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中国空间站又称天宫空间站,是我国自主建成的太空实验室,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宇航员3人,半年轮换,开展千余项科学实验,进行太空探索和国际合作。2025年新年伊始,中国空间站成功完成了空间站管道检测机器人在轨试验(如下图所示),验证了管道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运动安全性,为未来进一步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发射架上的神舟十九号②坠落到地面的陨石③仙女座星云④运行中的中国空间站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下列关于中国空间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空间站在轨运行时已脱离大气层 B. 透过空间站舷窗可看到蓝色地球
C. 太阳活动干扰空间站的长波通讯 D. 空间站运行所用能源主要是核电
下图为新疆某地面观测站,连续4天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通量逐小时观测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观察图中丙曲线的数值特点,推测丙曲线最可能表示( )
A. 地面辐射 B. 大气逆辐射
C. 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D. 太阳辐射
4. 观测期间该地( )
①第1天太阳辐射最强②第2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大
③第3天比第4天大气透明度低④可能经历了降水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沙漠中的绿洲受高植被覆盖率的影响,白天气温明显较周边沙漠地区低,在沙漠中形成“冷岛效应”。下图为沙漠绿洲高空等压面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冷岛效应”形成时( )
A. 沙漠大气上升,形成逆温 B. 绿洲大气下沉,对流旺盛
C. 绿洲形成低压,沙漠形成高压 D. 绿洲形成高压,沙漠形成低压
6. 符合“冷岛效应”近地面等温线或等压线和气流垂直运动的是( )
A. B.
C. D.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顺利实施近火制动,正式踏入环绕火星轨道。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火星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火星表面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表面,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活动极强 B. 轨道半径很大 C. 距离太阳更远 D. 空气密度超低
8.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进入环火星轨道后( )
①脱离了地月系 ②脱离了太阳系 ③始终在银河系 ④进入了河外星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火星探测器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活动信息的依据可能是其( )
①表面温度适宜 ②公转的周期较长 ③卫星数量较少
④有液态水存在 ⑤质量和体积适中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下图示意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焦/厘米2·时)分布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甲地相比乙地太阳辐射量多,主要是因为( )
A. 晴天较多 B. 纬度较低 C. 海拔较低 D. 距海较近
11. 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能源有( )
①风能 ②地热能 ③核能 ④天然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不同视角观察地理事象,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同一半球不同季节的气压带和风带可以侧视(图1)或者俯视(图2)进行观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表示同一气压带或风带的是( )
A. ①与乙 B. ②与丙 C. ③与丁 D. ④与甲
13. 图1所示气压带或风带,较易带来降水的有( )
A. ①② B. ①⑤ C. ③④ D. ④⑥
14. 图2所示季节( )
A. 北京香山山花烂漫 B. 巴西高原草木葱绿
C. 日本东京落英缤纷 D. 亚洲的夏季风强盛
下图示意南半球某大陆西岸沿海某月风速随纬度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大陆及图示月份可能是( )
A. 非洲大陆、1月 B. 非洲大陆、7月 C. 南美大陆、1月 D. 南美大陆、7月
16. 该月份,影响乙、丙两地风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太阳辐射 C. 海陆位置 D. 地形高差
17. 某年甲地盛行风风速比常年明显偏大,可能会导致( )
A. 甲地多雨引发洪涝 B. 澳大利亚东部旱灾 C. 印尼引发森林大火 D. 秘鲁渔场渔业增产
15世纪末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殖民主义者蜂拥而至。由于美洲缺马,大量的马匹被从欧洲经大西洋贩运到西印度群岛。当浩浩荡荡的风力帆船队航行到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上时,经常会连续几个星期海面上平静无风,船队无法航行。加之天气炎热,淡水、草料和粮食用尽后,大批饿死或渴死的马匹被投入海中,人们就把当时船队所在的纬度称为“马纬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控制“马纬度”附近海域的气压带是( )
A. 赤道低压带 B. 副热带高压带 C. 副极地低压带 D. 极地高压带
19. “马纬度”附近海域在上述气压带控制下,大气垂直运动状况及气候特点表现为( )
A. 以下沉气流为主,温和多雨 B. 以上升气流为主,炎热少雨
C. 以下沉气流为主,炎热少雨 D. 以上升气流为主,温和多雨
20. “马纬度”现象会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南北移动。当地中海海域北部出现“马纬度”现象时( )
A. 南亚印度半岛以西南风为主 B. 南非开普敦炎热少雨
C. 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风 D. 夏威夷高压势力较弱
鄂霍次克海位于太平洋西北部,季风环流显著。鄂霍次克海港口较多,夏季港区海雾弥漫。下图为“鄂霍次克海范围与主要港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鄂霍次克海的大气环流属于( )
A. 东亚季风 B. 南亚季风 C. 高原季风 D. 盛行西风
22. 该区域季风环流对港口的影响有( )
①夏季风带来海雾,降低能见度 ②冬季风加快航行速度
③冬季风使海面降温,封冻港口 ④夏季风节省航行时间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3. 推测鄂霍次克海季风环流的强弱关系及其原因是( )
A.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离夏季风源地近 B.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夏季海陆温差小
C.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离冬季风源地近 D.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冬季海陆温差小
下图示意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图中表示了极地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7种气候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24. 在欧洲地区有分布的气候是( )
A. ① B. ③ C. ⑤ D. ⑥
25. 下列关于③气候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为旱季 B.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植被高大茂密
C. 全年高温高湿,化学风化强烈 D. 湿季草原一片葱绿,生机盎然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在出山口处形成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冲积扇在平面上呈扇形,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三部分,扇顶伸向谷口,在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下面左图为“干旱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右图为“湿润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干旱地区冲积扇形态较湿润地区冲积扇形态显著的原因是( )
A. 干旱地区冲积扇面积大 B. 干旱地区河流落差小
C. 湿润地区地形起伏大 D. 湿润地区流水作用强
27. 干旱地区的聚落适宜布局在( )
A. 冲积扇扇缘 B. 冲积扇扇中 C. 冲积扇扇顶 D. 山谷中
抛物线状沙丘常分布于半干旱、半湿润的沙质草原环境。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月牙尖受地形或植被阻挡而移动缓慢,中部继续受到风力侵蚀和搬运,可逐步演变成抛物线状沙丘。下图为我国某地新月形沙丘演变为抛物线状沙丘的过程示意图(虚线表示沙脊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主导风为西风,抛物线状沙丘西侧为缓坡
B. 该地主导风为西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为缓坡
C. 该地主导风为东风,抛物线状沙丘西侧为缓坡
D. 该地主导风为东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为缓坡
29. 与新月型沙丘相比,抛物线沙丘( )
A. 两翼植被更稀疏 B. 分布于湿润地区 C. 迎风坡坡度更小 D. 两翼指向上风向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水循环环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图示箭头中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蒸发 B. 地下径流 C. 降水 D. 水汽输送
31. 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 降水减少 B. 下渗增加 C. 地下径流减少 D. 地表径流增加
32. 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A. 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B. 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C. 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D. 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读“某地区图”,回答以下各题。
33. 图中海区盐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是(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34. 图中①海区盐度最小值出现在( )
A. 1月 B. 3月 C. 8月 D. 12月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喀斯特地貌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该地特殊的环境使植物种类丰富,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完成下面小题。
35. 该地貌最可能是( )
A. 溶洞 B. 天坑 C. 溶沟 D. 洼地
36. 图中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为( )
A. 59m B. 60m C. 99m D. 100m
37. 为适应周围自然环境特征,ab、cd样带中,植被叶片普遍偏厚的样带及原因是( )
A. ab 强烈光照 B. ab 干旱缺水 C. cd 强烈光照 D. cd 干旱缺水
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一种原始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民通过烧荒种植以获取农产品,待土地肥力耗尽后放弃耕作,再继续垦荒。图示意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过程及其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 甲阶段土壤肥力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成土母质 B. 气候 C. 人类活动 D. 地貌
39. 乙阶段土壤肥力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森林再生 B. 焚烧开荒 C. 再次焚烧 D. 连续耕作
40. 下图为沿20°E经线非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峡湾地貌属于冰川侵蚀地貌的一种,多见于高纬度沿海地区。下图为阿拉斯加崔西峡湾照片,峡湾是被海水侵入的( )
A. 刃脊 B. V形谷 C. 冰斗 D. U形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41题满分12分,42题满分8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4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左图为山东半岛地形图,右图为济南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二:烟台和威海,由于冬天降雪多,形成独特的海滨雪城风貌,被称为“中国雪窝”。受强冷空气影响,2023年12月20~22日,山东半岛地区气温低,烟台威海等地迎来大幅度降雪。在海边潮间带形成了沙下雪的景观(黄沙覆盖着白雪),也称“提拉米苏雪”。
(1)根据图中信息,说明山东半岛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2)分析烟台和威海成为“中国雪窝”的原因。
(3)阐述烟台和威海海边出现“提拉米苏雪”的地理过程。
4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某气压带和某风带交替控制。下面左图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
(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降水较多的原因。
(2)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B地相较于A地年降水量差异与雨季长短差异并分析原因。
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题答案】
【答案】1. D 2. B
【3~4题答案】
【答案】3. C 4. D
【5~6题答案】
【答案】5. D 6. A
【7~9题答案】
【答案】7. D 8. B 9. B
【10~11题答案】
【答案】10 A 11. B
【12~14题答案】
【答案】12. D 13. B 14. B
【15~17题答案】
【答案】15. C 16. A 17. D
【18~20题答案】
【答案】18. B 19. C 20. A
【21~23题答案】
【答案】21. A 22. A 23. C
【24~25题答案】
【答案】24. D 25. D
【26~27题答案】
【答案】26. D 27. A
【28~29题答案】
【答案】28. A 29. D
【30~32题答案】
【答案】30. C 31. B 32. C
【33~34题答案】
【答案】33. A 34. C
【35~37题答案】
【答案】35. B 36. C 37. B
【38~39题答案】
【答案】38. B 39. B
【40题答案】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41题满分12分,42题满分8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41题答案】
【答案】(1)山东半岛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冬季冷空气南下,经过渤海上空,底层冷空气在此加温加湿;受到山东半岛北部丘陵山地的抬升作用,暖湿气流凝结降水;气温低于0℃,在迎风坡形成降雪。
(3)降雪量大,积雪厚度大,海潮只来得及融化积雪顶部的一部分;地表温度低于零度,雪不易融化;海潮携带入海口的泥沙(卷起沙滩边的大量泥沙),在岸边堆积覆盖雪面。
【42题答案】
【答案】(1)12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或南移),当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或对流旺盛),降水较多。
(2)
降水差异:年降水量较多,雨季较长。原因: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间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受山地抬升,故降水较多,雨季较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