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淄博市沂源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以竹子为原料造纸的具体流程:①斩竹浸泡②烧木煮碱③捞浆成膜④覆帘压纸⑤透火焙干,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⑤
2. 嫦娥六号探测器钻杆主体采用铝基碳化硅材料。铝、碳、硅是三种不同的元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核外电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3. 李娜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她认为可能是白糖,就“可能是白糖”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猜想假设 B. 得出结论 C. 设计实验 D. 进行实验
4. 试管是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试管口朝向会因实验的不同而不同。下列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错误的是
A. 加入块状固体 B. 滴加液体药品
C. 给液体加热 D. 给固体加热
5. 2023年2月10日,完成在轨建造的中国空间站与“圆梦”乘组共同完成了他们的首次出舱任务。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离不开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 氧气能供给呼吸
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D. 氧气极易溶于水
6. 空气质量指数是将几种空气污染物的含量按一定的方法处理成之间的数字,用以定量供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数。下列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是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二氧化碳 D.
7. 宋代李重元在《忆王孙 ·夏词》中写到“过雨荷花满院香”。从微观角度分析,花香飘 满院的合理解释是
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的体积变大 C. 分子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运动
8.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 冰水 食盐水 B. 氧化镁 二氧化碳 C. 矿泉水 河水 D. 空气 氢气
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化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朝的《化学鉴原》,该书把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 硒 B. 铝 C. 锡 D. 硅
10.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以防腐;
②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
③将点燃的木条伸入盛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④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⑤氮气是工业上生产氨气、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A. ①②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1. 某同学为试剂瓶制作标签,其中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 氯化镁 B. 硝酸钠 C. 氧化钙 D. 氯化铵
12.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 B. Rb+核外电子数为38
C. 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 D. 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13. 在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经测定,锆(Z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若氧化锆中锆元素的化合价与氯化物中的相同,那么氧化锆的化学式为:
A. ZrO B. Zr2O C. ZrO2 D. Zr2O3
14. 截止到今天,我们已经学习化学一学期了,对于化学变化这一概念,我们到底能不能理解?请你结合所学习的内容和你的理解,判断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
B. 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有热量放出
C. 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可以得出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 电解水是化学变化,它揭示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15. 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种M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则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是( )
A. 24 B. 27 C. 56 D. 108
16. 如图是一氧化碳气体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化学反应前后微粒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
B. 参加反应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
C. 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D. 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17.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 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则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C. 化学变化能产生气体,所以能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通常少于4个,因此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一定是金属原子
18. 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
选项 方法 实例
A 类比法 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推测烧杯也可以直接加热
B 观察法 物质变化中,观察到有颜色变化的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C 分类法 根据所含物质种类,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
D 归纳法 水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A. A B. B C. C D. D
19. 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重要的方法,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概念的认识 B.对化学安全的认识
①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②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①做实验时,为节省时间可直接用手拿化学药品 ②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C.对先后顺序的认识 D.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①先预热再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②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时,先将玻璃管用水湿润 ①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②(双氧水)中都含有氧分子
A. A B. B C. C D. D
20.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测定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比较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D. 探究分子的运动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42分)
21.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图是一组连续实验操作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出现错误的步骤有_______(填字母),该错误可能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
(2)步骤B的操作中,胶头滴管应______在试管正上方。
(3)步骤C实验结束后,他发现试管炸裂,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写一条)。
(4)步骤D的操作中,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刷洗,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并______(填“左右”或“上下”)振荡试管。洗净后的试管内壁的水_______。
22. 宏观与微观是化学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
(1)化学符号是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以下内容请你用最合适的化学用语或名称填写。
①氯化钙_______;
②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
③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
④的读法_______;
⑤硝酸铵_______;
⑥标出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⑦地壳中最多的元素与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读作_______。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
①表中16号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_。
②第三周期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组成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③与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的符号可表示为_______;
④通过上述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同一横行元素之间的排列的规律是_______相同;同一竖列元素之间的排列的规律是_______相同。
23. 水是生命之源。如图是三个关于水的实验,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在进行甲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点燃氢气后,会观察到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_______色火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
(2)乙实验中玻璃管_______(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理论上玻璃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微观粒子为_______(填名称)。这个过程中,电能转化成_______能,储存在产物中。
(3)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理论值,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部分氧气溶于水
B. 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
C. 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D. 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4)丙实验中,水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_______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从微观角度看,与实验乙的区别是_______。
24. 沂源是沂河的发源地,因此而得名。沂河全长574千米,流经多个市县,为下游的市县提供了大量的水源。小华同学从沂河中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想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和相关实验装置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Ⅰ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该装置中得到的物质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2)实验过程中,向河水中加入A的作用是__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可选择上述实验装置中的_______(填装置序号),该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将错误改正过来。_______、_______,改正错误后经过操作①,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写序号)。
a.漏斗内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实验过程中,操作②的目的是除去水中有异味和有颜色的物质,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该过程主要是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任举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25. 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一百多年来,科学家通过实验与推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逐步揭开了原子的构成。
(1)1897年,汤姆孙等人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他们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他们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
(2)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图1),实验现象如下图2所示。由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填编号)。
A. 原子核带正电
B. 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 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3)若α粒子撞击到电子,_______(填“明显影响”或“几乎不影响”)α粒子运动轨迹,原因是_______。
(4)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核轰击氦原子核,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种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质量与氢原子相近,这种粒子的名称为_______,卢瑟福等人进一步得出了原子的构成。
26. 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向装置内加入铜粉后,点燃酒精灯,不断推拉注射器,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读出注射器内剩余气体体积。
(1)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填写空白:硬质玻璃管的容积是,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体积是,气球是瘪的,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气球内的气体完全挤出)则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
(2)实验中,硬质玻璃管内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
(3)实验结束后,未把小气球中的气体挤出,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
(4)试分析实验结果小于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际体积分数的原因_______、_______。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7分)
27. 2024年10月9日诺贝尔化学被授予在“计算蛋白质设计”、“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做出巨大贡献三位科学家,已知甲硫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试计算:
(1)甲硫氨酸是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甲硫氨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氢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
(2)甲硫氨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甲硫氨酸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保留到0.1%),甲硫氨酸中含有_______g硫。
(4)某品牌荞麦中含有甲硫氨酸。则该品牌荞麦中含有氮元素_______g。
淄博市沂源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
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A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B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42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A ②. 污染瓶塞,进而污染原试剂瓶中的试剂
(2)垂悬 (3)没有预热##试管外壁有水##没有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等
(4) ①. 左右 ②.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CaCl2 ②. 2P2O5 ③. ④. 硫酸镁 ⑤. NH4NO3 ⑥. ⑦. Al2O3 ⑧. 氧化铝##三氧化二铝
(2) ①. 硫 ②. S ③. Ar ④. O2- ⑤. 原子的电子层数 ⑥.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检验氢气的纯度 ②. 淡蓝 ③.
(2) ①. b ②. 2:1 ③. ④. 氢原子、氧原子 ⑤. 化学 (3)D
(4) ①. 水分子间的间隔 ②. 实验乙中分子种类改变,实验丙中分子种类不变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锥形瓶 ②. 纯净物
(2) ①. 促进水中悬浮颗粒的沉降 ②. 过滤 ③. Ⅲ ④. 向过滤器内倒入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⑤. 漏斗尖嘴口应紧靠烧杯内壁 ⑥. ac
(3) ①. Ⅱ ②. 物理
(4)洗菜水用来浇花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25题答案】
【答案】(1)原子不显电性 (2)ABD
(3) ①. 几乎不影响 ②. α粒子的质量远远大于电子的质量
(4)质子
【26题答案】
【答案】(1)18.75%
(2) ①.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②. 铜+氧气氧化铜
(3)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值大
(4) ①. 加入的铜粉不足 ②. 装置漏气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7分)
【27题答案】
【答案】(1) ①. 5 ②. 149 ③. 11:2
(2)15:8 (3) ①. 21.5% ②. 3.2
(4)0.14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