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时 我们当地的风俗 课时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时 我们当地的风俗 课时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10课时 我们的当地风俗 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端午节是为纪念( )而产生的。
A.孔子 B.屈原 C.宋玉 D.李白
2.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下列家乡的民风、民俗,你觉得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是( )。
A.元宵节猜灯谜B.清明节烧纸焚香C.中秋节赏月 D.重阳节登高
3.下列传统节日和习俗都一一对应的选项是( )。
①端午——吃月饼 挂艾草 ②重阳——登高望远 饮菊花酒
③清明——扫墓祭祖 踏青 ④除夕——放鞭炮 贴春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每个地方都有关于敬老的风俗,这些风俗寄托着长辈对我们的美好祝愿,以下属于敬老风俗的是( )。
①吃长寿面 ②献寿联 ③吃寿桃 ④抓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关于风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孩子出生后给亲朋好友送红色鸡蛋报喜 B.满月时剃胎发
C.老人寿宴上摆放寿桃祝寿 D.生肖的周期为十年
二、判断题
6.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是也不能把它淘汰或加以变革。( )
7.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8.除夕,人们用红纸剪成蝙蝠、麋鹿、白鹤和喜鹊,这寄托了美好祝愿。( )
9.爷爷过生日,我们全家为他祝寿,这个尊老的风俗值得传承。( )
10.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虽不再符合时代需要,但也不能淘汰或变革。( )
三、连线题
11.选择相应的节日习俗。
守岁 中秋节
扫墓 端午节
吃粽子 清明节
吃汤圆 米线节
吃米线 元宵节
赏月 除夕
四、简答题
12.请列举家乡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并选择其中的2个节日说说它们的时间、别称、节日风俗等方面的内容!
五、辨析题
13.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清明祭祀是清明节习俗的中心。传统祭祀承载 着厚重的中华文明,也积淀了许多陈规陋习。传统祭祀通过亲至坟茔、焚烧祭品、燃放鞭炮等 方式表达哀思,这会带来环境污染、消防隐患、铺张浪费等问题。据统计,我国2018年清明节 期间共发生火灾1991次,出动消防力量6.7万人次。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越来越要求人们革除陋习、文明祭祀。为解决这些问题,现代社会鼓励采用其他形式的祭祀方式,如鲜花祭莫、网络祭奠等。
取消清明节的一些陈规陋习,用新的方式来代替,你认为这种做法合理吗?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六、综合题
14.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广西柳州、山东淄博、甘肃天水等城市深受游客喜爱。假如你被评选为家乡文化宣传大使,请你完成下列任务,为家乡发展助力。
(1)请你介绍一下家乡的风俗、民间艺术、风景名胜、代表人物及家乡特产吧。 (至少介绍三个方面)
(2)请你为家乡的发展提出建议。(至少写出两点)
参考答案
1.B
2.B
3.D
4.A
5.D
6.×
7.×
8.√
9.√
10.×
11.
12.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清明节在每年4月5日前后,古时也叫三月节,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如今除了祭奠逝去的亲人,在这一天人们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又因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苏,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也叫“踏青节”。
端午节期间,人们会佩戴五彩绳,通常认为这可以辟邪并带有祈福的寓意。五彩绳的制作已经发展成一种精美的民间艺术,兰陵县甚至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兰陵绳编”,传承人赵福云将五彩绳制作得非常精致并富有地域特色。
13.取消清明节的一些陈规陋习,用新方式代替,是合理且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保护生态环境,还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推行过程中,应注重群众的心理需求,采取温和、疏导的方式,以确保新的祭祀方式能够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14.(1)我家乡是遵义,风俗有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民间艺术有遵义花灯;风景名胜有遵义会议会址;特产有茅台酒。(2)①加强对家乡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②开发更多的旅游景点,吸引游客。
答案第2页,共4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