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建构分子模型2(课件 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建构分子模型2(课件 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2.2 建构分子模型2
第2课时
如果在水中通直流电,这时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水会变成其他物质吗
水的状态模型
玻璃管内装满水(内加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溶液,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
一、水的电解
顶端带有活塞的玻管
电极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如图所示。
2.观察并记录:
水的颜色 、状态 ,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所出现现象: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所出现现象:

比较两支玻璃管内出现现象差异:

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负极:正极)约为 。
无色
液态
出现大量气泡、液面下降
出现大量气泡、液面下降
2:1
正极
负极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管内液面下降更快,产生气泡更多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产生的气体呢?
氧气
3.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
氢气
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收集到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2:1
氢气
氧气
结论:
文字表达式为:

通直流电
氢气+ 氧 气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现象口诀:负氢正氧直流电,体积比2:1
(父亲)
这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又称化学反应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氢原子 氧原子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二、水分子的构成
思考与讨论
根据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及实验现象,分析水在通电情况下是如何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在通电情况下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形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1个氧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构成了氢气和氧气
水分子
通电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电解水的反应中,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水电解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思考与讨论
水分子
通电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组成


宏观
水分子
构成
氢原子
构成
氧原子
微观
微观: 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三、水的结构
水分子模型
宏观: 水由氢和氧组成
在电解水时,我们发现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氢气由氢分子构成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能够燃烧
帮助燃烧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不再保待水的化学性质
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氢气
氧气
通直流电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 子 原 子
不同点
相同点 联系 注意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有间隙;永恒运动。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分子比构成分子本身的原子大,但不能说原子一定比分子小。
2.小兰通过计算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却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1.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
B
3.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
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D
4.构成冰的分子和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性质 B.相同的物理性质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C
5.若氧原子用“ ”表示,氢原子用“●”表示,则下列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
B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