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浮力 教学设计 (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浮力 教学设计 (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浮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即是前面所学二力平衡、压力、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加深和拓展,又是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的基础,是力学的重点内容。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浮力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并探究其中隐含的物理规律,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尽管对物理现象有很高的好奇心,但对现象的认识很多是感性认识,而且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感性认识有许多是片面的和错误的前概念,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又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二力平衡、三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知识,并通过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归纳获得新知识,对初二学生是较难的。本节课侧重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直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景,采用“边探索、边实验、边讨论”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学习形式多样化。
核心素养
通过浮力的具体实例,从展示实际情景入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浮力的概念。
能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相关事实,提出和表述可研究的物理问题,做出有依据的假设。
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评价学生出现的问题。
通过实验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称重法测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资源
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盐、酒精、木块、同体积的铝块、铁块、铜块、鹌鹑蛋,乒乓球,气球,铅垂线、铁架台、圆柱体、石块、细线、自制连通器、多媒体资源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教学资源安排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一:出示一个瓶子,将一个乒乓球放进去。思考:谁能取出乒乓球?(不能破坏和移动瓶子) 学生思考:往瓶子中注入适量的水,乒乓球就会浮起来 通过一个小实验,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顺利的引出课题:浮力
二、新课教学 认识浮力展示图片:水面上的竹筏,浮在海面的辽宁舰,水面上的鸭子球等。并通过展示氢气球的运动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液体和气体都有浮力2.感受浮力引导学生体验浮力,并提问,把乒乓球按入水中的过程,手的感觉有什么变化?松开手,乒乓球的运动情况如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浮力的概念3.浮力的方向教师演示实验一:将栓有绳子的乒乓球,固定在容器底部,往容器里面注水将容器倾斜一个角度,观察现象 4.计算浮力提出问题:在水中浸没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呢?出示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体、装有水的水槽教师引导:如何利用以上器材,判断浸没在水中的圆柱体是否受到浮力。5.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师演小魔术:听话的乒乓球教师通过特例,演示蒙上橡皮膜的空心立方体,浸没在水中时的情况,通过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反应立方体各面的受力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提问:谁能用浮力产生的原因,解释刚才的小魔术?6.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小组合作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例1: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观察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的变化,以及水位的变化,体会浮力的变化实例2:一般情况下,人在水中会下沉,但在密度比较大的死海中,却能漂在水面上实例3:木块在水中是漂浮的,但金属块在水中会下沉从中获得启示,结合教材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确定实验方案,应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逐一探究,分配各小组的实验任务,各小组认领实验课题,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完成后,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后综合以上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游戏环节: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船装的玻璃球多! 通过观看图片,以及氢气球的运动情况,并结合生活经验知道液体和气体都有浮力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把乒乓球用手按入水中,体会手的感觉,观察乒乓球的运动况。最后讨论、归纳总结出浮力的概念 观察乒乓球运动的路径 ,以及红毛线被在竖直方向拉直,思考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学生思考并用称重法判断浸没在水中的圆柱体是否受到浮力。并完成导学案学习目标二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并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学生根据感性认识自主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将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将超轻黏土捏成小船的形状,并往船内装玻璃球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实际体验,深入了解。通过学生体验实验,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浸在液体和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以便进一步归纳总结出浮力的概念 本实验引入了铅垂线来研究浮力的方向,不仅能直观的得出结论,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培养学生质疑思考,并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 “小魔术”进行实验引导分析,趣味性强 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本实验为了得出普遍规律,让两个小组,分别用称重法和鹌鹑蛋进行探究。在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体积的关系时,本实验进行了改进与创新,用连通器代替烧杯,可以减少水与物体接触时引起的晃动,实验现象更直观。同时,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本实验分别用圆柱体和石头进行探究实验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深化概念拓展思维 反馈练习见导学案 学生完成导学案 运用、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并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归纳总结并回答 进行知识的归纳梳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10.1 浮力
影响因素
大小
浮力
F浮=F向上 - F向下
F浮=G - F拉
ρ液
V排
定义
方向:
竖直向上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