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跳水、撑杆跳、蹦床比赛中,运动员对跳板、撑杆、蹦床施加了力的作用,这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跳板、撑杆、蹦床对运动员也产生了力的作用,这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课堂引入点击图片播放视频物理观念: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弹力是如何产生的;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科学思维:通过对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科学探究: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学习目标跳板、撑杆、蹦床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对运动员产生力的作用呢?这些现象与弯曲的撑竿、弯曲的跳板、蹦床产生的弹力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奥秘。课堂引入恢复到原来形状没有恢复到原来形状弹性塑性探究点一 弹力探究新知拉长弹簧、压弯弹簧、拉橡皮筋时,可以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弹力的产生弹力当我们把直尺压弯、把弹簧压缩、把橡皮筋拉开时,手有什么感觉?探究新知①弹力概念: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探究新知②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③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①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篮球刚好接触,它们之间有没有弹力呢?它们与地面间有没有弹力呢?它们之间没有弹力。尽管刚好接触,但是两个篮球间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没有弹力。两个篮球与地面之间有弹力。因为篮球与地面都要发生形变(很小,我们看不到),所以有弹力。弹力的产生条件探究新知②某同学起跳后,他与地面间有没有弹力?人与地面之间没有弹力。因为没有接触,不存在弹力的作用。探究新知弹力②弹力产生的条件撑杆跳高时,竿子发生弯曲人在地面行走,人与地面都发生形变手按气球,气球发生形变以上物体间均发生了弹力的作用。两物体直接接触,且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探究新知力是有方向的,弹力的方向是向哪的?F支F压①分析杯子放在水平木板上时,杯子和木板间的弹力方向。杯子对木板的压力使木板向下发生形变,木板对杯子的支持力F支的方向向上。木板对杯子的弹力使杯子向上发生形变,杯子对木板的压力F压的方向向下。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探究新知请画出下列物体受到的弹力FFF探究新知探究点一 弹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条件:要相互接触,要发生弹性形变.施力物体:弹簧、橡皮筋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方向:与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即与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探究新知弹 力探究新知点击图片播放视频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弹性限度探究新知弹簧测力计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弹簧刻度盘指针挂钩②构造:主要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组成。探究新知新课教学弹簧测力计了解量程明确分度值校零测量读数待测力的大小在量程之内指针与零刻度线对齐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所测力的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靠在刻度盘上视线与刻度盘垂直记录时写上单位③正确的使用方法:①测量前,明确量程、分度值。被测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量程,以免损坏测力计。②测量前,沿弹簧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③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调零。④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⑤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探究新知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被测量的力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图中弹簧测力计的量 程: ;分度值: ;测量值: 。5 N0.2 N2.6 N2.实验:练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感受1N、2N、5N力的大小;(2)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文具袋,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4)如图所示,分别将两支弹簧测力的挂钩钩在一起,使其中一支弹簧测力的示数分别为1N、3N、5N,观察另一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探究新知物理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圆桶式测力计平板式测力计探究新知探究新知生活中常见的弹簧测力计弹簧秤托盘秤握力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节 《弹力》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弹力是如何产生的.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3. 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学习重点】弹力的产生、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学习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自主预习】1.物体受力后会发生______,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______的特性叫做______. 有些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______.2.物体由于发生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3.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______.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利用这个道理制成的测力计叫______.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看清量程,认清它的______,观察指针是否______,使用测力计时,挂钩上必须与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所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______.【探究新知】探究点一 弹力1.弹力的产生(1)请你用力改变你桌上的物体(弹簧,橡皮泥,橡皮筋、纸张)的形状,松手后你发现什么?通过压、拉、捏等多种活动使桌上的物体发生形变,找出共同点进行分类.我的发现:______是一类,受力后改变形状,不受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______是一类,受力后改变形状,不受力后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总结:钢尺、弹簧、橡皮筋这种性质叫______,纸片,橡皮泥的这种性质叫______.(2)感受弹力:拉弹簧、橡皮筋时,体验弹簧、橡皮筋对手的感觉;然后用不同的力拉弹簧或橡皮筋,体验弹力的大小并观察弹簧或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我的发现:我们在拉弹簧或压弹簧时,弹簧发生的是______形变,感受到它们对手有______的作用;用力越大,弹簧、橡皮筋形变越大.(3)总结:①弹力概念:物体由于发生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弹力.②弹力的大小与______的大小有关,______越大,弹力越大.说明: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2.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1)弹力的产生条件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篮球刚好接触,它们之间有没有弹力呢?它们与地面间有没有弹力呢?.②小敏同学起跳后,她与地面间有没有弹力呢?.总结:产生弹力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弹力的方向分析水杯放在木板上时,水杯和木板间发生的弹力情况.对于水杯:因为水杯使木板发生了形变,木板要恢复原状,所以会对水杯产生一个______的弹力(习惯叫支持力).对于木板:因为木板使水杯发生了形变,水杯要恢复原状,所以水杯会对木板有一个______的弹力(习惯叫压力).归纳: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__.(3)画出下列物体受到的弹力.探究点二 弹簧测力计1.轻轻拉橡皮筋,使劲拉,用更大的力拉,直至橡皮筋拉断.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______,弹簧的伸长量就越______.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我们可以制成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当弹簧伸长越______时,表示力越______,用弹簧长度的变化来量度力的大小.2.活动:制作弹簧测力计使用说明书请同学们根据前面我们学习过的测量工具,如刻度尺、温度计、天平的使用方法,从原理、构造、作用、使用方法、注意问题几方面来完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弹簧测力计说明书.3. 弹力测力计使用方法①测量前,明确______.被测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量程,以免损坏测力计.②测量前,沿弹簧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______.③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______.④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弹簧的______方向,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⑤待示数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______.4.练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感受1N、2N、5N力的大小;(2)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的挂钩上,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文具袋,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4)如图所示,分别将两支弹簧测力的挂钩钩在一起,使其中一只弹簧测力的示数分别为1N、3N、5N,观察另一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当堂练习】1.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弹性形变的是( )A.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B.跳水跳板被运动员压弯C.粉笔掉到地上断成两截D.饼干一捏变成碎片2.几位同学分别将同一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弹簧在弹性限度内),此时他们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A.手臂长的同学 B.拉的快的同学C.体重大的同学 D.几个同学一样大3.如图为老师用手压弹簧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由于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是( )A.地面对弹簧的支持力 B.弹簧对手的支持力C.手对弹簧的压力 D.弹簧自身的重力4.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5.如图是一种常见的订书机,固定在槽内后部的弹簧给钉子一个向______(填“左”或“右”)的弹力.在订书机某次正常使用过程中,该弹力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6.请在图中画出压缩的弹簧对拇指弹力的示意图.7.如图,小球以一定速度冲上斜面并正在压缩弹簧,画出此时小球所受弹力的示意图。【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体会. .参考答案【自主预习】1.形变 原状 弹性 塑性 2.弹性形变 3.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 4.分度值 指零 力的方向 量程【探究新知】探究点一 弹力1.(1)钢尺、弹簧、橡皮筋 纸片,橡皮泥 弹性 塑性(2)弹性力(3)①弹性形变 ②形变 形变2.(1)①它们之间没有弹力.尽管刚好接触,但是两个篮球间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没有弹力.两个篮球与地面之间有弹力,因为篮球与地面都要发生形变(很小,我们看不到),所以有弹力.②人与地面之间没有弹力.因为没有接触,不存在弹力的作用.总结:要相互接触,要发生弹性形变(2)弹性 竖直向上 弹性 竖直向下 相反(3)如图所示探究点二 弹簧测力计1.大 长 长 大3.①量程、分度值②摩擦③调零④轴线 ⑤稳定 垂直【当堂练习】1.B 2.A 3.B 4.1.2 5.左 减小6.如图所示7.如图所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第2节 弹力一、弹力1.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 ,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作弹性。 2.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3.弹力:发生 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 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注意] 弹力是接触力,因此产生弹力的条件是物体接触而且发生弹性形变。弹力的方向跟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我们平时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都是弹力。知识清单形变形变接触二、弹簧测力计1.作用:测量 的工具。 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就越大。[注意] 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长度不同,弹簧的伸长量是指弹簧受到力后的长度与弹簧原长之差。3.构造:主要由弹簧、挂钩、指针、刻度盘等组成。4.使用方法(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 ,并认清它的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2)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 上。 力的大小伸长量测量范围零刻度线(3)使用时作用在挂钩上的力应沿弹簧的轴线方向,防止因指针与外壳接触而造成误差。(4)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 ,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注意]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拉力的方向不一定在竖直方向上,只要保证拉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即可。测量范围深度理解1.弹力的基本特征(1)弹力产生的条件:①物体直接接触,②要发生弹性形变。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产生弹力作用的。(2)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2.表述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不能漏掉了原理的前提条件“在弹性限度内”,因为弹簧的弹性形变是有一定限度的。(2)不要把“弹簧的伸长量”写成“弹簧的长度”。(3)不要弄错“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的拉力”之间的因果关系。【典例分析】[例]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B.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作用C.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D.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C点拨:(1)弹力产生的条件:①物体相互接触;②物体由于相互挤压(或拉伸)发生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始终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基础题1.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弹性形变的是( )A.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B.饼干被捏碎C.粉笔掉到地上断成两截D.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D2.下面各图中没有运用弹力的是( )DA.手对弹簧的拉力B.人对跳板的压力C.手对弓的拉力D.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3.如图所示,A、B、C、D顺序表示了射箭的整个过程,运动员先将箭搭在弓上,然后慢慢拉弓,将弓拉满后松手,箭疾驰而飞,在以上过程中,弓的弹力最大的时刻是( )C4.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同一个拉力器比试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伸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体重大,所用拉力大B.乙的手臂粗,所用拉力大C.丙的手臂长,所用拉力大D.甲、乙、丙所用拉力一样大C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D.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量范围A6.撑竿跳高运动员将竿压弯,说明力可以 ,撑竿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作 ,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 。 弹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弹力7.(2024贵阳南明区期末)如图所示,将足球放在薄木板上,薄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 (选填“足球”或“薄木板”)发生形变产生的弹力。 薄木板8.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N,分度值为 N,图中的示数为 N。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0~50.22大中档题9.把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用5 N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 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一个5 N的拉力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 )A.5 N B.2.5 NC.10 N D.15 NA10.如图所示,一个长方体的物块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块受到水平桌面的支持力本质上也是弹力,下列关于该支持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支持力的作用点在水平桌面上B.支持力是由于水平桌面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C.支持力是由于物块A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D.该支持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水平桌面发生形变B11.(2023六盘水期中)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压在弹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由于形变而受到压力B.弹簧由于形变而受到支持力C.物体发生形变了,所以受弹力的作用D.弹簧由于形变而产生对物体向上的弹力D1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在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表示这一关系的是( )B13.(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订书机,钉槽内的订书钉之所以不会松脱,是因为固定在槽内后部的弹簧给订书钉一个向 (选填“左”或“右”)的弹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选填“弹簧”或“订书钉”)。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订书钉的减少,这个力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左弹簧减小14.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指压铅笔尖,画出铅笔尖对手指弹力的示意图。答案:如图所示素养题15.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对铜弹簧A和铁弹簧B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进行了对比探究。实验中在两根弹簧下逐个增加规格相同的钩码,同时用刻度尺测出悬挂钩码后弹簧的总长度,下表是实验时记录的部分数据。所挂钩码的重力/N 1 2 3 4 5 6A弹簧的总长度/cm 9.0 12.0 15.0 21.0 24.0B弹簧的总长度/cm 7.5 9.0 10.5 12.0 13.5 15.0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在正确操作且不考虑误差的情况下,表格中漏记的数据应为 ,弹簧A不挂钩码时的长度为 cm。 (2)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大小成 。 (3)若伸长相同的长度,A弹簧受到的力比B弹簧受到的力要 (选填“大”或“小”)。 (4)小明用A、B两弹簧分别制作了如图乙所示的a、b两测力计,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测量范围较大的是 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 测力计。(均选填“a”或“b”) 18.06.0正比小b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2 弹力习题课件.pptx 7.2《弹力》 授课课件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人教版物理.pptx 7.2《弹力》导学案.docx 弹力_20250306_14491425.mp4 视频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