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上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上海市进才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若无说明的选择题都为单选题,每题2分,填空(包括选择)每空1分
1. 阅读关于渤海的部分资料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海雾是我国沿海海区灾害性天气之一,是当暖湿气流经过冷海面时饱和水汽量发生凝结形成的现象。下图为黄渤海局部沿海站点和海流示意图,图中沿岸流主要是由河水和海水混合形成且具有淡水性质的低盐水流。
(1)图示海域海雾主要分布特征( )
A. 南少北多、东少西多 B. 南少北多、东多西少
C. 南多北少、东少西多 D.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研究表明,我国海雾发生的频率为黄海多于东海,东海多于南海,春夏季多发。黄海海域海雾发生频率多于南海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较高蒸发较弱 B. 临近北方地区,冬季风强劲
C. 沿岸流多,易扰动海水 D. 海面低温,易出现大气逆温
(3)下列与渤海地区渔业资源丰富有关的原因是( )
①大陆架海域,水深较浅,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②河流将大量的营养盐类注入渤海,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③冷暖水流的交汇引起海水的搅动,增加了表层的饵料
④沿岸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水产品需求量大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图中黄海暖流的流经海区,盐度__________(A升高、B降低),原因是暖流流经,水温__________(A升高、B降低),蒸发__________(A加剧、B减弱)
(5)渤海是中国四大沿海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域,原因是(至少答2点):__________
材料二:海冰是指海水冻结而成的水冰,其盐度比海水低,影响海洋水文环境和人类活动。下图为我渤海沿岸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三处某年的海冰覆盖情况
(6)冬季渤海湾、辽东湾和莱州湾海冰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A莱州湾、B渤海湾C、辽东湾)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A纬度高,气温低B.海域面积较宽广C人类活动影响大)
(7)海冰是冬季严重的海洋灾害之一,列举海冰对沿海地区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至少答2点)
(8)20世纪90年代以来,渤海发生赤潮的次数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当地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赤潮动态变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A遥感、B北斗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下列属渤海赤潮发生原因的是( )(不定项选择)
A海区封闭,水流不畅
B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日照长,水温高;
C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工农业、生活污水多
D不合理的海水养殖,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MJ/m2·a)。
材料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材料三:地质时期陆地上生长的茂密植被,是煤炭生成最主要的物质来源。堆积的原始植物遗体,由于地壳运动,被埋入地下,然后经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黑色可燃沉积岩就是煤炭。
(1)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由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__________(能源),地球上两次重要的煤炭生成时期是____代、____代,其对应的代表性植物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太阳辐射能50%集中在____(A.紫外波段 B.可见光 C.红外波段),据材料一,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整体分布规律__________(A.南多北少 B.中部少四周多 C.西多东少),青藏高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地区,原因是材料二中__________(A.③ B.② C.④)作用强烈。
(3)2024年8月22日,冰岛西南部雷恰角半岛发生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后,造成当地短期内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增强 B. ②减弱 C. ③减弱 D. ④增强
(4)在下列对流层垂直气温变化图中,最不利于冰岛火山灰扩散的是( )
A. B. C. D.
材料四: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区沿32.5°N的地形剖面和夏季4500米高度的气温分布图。
(5)夏季,同海拔高原内部比高原边界大气温度__________(高、低),运用材料二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
(6)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
①地势高,距离太阳近 ②正午太阳高度小 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⑥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⑤⑥ D. ①⑤⑥
3. 地球上的各类水体通过水循环形成一个连续而统一的整体。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循环示意图。
(1)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
A. 地球内部的热能 B. 水体转化产生的能量
C. 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 太阳辐射能
(2)下列能实现图中②作用的是( )
A. 钱塘江大潮时,海水涌入杭州湾 B. 长江在上海注入东海
C. 2024年9月台风贝碧嘉登陆上海 D. 我国的冬季风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修建水库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的③
B. 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主要是由③⑦构成的水循环
C. 人工降水会改变①的时空分布
D. 植树种草会造成⑤的增加
(4)图中④环节不畅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 )
A. 洪涝灾害 B. 海平面上升 C. 暴雨灾害 D. 土地荒漠化
材料二:我国西北新疆某些地区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据此完成下题。
(5)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__________,
(6)以下关于坎儿井的说法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
A. 主要的水源是冰雪融水
B. 地下暗渠中的水不参与水循环
C. 修建暗渠可以保证水源满足自家的需求,不被外人取用
D. 地下暗渠输水,受季节、风沙影响小,流量稳定
材料三:新加坡地处赤道多雨带,但淡水资源极度匮乏。为此,新加坡通过建设滨海堤坝,将滨海湾和外海隔开,雨水汇入海湾,使其中海水逐渐被替换为淡水,从而缓解了淡水资源短缺。下图示意新加坡滨海堤坝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7)从水循环的角度,推测新加坡淡水资源匮乏的自然原因是( )
A. 地势低平,下渗量小 B. 雨季短,年降水量小
C. 气温高,蒸发量大 D. 河流短小,地表径流难以留存
(8)新加坡在海湾处建设滨海堤坝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降低河流泥沙含量 B. 调节不同纬度热量平衡
C. 对新加坡的地形有塑造的作用 D. 造成海湾生态环境变化
(9)滨海堤坝建成后,堤坝外围海域海水主要变化是( )
A. 盐度增大 B. 密度降低 C. 温度升高 D. 潮汐规律改变
(10)华北平原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为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这个措施改变了水循环的__________(环节),为华北平原更高效利用调来的水资源提出合理建议(至少答2点)_________
4. 阅读台风的相关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统计图(1981-2010年)
(1)台风是生成于低纬度洋面的一种巨型大气涡旋,其中心气压值最低,一般会从原地移出并不断变化。根据描述,下列符合北半球台风水平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
A. B. C. D.
(2)据材料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 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C. 我国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 夏秋季节是我国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
(3)台风登陆带来巨大的灾害性影响,下列属于跟台风相关的的自然灾害的是( )(不定项选择)
A. 海上掀起狂风巨浪 B. 雨涝淹没大量耕地
C. 缓解登陆地区的夏季高温 D. 诱发山区的泥石流
(4)为减小台风带来的损失,下列减灾措施可行的是( )
A. 开车到海边空旷地区集结 B. 向低平地区疏散
C. 在坚固建筑及庇护站躲避 D. 前往大树下躲避
材料二:下图表示某次西太平洋台风的位置图
(5)图示时刻,上海的风向是__________,①②两处风力更大的是__________,预报台风登陆地点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除遥感外,还需要__________。
(6)图中关于③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压大于1000hPa B. 风力不大
C. 气流下沉 D. 暴雨如注
(7)上海每年夏秋季节易受台风侵袭,为减轻台风带来的风暴潮影响,可采取哪些措施?(至少答2点)
5.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国内外专家根据对黑子的监测,预测太阳活动峰值将出现在2025年前后,届时太阳黑子数量会大量增多,导致耀斑爆发频繁。下面图I为太阳系示意图,图Ⅱ为太阳大气圈层结构示意图,图 Ⅲ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1)根据太阳活动的周期性推测,上一次太阳活动峰年可能是__________年,黑子和耀斑,分别发生在图Ⅱ甲、乙、丙三层中的_______和_______层。
(2)下列关于太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它是银河系中最重要的天体系统
B. 它目前有九大行星
C. 太阳系中除了太阳和其行星外,其他天体均不发射可见光
D. 太阳系中的大小天体都围绕太阳运动
(3)图 Ⅲ中b圈层的名称__________,主体是_____________;在陆地上,其主体是__________。
(4)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进行了内部圈层的划分,当地震波由c层传播到d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横波消失,纵波传播速度减缓 B. 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加快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减缓 D. 横波和纵波都消失
(5)关于C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B. 厚度不均,上层的硅铝层呈不连续分布的特点
C. 软流层在该层的下部 D. 该层在海沟普遍较薄
(6)凡尔纳在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描述了穿越地心去旅行的诱人前景,但以目前的科技条件难以实现,请从人类目前认知的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物理特征具体说明(至少答2点)。
上海市进才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若无说明的选择题都为单选题,每题2分,填空(包括选择)每空1分
【1题答案】
【答案】(1)A (2)D
(3)D (4) ① A ②. A ③. A
(5)纬度高,水温低,蒸发较弱;海区封闭程度较高,与外海交流弱;陆地上有淡水汇入
(6) ①. C ②. A
(7)阻塞航道、封冻港口码头、影响海上航运、损坏海岸工程、破坏船只及海上设施、影响水产养殖等
(8) ① A ②. ACD
【2题答案】
【答案】(1) ① 太阳能 ②. 古生 ③. 中生 ④. 蕨类植物 ⑤. 裸子植物
(2) ① B ②. C ③. B
(3)B (4)A
(5) ①. 高 ②. 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高原面吸收太阳辐射多;高原内部大气较边缘同海拔大气距地表热源更近,吸收地面辐射更多,气温更高。
(6)B
【3题答案】
【答案】(1)D (2)C (3)D (4)A
(5) ①. 陆地内循环 ②. 夏季 (6)AD (7)D (8)D (9)A
(10) ①. 地表径流 ②. 运用经济杠杆节约用水,宣传节水意识,防治污染,统一调配
【4题答案】
【答案】(1)A (2)D (3)ABD
(4)C (5) ①. 北风(西北、东北) ②. ② ③. GIS
(6)D (7)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固海岸防护提;营造海岸防护林;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完善救灾机制
【5题答案】
【答案】(1) ①. 2014 ②. 甲 ③. 乙
(2)D (3) ①. 水圈 ②. 海洋水 ③. 冰川
(4)B (5)C
(6)内部高温高压;放射性元素;不同圈层岩石的密度、硬度差异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