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检测A(原卷+答题卷+解析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检测A(原卷+答题卷+解析卷)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物质的微观结构检测卷A
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N-14 Na-23 Cl-35.5 Fe-56 S-32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发生改变
C.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热胀冷缩”现象表面分子间有间隔
解析:A.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正确;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发生改变,正确;C.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但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不同物质,C不正确;D. “热胀冷缩”现象表面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变化使分子间的空隙发生变化,D正确。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2、瓶中CO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表示C原子,“ ”表示O原子)( )
A. B. C. D.
解析:CO是一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式,CO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3、某同学学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梳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
B. 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由大到小:CaCO3>CaCl2>Ca(OH)2
C.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
D. 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 >K2MnO4>MnO2
解析:A. Fe3O4中Fe含量72.4%,Fe2O3中铁含量为70%,FeS中铁含量为46.7%;所以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正确;B. 相对分子质量:CaCO3为100,CaCl2为111,Ca(OH)2为74,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由大到小应该是:CaCl2>CaCO3>Ca(OH)2,所以不正确;C.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正确;D. KMnO4中锰元素化合价为+7,K2MnO4中锰元素化合价为+6,MnO2中锰元素化合价为+4,所以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 >K2MnO4>MnO2,正确;所以B符合题意。
答案:B
4、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正确;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不一定相等,错误;C、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电荷数,正确;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正确。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5、如图是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C.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 D. 该变化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再分
解析:由题意可知,水通直流电后,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成成氧分子和氢分子,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所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不正确,应该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 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正确;C. 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水分子中不含有氢分子,所以不正确;D. 该变化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不再分,只重新组合,所以不正确。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6、某元素原子A的质子数为a,已知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B元素的质子数为(  )
A. a-2+3 B. a-2-3 C. a+2+3 D. a+2-3
解析:设元素B的质子数是y,A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a,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所以A2-的核外电子数等于a+2,同理阳离子B3+的离子中带有(y-3)个电子.因为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所以a+2=y-3,即y=a+2+3,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7、树林中含有抗氧化防衰老的负氧离子。一种负氧离子( )的一个原子团是由一个O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形成的微粒,每个 中共含有的电子数为(  )
A.8 B.9 C.16 D.17
解析:一个O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则O2的核外电子数为:8+8=16; 而 是O2得到1个电子所致,那么它含有的电子数为:16+1=17。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种不同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第9题图)
A. 原子序数:C>B B. 核内质子数:A=E C. B、C同周期 D. A、D同族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同一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依次增加,且下一周期比上一周期的原子序数大;同一列(族)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A. 原子序数:C>B,A正确;B. 核内质子数:A<E,B不正确;C. B、C同周期,C正确;D. A、D同族,D正确。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9、铱一192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有严重辐射伤害。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铱元素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铱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有77个质子 B. 铱元素是金属元素
C. 铱元素原子的核外有77个电子 D. 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g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铱的元素符号为Ir,属于金属元素,铱的原子数即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为77,则其核外电子数也为77,铱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这是相对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1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B. 甲、乙两种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
C. 甲、乙两种物质都由2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 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解析:A. 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故化学性质不相同;不正确;B. 甲中碳元素的含量24/60、乙中碳元素的含量为24/60,所以两种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正确;C. 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分子都由2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说法不正确;D. 甲、乙两种物质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分子不是由元素组成的,说法不正确,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11、假设1个甲原子的质量为n千克,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1个标准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可以表示为( )
A.12n/b千克 B.b/12n千克 C.b/n千克 D.12n/b千克
解析:1个甲原子的质量为n千克,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1个标准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b= nkg/(碳原子质量的1/12) ,则碳原子的质量=12n/b kg ,故A符合题意。
答案:A
1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B.X表示N2
C.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解析:A、碳是6号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4结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错误;B、7号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故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氧的原子序数为8,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故正确;D、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即质子数不同,所以核外电子数也不相同,故错误。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3、某同学从学习资料中发现,许多元素有不同种单质,如:O2、O3;C60、C90;N2、N5。根据这种现象他们做出了推测:①同种元素可能能形成多种单质 ②即使是单质也可能存在着复杂的分子结构 ③同种元素的单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相互转化 ④若同种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混合,则混合后的物质因只含一种元素,仍属于单质。你认为以上推测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①由O2、O3;C60、C90;N2、N5可知,说明同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②由C60、C90可知,单质可能存在着复杂的分子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③同种元素的单质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如氧气能转化为臭氧,故选项说法正确。④若两种单质混合,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了,如O2和O3混合,故选项说法错误。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4、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下列对奥司他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量的角度看: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0.5%
B.从组成角度看: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从构成角度看:每个奥司他韦分子是由50个原子构成
D.从结构角度看: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8:14:1:2
解析:A、从量的角度看: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故A不正确;B、从组成角度看:奥司他韦化学式为C16H28N2O4,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C、从构成角度看:每个奥司他韦分子是由个原子构成,故C正确;D、从结构角度看: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故D正确。故A符合题意。
答案:A
15、某同学对一些科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O2:可表示一个氧气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B.2C:可表示两个碳原子
C.S2-:可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NH3:可判断出该物质中N、H元素的个数比为1:3
解析:A.O2:可表示一个氧气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2C可表示两个碳原子,故B正确不合题意;C.S2-:可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故C正确不合题意;D.NH3可判断出该物质中N、H原子的个数比为1:3,故D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甲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丁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乙和丙形成的化合物是   ;丁的离子符号为    。
解析:甲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即甲为N;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即乙为Al;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即丙为O;丁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丁为H。那么乙和丙形成的化合物三氧化二铝,即Al2O3;丁失去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则离子为H+。
答案:Al2O3;H+
17、已知在一密闭容器中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图示中共有3种原子 B. 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2)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 原子种类 B. 原子个数 C. 分子种类
解析:(1)根据题意,图示中反应前为2种分子,反应后为2种分子,共4各分子,反应前第一种物质的分子中含2种原子,第二种物质的分子中含一种原子,反应后,第一种物质的分子中含3种原子,第二种物质的分子中含2种原子,且这2种原子中反应后第一种物质分子中的原子相同,故共有3种原子。故AB都符合题意;(2)反应中,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仍旧是原来的3种,只是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所以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但分子的种类变化了,故AB符合题意。
答案:(1)AB (2)AB
18、二氧化碳是一种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但我们却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因而人们就用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来表示二氧化碳的结构。如图所示是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其中每一个单元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每个单元中的黑色小球表示碳原子,白色小球表示氧原子。
(1)根据图中的结构模型,你能看出一集气瓶的二氧化碳气体其实是由许许多多个________构成。而每个二氧化碳分子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如果用大写字母“C”表示碳原子,用“O”表示氧原子,原子的个数表示在字母的右下角。请你写出用字母表示的二氧化碳的符号: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意,二氧化碳失查由许多个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都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2)二氧化碳的符号CO2。
答案:(1)二氧化碳分子;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2)CO2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甲是 ;
(2)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解析:(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填原子。(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金属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水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所以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氯化钠,故填氯化钠(或NaCl);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填水分子(或H2O)。
答案:(1)原子 (2)氯化钠(或NaCl) 水分子(或H2O)
20、一款名为“史莱姆”的水晶泥玩具,其主要成分是普通胶水、硼砂晶体和水。查阅资料知道:①硼砂晶体(Na2B4O7·10H2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作清洁剂、杀虫剂。②人体若摄入过多的硼,会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
(1)硼砂(Na2B4O7)中硼(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请至少写出一条关于硼砂晶体的物理性质________;
(3)硼砂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解析:(1)Na2B4O7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硼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1,解得x =+3; (2)硼砂晶体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3)硼砂晶体的化学式为Na2B4O7·10H2O,则其相对分子质量:23×2+11×4+16×7+10×(1×2+16×1)=382。
答案:(1)+3; (2)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3)382
2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所示元素的名称是______,保持其单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
(2)X原子的质子数比Ar原子的质子数少2个,则X的元素符号是 ,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周期;
(3)同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相同。
解析:(1)表中①所示元素的名词是氮元素,保持其单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氮分子,化学式为N2。(2)Ar的质子数为18,X原子的质子数比Ar的质子数少2,则X原子的质子数为16,16号元素是硫元素,元素符号是:S,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答案:(1)氮元素 N2 (2)S 三 (3)最外层电子数
22、看似荒凉的月球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
(1)科学研究发现,月球上富含铁的同位素:Fe﹣57(一个原子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7)和Fe﹣54,已知铁元素为26号元素,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Fe﹣57和Fe﹣54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B.Fe﹣57和Fe﹣54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个位置
C.Fe﹣57和Fe﹣54均属于铁元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2)地球上的铁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在Fe2O3、Fe3O4两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解析:(1)A.Fe﹣57和Fe﹣54的质子数都是26,则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也都是26,而中子数分别为:57-26=31,54-26=28,故A正确不合题意;B.Fe﹣57和Fe﹣54的质子数都是26,即原子序数相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C.Fe﹣57和Fe﹣54均属于铁元素,但是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分别为57和54,故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2)铁元素的质量相同,即在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相同,将二者的化学式变形为: 3Fe2O3、2Fe3O4 ,此时化合物中氧原子的个数比为:9:8,则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
答案:(1)C (2)9:8;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   ,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   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   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解析:(1)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答案:(1)电子;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模型
24、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解析:(1)在碘蒸气中,碘仍然以分子的状态存在,而使馒头变蓝就是碘分子的特性,因此将馒头放在碘蒸汽中会变蓝。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碘不再以分子状态存在,此时用馒头蘸取碘酒不会变蓝。 (3)根据前面的现象可知: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实验中碘分子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答案:(1)会(2)会(3)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实验中碘分子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25、核事故中往往泄漏出污染物131I(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 mg 127I(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131I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131I与127I的关系是 (填字母)。
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
(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碘元素)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 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问题分析]500 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   ;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
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   。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   (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原因是:
 。
(4)专家指出,服用碘片(有效成分为KI)可以治疗”131I造成的辐射,但服用碘酒(有效成分为I2)
却会引起碘中毒。KI和I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解析:(1)131I的质子数为53,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可知,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2)根据元素的定义可知,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131I与127I的质子数都是53,只是中子数不同,则二者为同种元素,故选A。 (3)【问题分析】根据“20~50mg/kg”可知, 500g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为:。 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 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原因是:日常生活中,人不可能一次性食用2kg食盐。 (4)碘酒中的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KI中的碘是碘离子,KI和I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答案:(1)53 (2)A (3)25mg;2kg;不能;日常生活中,人不可能一次性食用2kg食盐 (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26、NH4NO3 是常用的化肥,但在化肥生产和使用中,伴随着能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利用生物固氮、雷电固氮等作用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请回答:
(1)能用水鉴别 NH4NO3、NaOH 和 NaCl 三种固体的原理是 ;
(2)NH4NO3 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
(3)资料显示一公顷林地平均每年固定氮元素的质量约为 100 千克。这些氮元素如果从NH4NO3 中获得,则需要施加 千克 NH4NO3 (精确到 0.1 千克)。
解析:(1)NH4NO3 溶于水吸热,温度下降;NaOH 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NaCl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2)硝酸铵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4):(16×3)=7:1:12。(3)N%=35%;需要施加多少千克 NH4NO3的质量为m==285.7kg。
答案:(1)NH4NO3 溶于水吸热,温度下降;NaOH 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NaCl 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2)N:H:O=7:1:12 (3)285.7 kg
27、小嘉在实验室中把硫酸铜固体放入水中,水就变成蓝色。旁边的小兴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1)小嘉和小兴讨论了一下,提出了三个假设。假设1: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使水呈蓝色;假设2: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使水呈蓝色;假设3: 。
(2)小嘉查阅了资料,了解到硫酸溶液中也含有硫酸根离子。他和小兴在实验室内走了一圈,找到了盛硫酸溶液的试剂瓶,发现硫酸是无色的。于是得出结论: 。
(3)小兴也查阅了一份资料,了解到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中均含有铜离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硝酸钠溶液含有硝酸根离子。他去实验室观察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铜、硝酸铜溶液的颜色。发现硝酸钠溶液无色而氯化铜溶液蓝色,基于这些溶液的颜色,于是他得出结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使水呈蓝色。根据他得出的结论请你推测硝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
解析:(1)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水分子、铜离子、硫酸根离子;溶液的颜色由三种微粒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的;而水分子不可能是蓝色的,故颜色与铜离子或硫酸根离子有关;故假设3应该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共同使水呈蓝色;(2)硫酸溶液中也有硫酸根离子,且硫酸是无色的,说明硫酸根离子也是无色的,(3)由(2)可知,蓝色应该是铜离子的颜色;而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中均含有铜离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和钠离子,氯化钠溶液无色,说明钠离子和氯离子都无色,硝酸钠溶液无色,说明硝酸根离子也是无色的;而氯化铜溶液蓝色,排除氯离子,则铜离子是蓝色的。故可以知道硫酸铜溶液蓝色的原因是铜离子的存在。从而可知硝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答案:(1)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共同使水呈蓝色 (2) 硫酸根离子不能使水呈蓝色 (3)蓝色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5分,每空1分)为了验证猪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某科研小组将猪排骨500g、蒸馏水1500mL、食用醋70mL,加热煮沸后维持70分钟,得到骨头汤1243mL,用仪器检测结果:每100mL骨头汤含有2mg钙(而每100mL牛奶约含有105mg钙)。
查阅资料:人体骨骼中的钙存在形式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该物质难溶于水。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mg;
(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 );
A.钙离子 B.钙元素 C.单质钙 D.羟基磷酸钙
(2)羟基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价;
(3)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____L骨头汤;
(4)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人体补钙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牛奶 B.某品牌钙片 C.氧化钙 D.葡萄糖酸钙
(5)某品牌钙片每片的规格是:维生素D3100IU(相当于2.5微克),碳酸钙(化学式:CaCO3)1000mg,若某人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则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 片。
解析:(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钙元素,故选B;(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羟基磷酸钙的化学式是:Ca10(PO4)6(OH)2,其中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氢元素显+1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是x,(+2)×10+[x+(-2) ×4] ×6+[(-2) +(+1)] ×2=0,x=+5, 磷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3)因为每100mL骨头汤含有2mg钙,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又因为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mg,则此人每天需要喝:骨头汤;(4)牛奶、某品牌钙片、葡萄糖酸钙适量时都对人体无害,可以作为人体补钙,但氧化钙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所以不能作为人体补钙的是:C;(5)某品牌钙片每片的规格是:维生素D3100IU(相当于2.5微克),碳酸钙(化学式:CaCO3)1000mg,若某人只从钙片中获取钙,设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数为y。 y=2。
答案:(1)B (2) +5 (3) 40 (4) C (5)2
29、(6分)1869 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得科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如图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回答下列问题:
(1)12号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应该是
(填离子符号)。
(2)1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推测该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   ,其最低负化合价的粒子与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写一条即可)。
解析:(1)根据表格可知,12号元素为镁,因为含有金字旁,所以为金属元素。它的化合价为+2价,因此在反应中形成的离子为Mg2+;(2)16号元素为S,它的原子序数为16,根据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16。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如果全部失去,那么可以带6个正电荷,即它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如果得到电子带负价,那么最多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即化合价为-2,氢的化合价为+1,则与氢形成的化合物为H2S;(3)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①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递增;②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从上到下逐渐递增。
答案:1)金属;Mg2+ (2)16;+6;H2S 3)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递增(合理即可)
30、(8分)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1)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___ 元素,其中阴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
(2)D中的X=________ ;
(3)E中碘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为12号元素镁,其原子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应该是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Mg2+;B为12号元素镁,其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C为17号元素氯Cl,其原子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即为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Cl—;D为18号元素氩Ar,一种稳定性较强的元素,不易丢失电子,所以其X应该为8。E中碘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其核电荷数(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应该为53。
答案:(1)3;Cl﹣;(2)8;(3)53
31、(8分)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化学式为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分析计算下列问题:(以下数据可以帮助你呦,C--12,H--1,O--16,N--14,S--32)
(1)蛋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蛋氨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C∶O =   ;
(3)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4)合格奶粉每100克含蛋白质约18克,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100克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现测定某奶粉每100克中含有氮元素1.5克,通过计算判断这种奶粉是否合格。
解析:(1)根据化学式 C5H11O2NS 可知, 蛋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1×11+16×2+14×1+32×1
=149。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4)每100克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18g×16%=2.88g; 因为1.5g<2.88g; 所以这种奶粉不合格。
答案:(1)149 (2)15:8 (3)为9.4% (4)不合格
32、(8分)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学校每天都会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使用的是84消毒液,下面是84消毒液的产品说明书。
(1)NaClO分子中钠、氯、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
(2)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计算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该消毒液中至少含有次氯酸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1)NaClO分子中钠、氯、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1:1;(2)NaClO中钠化合价为-1,氧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3)NaCl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5.5+16=74.5,则氯元素质量分数:35.5/74.5×100%≈47.7%;(4)设次氯酸钠的质量m,则47.7%m=500g×5%,得m=52.4g。
答案:(1)1:1:1(2)+1(3)Cl%=47.7% (4)52.4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物质的微观结构检测A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 ; ;
17、(1) ;(2) ;
18、(1) ; ;
(2) ;
19、(1) ;(2) ; ;
20、(1) ;(2) ;(3) ;
21、(1) ; ;
(2) ; ;
(3) ;
22、 ;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1) ; ; ;
(2) ;
24、(1) ;
(2) ;
(3) ;
25、(1) ;(2) ;
(3) ;
(4) ;
26、(1) ;
(2) ;(3) ;
27、(1) ;
(2) ;
(3)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1) ;(2) ; (3) ; 
(4) ;(5) ;
29、(1) ; ;
(2) ; ; ;
(3) ;
30、(1) ; ;
(2) ;(3) ;
31、(1) ;(2) ;
(3)解:
(4)解:
32、(1) ;(2) ;
(3)解:
(4)解: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物质的微观结构检测卷A
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N-14 Na-23 Cl-35.5 Fe-56 S-32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发生改变
C.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热胀冷缩”现象表面分子间有间隔
2、瓶中CO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表示C原子,“ ”表示O原子)( )
A. B. C. D.
3、某同学学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梳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
B. 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由大到小:CaCO3>CaCl2>Ca(OH)2
C.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
D. 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 >K2MnO4>MnO2
4、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5、如图是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C.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 D. 该变化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再分
6、某元素原子A的质子数为a,已知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B元素的质子数为(  )
A. a-2+3 B. a-2-3 C. a+2+3 D. a+2-3
7、树林中含有抗氧化防衰老的负氧离子。一种负氧离子( )的一个原子团是由一个O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形成的微粒,每个 中共含有的电子数为(  )
A.8 B.9 C.16 D.17
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种不同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第9题图)
A. 原子序数:C>B B. 核内质子数:A=E C. B、C同周期 D. A、D同族
9、铱一192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有严重辐射伤害。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铱元素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铱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有77个质子 B. 铱元素是金属元素
C. 铱元素原子的核外有77个电子 D. 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g
1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B. 甲、乙两种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
C. 甲、乙两种物质都由2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 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11、假设1个甲原子的质量为n千克,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1个标准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可以表示为( )
A.12n/b千克 B.b/12n千克 C.b/n千克 D.12n/b千克
1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B.X表示N2
C.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13、某同学从学习资料中发现,许多元素有不同种单质,如:O2、O3;C60、C90;N2、N5。根据这种现象他们做出了推测:①同种元素可能能形成多种单质 ②即使是单质也可能存在着复杂的分子结构 ③同种元素的单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相互转化 ④若同种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混合,则混合后的物质因只含一种元素,仍属于单质。你认为以上推测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下列对奥司他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量的角度看: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0.5%
B.从组成角度看: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从构成角度看:每个奥司他韦分子是由50个原子构成
D.从结构角度看: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8:14:1:2
15、某同学对一些科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O2:可表示一个氧气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B.2C:可表示两个碳原子
C.S2-:可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NH3:可判断出该物质中N、H元素的个数比为1:3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甲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丁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乙和丙形成的化合物是   ;丁的离子符号为    。
17、已知在一密闭容器中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图示中共有3种原子 B. 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2)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 原子种类 B. 原子个数 C. 分子种类
18、二氧化碳是一种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但我们却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因而人们就用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来表示二氧化碳的结构。如图所示是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其中每一个单元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每个单元中的黑色小球表示碳原子,白色小球表示氧原子。
(1)根据图中的结构模型,你能看出一集气瓶的二氧化碳气体其实是由许许多多个________构成。而每个二氧化碳分子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如果用大写字母“C”表示碳原子,用“O”表示氧原子,原子的个数表示在字母的右下角。请你写出用字母表示的二氧化碳的符号:________。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甲是 ;
(2)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0、一款名为“史莱姆”的水晶泥玩具,其主要成分是普通胶水、硼砂晶体和水。查阅资料知道:①硼砂晶体(Na2B4O7·10H2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作清洁剂、杀虫剂。②人体若摄入过多的硼,会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
(1)硼砂(Na2B4O7)中硼(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请至少写出一条关于硼砂晶体的物理性质________;
(3)硼砂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所示元素的名称是______,保持其单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
(2)X原子的质子数比Ar原子的质子数少2个,则X的元素符号是 ,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周期;
(3)同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相同。
22、看似荒凉的月球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
(1)科学研究发现,月球上富含铁的同位素:Fe﹣57(一个原子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7)和Fe﹣54,已知铁元素为26号元素,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Fe﹣57和Fe﹣54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B.Fe﹣57和Fe﹣54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个位置
C.Fe﹣57和Fe﹣54均属于铁元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2)地球上的铁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在Fe2O3、Fe3O4两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   ,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   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   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24、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25、核事故中往往泄漏出污染物131I(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 mg 127I(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131I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131I与127I的关系是 (填字母)。
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
(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碘元素)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 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问题分析]500 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   ;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
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   。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   (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原因是:
 。
(4)专家指出,服用碘片(有效成分为KI)可以治疗”131I造成的辐射,但服用碘酒(有效成分为I2)
却会引起碘中毒。KI和I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26、NH4NO3 是常用的化肥,但在化肥生产和使用中,伴随着能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利用生物固氮、雷电固氮等作用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请回答:
(1)能用水鉴别 NH4NO3、NaOH 和 NaCl 三种固体的原理是 ;
(2)NH4NO3 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
(3)资料显示一公顷林地平均每年固定氮元素的质量约为 100 千克。这些氮元素如果从NH4NO3 中获得,则需要施加 千克 NH4NO3 (精确到 0.1 千克)。
27、小嘉在实验室中把硫酸铜固体放入水中,水就变成蓝色。旁边的小兴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1)小嘉和小兴讨论了一下,提出了三个假设。假设1: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使水呈蓝色;假设2: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使水呈蓝色;假设3: 。
(2)小嘉查阅了资料,了解到硫酸溶液中也含有硫酸根离子。他和小兴在实验室内走了一圈,找到了盛硫酸溶液的试剂瓶,发现硫酸是无色的。于是得出结论: 。
(3)小兴也查阅了一份资料,了解到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中均含有铜离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硝酸钠溶液含有硝酸根离子。他去实验室观察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铜、硝酸铜溶液的颜色。发现硝酸钠溶液无色而氯化铜溶液蓝色,基于这些溶液的颜色,于是他得出结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使水呈蓝色。根据他得出的结论请你推测硝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5分,每空1分)为了验证猪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某科研小组将猪排骨500g、蒸馏水1500mL、食用醋70mL,加热煮沸后维持70分钟,得到骨头汤1243mL,用仪器检测结果:每100mL骨头汤含有2mg钙(而每100mL牛奶约含有105mg钙)。
查阅资料:人体骨骼中的钙存在形式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该物质难溶于水。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mg;
(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 );
A.钙离子 B.钙元素 C.单质钙 D.羟基磷酸钙
(2)羟基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价;
(3)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____L骨头汤;
(4)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人体补钙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牛奶 B.某品牌钙片 C.氧化钙 D.葡萄糖酸钙
(5)某品牌钙片每片的规格是:维生素D3100IU(相当于2.5微克),碳酸钙(化学式:CaCO3)1000mg,若某人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则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 片。
29、(6分)1869 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得科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如图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回答下列问题:
(1)12号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应该是
(填离子符号)。
(2)1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推测该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   ,其最低负化合价的粒子与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写一条即可)。
30、(8分)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1)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___ 元素,其中阴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
(2)D中的X=________ ;
(3)E中碘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
31、(8分)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化学式为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分析计算下列问题:(以下数据可以帮助你呦,C--12,H--1,O--16,N--14,S--32)
(1)蛋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蛋氨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C∶O =   ;
(3)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4)合格奶粉每100克含蛋白质约18克,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100克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现测定某奶粉每100克中含有氮元素1.5克,通过计算判断这种奶粉是否合格。
32、(8分)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学校每天都会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使用的是84消毒液,下面是84消毒液的产品说明书。
(1)NaClO分子中钠、氯、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
(2)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计算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该消毒液中至少含有次氯酸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