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省中考历史知识点精讲(12)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课件+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湖北省中考历史知识点精讲(12)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课件+试卷)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2025湖北历史
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温馨提示:点击内容可跳转至相应页面。
1
线索梳理
2
大概念整合单元
3
知识梳理
4
纵横学史
线索梳理
国共关系:
民主革
命历程:
1924年
1927年7月
1927年
8月1日
1927年
9月
1927年
10月
1928年
4月
1934年
10月
1935年
1月
1936年
10月
国民党
一大召开
红军长征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共对立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创建
井冈山会师
长征开始
遵义会议
长征胜利结束
1929年
12月
古田会议
1926年
1937年
1928年
1929年
经济大危
机爆发
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33年
罗斯福新
政开始实施
世界
1936年
苏联模
式形成
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国民大革命
【阶段特征】中国共产党与反革命统治集团——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的伟大实践。
大概念整合单元
大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曲折中发展
革命成果
革命历程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红军
长征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
打开中
国革命
新局面
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破裂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
受挫
国民党“围剿”
开辟
【基本规律】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以武装的革命对抗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式。
【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并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知识梳理
知识点
1
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022年版课标: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1. 第一次国共合作
·时间:1924—1927年。
·背景:(1)中国共产党:①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团结同盟者的重要性。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中国国民党: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认识到必须改组国民党。
·建立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或“国民大革命”)。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
政策)。
·合作成果:(1)创办黄埔军校: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创办。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1926年7月,国共两党开始合作领导北伐战争。
·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2. 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7月开始。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进程:(1)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2)初期:以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北伐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基本消灭了吴佩孚主力。
(3)发展: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4)后续: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张作霖退往关外。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影响:(1)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了全国统一。
(2)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北伐战争形势图
要点信息: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国民政府所在地广州
形势特点:北伐军由南向北、分三路进攻;冯玉祥率领军队南下进攻;南北两军相互配合,联合作战
3.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知识点
2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工农武装割据
2022年版课标: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素养提升】
1. 南昌起义
·背景:(1)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的由来)。
·地点:江西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人民军队的摇篮”)。
·概况:1927年8月1日,革命军占领南昌城→撤出南昌,南下广东途中受挫→朱德、陈毅率领部分队伍,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2. 秋收起义
·背景: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概况:(1)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2)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3. 井冈山会师
·概况: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武汉2024.30(1)]
·结果: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
扩大。
4. 工农武装割据
(1)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2)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3)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4)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
要点信息:南昌、瑞金、井冈山根据地
路线特点:由大城市转向小城镇和山区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要点信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井冈山,鄂豫皖、闽浙赣等根据地
分布特点:根据地全国分散,建立在各省交界处,主要分布在南方
素养提升
◎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家国情怀)
【素养思维链条】
A.整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相关史事: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③三湾改编;④古田会议;⑤三大纪律的颁布
分析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武装夺取政权;明确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目标,即为工农阶级服务;巩固和发展了红色政权;强化了军队的纪律性,确保了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B.关于“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的思考路径:对比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后的中国革命形势变化,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革命力量的壮大、形成的革命精神等角度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的重要性
得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积蓄革命力量;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知识点
3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
2022年版课标: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1. 红军长征[武汉2024.30(1)]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背景:从1930年10月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四次军事“围剿”,都被红军粉碎。
·直接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
·目的:保存革命力量;进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陕北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结果: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中央红军长征途经省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中国旧省名,1955年撤销)→甘肃→陕西
变化:革命中心由南方瑞金转移到北方延安;革命任务由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逐渐转变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长征精神:(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
精神。
2. 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贵州遵义
主要 内容 (1)军事上: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2)组织上: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纵横学史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转折性会议
新课标 基本规律
教学提示:比较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如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探讨这些会议对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意义。
会议 八七会议 古田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召开 背景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毛泽东等人领导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博古、李德等人“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恢复和发展生产将成为主要任务
会议 八七会议 古田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转折性的表现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使党成为军队的坚强领导和团结核心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从领导革命走向领导政权建设
会议 八七会议 古田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对中国革命的意义 挽救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党的战略实现重要转变 对中国共产党建设党和新型人民军队具有重大意义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对迎接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概括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的共同意义。
统一了党内思想和行动;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推动了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等。2025年湖北省中考历史知识点精练
《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精练
湖北真题及拓展
[德育](2023武汉22题)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军里程加起来超过8万里。他们在极度疲惫和极寒的情况下,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困境中,进入雪山草地,翻越73座海拔4 000米以上的雪山,3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这主要体现红军(  )
A.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B.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 D. 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顾全大局
2025备考精练
1.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认识到“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者”。基于该认识,孙中山(  )
A. 提出“三民主义”
B. 确立“三大政策”
C. 发动“二次革命”
D. 发表《讨袁檄文》
2. (2024河南)1924年,李大钊代表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发言并指出:共产党员的加入,是为贡献于国民革命事业而来的。该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 工人运动的高涨
B. 国共合作的实现
C. 黄埔军校的建立
D. 北伐战争的爆发
3. [跨学科·音乐](2024福建)1924年的《真正革命歌》写道:“真正革命党人应该加入国民军,要铲除军阀,与帝国主义死拼。我是国民军,我是国民军,打仗为救老百姓。”这表明了(  )
A. 作者的反帝反封建理念
B. 军事歌曲的大范围流传
C. 北伐取得辉煌战果
D. 群众积极参加革命
3.1 跨学科·音乐
(2024江西)下图是江西民歌《请茶歌》的部分内容。由歌词可判断当时中国革命的方向是(  )
A. 走实业救国道路
B. 领导工人运动
C. 夺取中心城市
D. “工农武装割据”
4. “1927年8月,一声枪响划破了南昌城寂静的夜空,它如一声春雷,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材料描述的事件(  )
A. 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 (2024福建)由于秋收起义作战失利,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背弃了革命,为此毛泽东亲自写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入党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这体现的精神是(  )
A.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举国同心、尊重科学
D.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6. (2024湖南模拟)下面是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和“党员成分构成”统计图,其中1927年到1928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党员成分构成
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B.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C.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D. 湖南农民运动的发展
7. (2024广东)“红军草,红军草,风吹叶儿轻轻摇;黄花开像五角星,叶儿闪闪亮,花儿放金光,远远望着就像红军笑。”与这首20世纪30年代云南彝族地区的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井冈山胜利会师
B. 百团大战的胜利
C. 二万五千里长征
D. 中共七大的召开
8. (2024天津)刘伯承回忆说:“遵义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遵义会议(  )
A. 作出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议
B. 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D.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9.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历经艰难跋涉,在这里胜利大会师。自此,长征画上句号,中国革命由此开启崭新篇章。”材料中的“这里”位于下图中(  )
A. 会宁 B. 遵义 C. 瑞金 D. 吴起镇
10. [小切口综合] 【邮票中的党史】(10分)
革命摇篮——井冈山
材料一 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广州起义第三天即告失败……实践再次证明:面对国民党在中心城市拥有强大武装的形势,通过城市武装起义或攻占大城市的方法夺取革命胜利行不通。在全党寻找中国革命出路的探索中,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走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
材料二
邮票 三军大会师 开国大典 经济特区——深圳
内容叙事 有人在奋力挥动红旗,有人在与战友亲人们紧紧相拥,生动地展现了红军战士们胜利会师后激动喜悦的心情 市徽铜雕塑“拓荒牛”和主体画面的各种建筑沐浴在金色朝霞中,既寓意深圳具有的开拓和创造精神,又展现出了蓬勃向上的朝气
时代叙事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近朱《邮票中的百年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原因,并分析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从图像证史的角度,仿照材料结合所学补充撰写另外两张邮票的介绍词。(6分)
11. [提取信息说明选择理由](2024福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注:图为红四方面军战士杨世才长征前留给母亲的布币(有磨损)据上图判断,该货币最有可能发行于(  )A. 1923年     B. 1933年C. 1943年     D. 1953年
上图习题,你选择了正确选项B。请观察该题,提取至少两个信息且结合其反映的史实,说服选择了其余选项的同学。
《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精练
答 案
湖北真题及拓展
A
2025备考精练
1. B 2. B 3. A 3.1 D 4. C 5. A 6. A 7. C 8. C 9. A
10. (1)原因:城市武装起义或攻占大城市的方法夺取革命胜利行不通,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不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2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意义: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答出任意一点 1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2)内容叙事: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 30 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画面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时刻。(3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时代叙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3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11. 【示例】理由:图中货币上有“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字样,由“苏维埃政府”可推知该货币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政权所发行;图注中有“长征前”,则说明该货币应发行于1935年前,与“苏维埃政府”互相印证,故选择B选项。(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