 ②袜子穿了三年都没破,抗战胜利后不慎被河水冲走2.本文运用了哪些记叙顺序?简要分析其作用。从整体来看,买布一事本身是顺叙,做袜子一事相对买布的前一部分是倒叙,相对买布的前后两部分,又是插叙。课文作这种安排,是为了首尾呼应,结构紧凑,自然圆合,也使叙事顺序有所变化,避免平淡单调。【小贴士】记叙顺序的作用3.本文的“曲折”味道,不仅可以从叙事顺序上分析,还可以从叙述节奏上去体会。请结合“知识卡片”,分析本文的叙述节奏,体会其妙处。知识卡片:叙述节奏①详写:事件发生时间短,但叙述时间长,叙述节奏慢,写得较为详细。②略写:事件发生时间长,但叙述时间段,叙述节奏快,写得较为简略。“我”与妞儿在河边发生“争吵”是详写;屋内与妞儿一家的对话是详写;妞儿做袜子的过程,五天时间是略写;妞儿给“我”做饭,“我”帮妞儿家运枣贩卖等是略写。详写的内容能突出人物个性特点,丰富人物形象,从而突出小说主题。任务三 欣赏人物内在美如《散步》里的贤妻良母,《再塑生命的人》里的恩师益友,《木兰诗》里的巾帼英雄,《阿长与<山海经>》里的善良保姆......《山地回忆》里的女孩子,也有一种她所独具的美。(1)读几处对话——品味人物语言[初见妞儿]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多用问句与感叹句。朗读“河边对话”片段,揣摩妞儿说话时的心理,分析妞儿的形象,并作批注。对话“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批注:心直口快 泼辣野蛮对话“光着脚打下去吗?”“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不会买一双?”“不会求人做一双?”批注:妞儿见“我”光着脚,想给“我”做袜子,但她羞于表达,于是发出一连串疑问。表现了妞儿作为一个农村姑娘的朴实善良与淳朴腼腆。表面泼辣蛮横,但内心真诚淳朴、善良朴实对话“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你又假装了。”女孩子烧着火抬起头来,“你有钱吗?”“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批注:体现了妞儿热心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看似责问,实则希望“我”不要客气,因为她不把我当外人,关心战士。妞儿不买吃的、穿的,只想买架织布机,学织布,体现妞儿勤劳聪慧,精打细算,以及表现了妞儿对新鲜事物的渴望,积极向上。(2)读几处“笑”——赏析妞儿的“笑”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神态描写,用妞儿的各种“笑”表现她天真爽朗、友善亲和、活泼俏皮的性格特点。(3)读一处矛盾点——探究妞儿的真实性情读第49、50段中,白发大娘说妞儿“不会说话”,而“我”则说她“很会说话”。文中运用了大量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她到底会不会说话?应该如何理解。白发老大瘪着嘴笑着说:“她不会说话,同志,不要和她一样呀!”“她很会说话!”我说,“要紧的是她心眼儿好,她看见我光着脚,就心疼我们八路军!”明确:“她不会说话”是老大娘向我表示歉意,也是以调侃的方式为妞儿解释、开脱。意思是妞儿说话直率,表达方式直接,会取笑,调侃客人,不礼貌,有时言辞可能显得尖锐。这种说话方式反映了山地人民真诚朴实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包含对孙女淘气、率真、灵慧性格的喜爱。 “我”说她“很会说话”,是在领教了女孩子的伶牙俐齿后对她的一种评价,主要是肯定、赞扬她灵慧、心善,妞儿虽然心直口快,但是话语中充满了机智,饱含对部队的热情和对战士的关心,而且话语有力量,可以缓解紧张气氛,创造融洽交流的氛围。(4)关于妞儿的几件小事妞儿给“我”做袜子(致使妞儿的父亲没有袜子穿)妞儿给“我”做好吃的(引起妞儿的父亲跟着“沾光”的议论)表现了妞儿的质朴善良。赏析“妞儿” 的人物形象。“妞儿”是个美丽动人的形象,只是冀中地区千百万美丽动人的人民的代表和缩影,但她又绝不是一个“集合概念'”而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她性格爽快,率直泼辣,质朴善良,勤劳能干。任务四 聚焦中心,把握主旨——感悟一种鱼水情深这篇文章是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但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着力表现艰苦环境下的人情之美。请完成以下人物,品读细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悟军民鱼水情。请仿照示例,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细节并赏析,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细节: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蹬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赏析:当“我”看到衣衫单薄、在严寒中受冻的妞儿,看到在日寇扫荡下的人民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因此“我”“心平气和下来”。而“望着我笑了”则刻画了妞儿的俏皮活泼和率真可爱。“我”和妞儿的人物关系由冲突转向友好。细节: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赏析:“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八路军战士生活的艰苦,同时也表现了妞儿的细心、善良;作者将对“我”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根据地人民的热爱和感激之情,讴歌了残酷战争环境下的军民鱼水情。细节:早先,我们这里也不会纺线,是今年春天,家里住了一个女同志,教会了她。还说再过来了,还教她织布哩!赏析:用大娘的话介绍女同志在家里住,教会妞儿纺线。可见抗战时期军民互助的温馨情谊,用女同志衬托主人公,既表现妞儿的聪明好学,也揭示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更刻画了美好的女性群体形象。总结:本文写了一个穿着简朴、生活贫困、伶牙俐齿而内心火热、纯真鲜亮的山地女孩妞儿,揭示了她说话粗野、心直口快、质朴善良、热情慷慨的性格特点,同时通过其他人物(如老大娘、母亲、父亲、“我”)对女孩的评价,以及女同志教她纺线的细节,表现了妞儿勤劳能干、朴实诚恳、好学要强的人物形象,赞扬了妞儿乐观开朗、深明大义、拥军爱国的精神品质。任务五 品味语言,学习写法——学习一种自然清新的笔触本文描绘了不少生活化的场景,并且大量使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清新、质朴,有着浓厚的泥土气息。1、请找出一些词句,自主批注,进行美点赏析,交流讨论并分享。2、选取部分语段有感情地朗读。这里用“炕台”“锅台”来形容阜平地块之小,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生动而贴切地道出了山区特有的地理状况。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分析】“这山,这水,这沙滩”代表抗日根据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女孩(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关心,女孩(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令“我”深为感动,认识到军民犹如鱼水,永远不能分。用诗的语言抒发内心真情实感,充满动人的诗情。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分析】“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其中“带霜的柿叶”“上冻的红萝卜”,是当地常见的蔬果,用它们来形容女孩子受冻后的容貌,写出了她生活的困苦,惹人怜惜,引发战士对人民的爱护,既生动形象又富有乡土气息。“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泡尿,那是讲卫生吗?”【分析】这里用的全是生活化的口语写出了女孩对战士生活的好奇和调侃,用词鲜活,生动有趣。文中如“上流”“下口”“踢倒山”等这些词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有着浓厚的泥士气息。【课后作业】你还知道哪些“军爱民,民拥军”的事迹?试着搜集资料,与同学们分享,并说说你的感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