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德行第一 1德行第一阅读导航习近平主席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可见“德”的重要性。即便在魏晋那个精神自由的时代,名士们可能会表现出对礼法的蔑视甚至是敌对态度,却不会放松对高尚品德的追求。阅读这个篇章的文段,也许你能感受到古人的“凛然”之气。1客有问陈季方[1]:“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2]?”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3],上有万仞[4]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2陈元方子长文[5],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6],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1] 陈季方:陈谌,字季方,陈寔(shí)第六子。[2] 荷:承受,担当。重名:大名。[3] 阿(ē):弯曲的地方。[4] 仞(rèn):古时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5] 长文:指陈群,陈寔之孙,陈纪之子。三国时期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6] 孝先:指陈忠。陈寔之孙,陈谌之子。著名隐士2 《世说新语》选读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1]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2]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3]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4管宁、华歆[4]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5]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5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6],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7]其自托,宁[1] 值:正遇上。[2] 既:已经。[3] 委:丢下,抛弃。[4] 管宁:字幼安,三国时魏国人。避居辽东三十余年,淡泊名利,不愿出仕。华歆(xīn):字子鱼,东汉末年官至尚书令,魏国建立,任司徒,封博平侯。[5] 轩:官员乘坐的车子,四周有帷幕,前顶较高。冕(miǎn):天子、诸侯、官员的礼帽。这里“轩冕”连用,是偏义复词,实际只有“轩”的意思,指车。[6] 难之:“以之为难”。难,作动词,这里是拒绝的意思。[7] 纳:接受。德行第一 3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1]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6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2]。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3],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4]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7顾荣[5]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6]有欲炙之色,因辍[7]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8],乃受炙人也。8阮光禄在剡[9],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10]?”遂焚之。[1] 携拯:携带救援。[2] 王朗:本名王严,字景兴,曹魏重臣,三国中“诸葛亮骂死王朗”一事的人物原型。官拜司空、司徒,封乐平乡侯。识度:见识与气度。推:推崇。[3] 蜡日:蜡(zhà)祭日。古时候官员和民众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祭典,用打猎得来的野兽或自家养的家禽祭祀祖先和百神,称之为蜡祭;这种民俗最早始于周代。燕饮:即宴饮,燕通“宴”。[4] 张华:字茂先,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晋武帝时任中书令,封广武侯。[5] 顾荣:字彦先,曾任尚书郎、散骑常侍,死后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又称“顾骠骑”。[6] 炙人:分烤肉的人。[7] 辍:让出。[8] 所以:缘由。[9] 阮光禄:阮裕,字思旷,东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剡(shàn):剡县,今浙江嵊州。[10] 何……为:表示反问,要……干什么呢?4 《世说新语》选读9庾公乘马有的卢[1],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2],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3]乎?”10[4]谢奕作剡令 ,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5],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6]欲放去邪?”遂遣之。11晋简文[7]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8]批[9]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10],教[11]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12]不可乎?”[1] 庾公:庾亮,字元规,东晋时期外戚、名士,姿容俊美,善谈玄理。的卢:的卢马,又作的颅,是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古人认为这种马妨主。[2] 孙叔敖: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楚国令尹,辅助楚庄王成就霸业。孙叔敖儿时出游遇到两头蛇,传说见到两头蛇的人会死去,他怕别人再遇见,就将蛇杀死埋掉了。[3] 达:通达,通晓事理。[4] 谢奕:字无奕,东晋大臣,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之父。[5] 可念:可怜。[6] 阿奴:时人对亲近的幼小者的称呼,这里是哥哥对弟弟的昵称。[7] 晋简文:指东晋简文帝司马昱(yù),字道万,即位前封会稽王,曾任抚军将军,后来位居丞相,又被权臣桓温立为帝,但国政由桓温掌握。[8] 手板:古代官员手持的狭长形小木板。[9] 批:击。[10] 弹:弹劾。[11] 教:上级发布的命令、批示。[12] 无乃:表示委婉的推测语气,相当于“恐怕”。德行第一 512谢公[1]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13范宣[2]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3],韩豫章遗[4]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5]邪?”范笑而受之。14[6] [7] [8]王恭 从会稽还,王大 看之。见其坐六尺簟 ,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9]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10]物。”[1] 谢公:谢安。[2] 范宣:字宣子,晋陈留人。博览群书,被召为太学博士、散骑郎,皆推辞不就,居家清贫。[3] 洁行廉约:品行高洁,生活俭朴。[4] 韩豫章:韩伯,字康伯,曾任豫章太守,所以又称韩豫章。遗(wèi):赠送。[5] 裈(kūn):裤子。[6] 王恭:字孝伯,东晋太原晋阳人,孝武帝王皇后兄,曾任青、兖州刺史,后与殷仲堪、桓玄等起兵,兵败被杀。[7] 王大:即王忱,字元达,小字佛大,东晋太原晋阳人。[8] 簟(diàn):竹席[9] 荐:草垫。[10] 长:旧读 zhàng,长物指多余的物品。6 《世说新语》选读15吴郡陈遗[1],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2],遗作郡主簿[3],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4]贼出吴郡,袁府君[5]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1] 吴郡:今江苏苏州。陈遗:生平不详,只在《世说新语》中出现。[2] 铛(chēng)底焦饭:锅底烧焦的米饭,即锅巴。铛,一种平底浅锅。[3] 主簿:官名,主管文书资料等。[4] 孙恩:字灵秀,东晋隆安三年(399),跟妹夫卢循一起起兵反晋,史称“孙恩卢循之乱”,三年后兵败自杀。[5] 袁府君:即袁山松,一说叫袁崧。祖上数代为官,为吴郡太守,后因孙恩之乱,兵败被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