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第二课时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学习目标责任意识: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培养主人翁意识,提升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12政治认同:理解历史上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健全人格: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勇担使命,确立符合自身实际和国家需要的健康生活目标。3情境引入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你还看过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与同学分享你的观后感。生活观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有一期讲述了屈原以及《楚辞》背后的故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中的这些语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屈原像和《楚辞》书影情境引入人文精神:对人民的关心;对理想的坚守、勇往直前;对自然规律的好奇和探索;高尚的情操和不屈的精神;对高洁人格的向往等。分享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内容:这是一档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竞赛类节目,选手通过背诵、理解和运用古诗词进行比拼。观后感:节目让人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比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让我充满自信,而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则让人学会豁达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节目不仅使人积累更多的诗词知识,而且还体会到中华文化的优雅与深邃。探究新课堂活动一:说文解字话和谐金文“龢”字右边的“禾”表示该乐器是由禾类植物的芦管做成,同时也用来表音,指明这个字读“禾”;左边“龠”字的上部是口,下部是类似于笙、具有和声功能的编管乐器。《尔雅》的解释是:“大笙谓之巢,小笙谓之龢。”“龢”是乐器,也用来指乐音的和谐共鸣。“和”字为“龢”的简体字,在“和”字中,“龠”简写为“口”。由音乐的相和,“和”进而引申出和谐、协调一致的美好意义,并发展为一种理念,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金文“和”探究新课堂活动一:说文解字话和谐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珍贵遗产。它出土于湖北随州擂鼓墩的曾侯乙墓,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是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天下第一钟”。编钟不仅是乐器,更是古代礼乐制度的重要象征。它用于祭祀、宴会等重要仪式,体现了古人对音乐与礼仪的高度重视。它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现代音乐和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编钟,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永恒魅力。曾侯乙编钟探究新课堂活动一:说文解字话和谐《说文》云:“谐,洽也。”“洽”,就是和睦、相互协调一致的意思。“谐”左边的言字旁表示和语言有关,右边的“皆”字既表音又表意。“皆”是全部、都的意思,因此“谐”是指所有人都畅所欲言,互诉衷肠,融洽无间。金文“谐”和谐的生活状态,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向往的。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你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结合“探究与分享”,说说我们当下应如何促进社会和谐。探究新课堂活动一:说文解字话和谐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每个“小家”过得和和美美,国家这个“大家”才会更加和谐美好。古人说:“礼之用,和为贵。”人与人相处要找到彼此合适的位置,形成恰当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谐美好的状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都要坚信“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学们就如何理解和谐展开讨论。探究新课堂活动一:说文解字话和谐六尺巷的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当时,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因宅基地纠纷发生争执。张家人写信向张英求助,张英回信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信后主动退让三尺,吴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最终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即“六尺巷”。六尺巷不仅是一条小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谦和礼让、和谐共处的传统美德,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无论是社会治理、文化传播,还是生态保护,六尺巷的精神都在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关于“和谐”的故事分享安徽·六尺巷探究新课堂活动一:说文解字话和谐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关于“和谐”的名言分享请同学们从人与人、“小家”与“大家”社会生活等角度思考什么是和谐,讨论在生活中如何促进社会和谐。探究新课堂活动一:说文解字话和谐和谐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以及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协调与平衡。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成员间互相关注,积极交流沟通是小家和谐;邻里团结,谅解宽容、与人为善,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和谐社会;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平等和谐,兼容而不冲突协作而不对立、制衡而不掣肘、有序而不混乱,这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和”。探究新课堂活动一:说文解字话和谐在生活中我们应如何促进和谐?(1)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和生理存在差异,各有优势。我们应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取长补短,通过交流与合作完成目标。(2)君子和而不同。在处理事情时,既要坚持共同的原则和目标,又要尊重事物的差异。这意味着在团队合作或社会交往中,我们应该求同存异,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促进不同思想观点充分表达和深人交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广泛凝聚了社会共识,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4)世界上有着众多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如果不尊重差异,很容易引发误解和冲突。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活动,让不同国家的人民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友谊和合作,促进世界和谐。(5)朋友之间存在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观点,可以通过求同存异的方式保持友谊的长久和稳定。探究新课堂活动一:说文解字话和谐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中华民族推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探究新课堂活动二:向上向善大家谈“新时代好少年”每年评选一次。入选的好少年,有的热心公益,有的关爱他人,有的热爱科学,有的勇于创新,有的乐观向上,有的爱护环境,有的传承文化,有的勤学善思……他们品学兼优、朝气蓬勃,体现了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宝贵品格和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中国梦时刻准备着的担当精神。他们是当代青少年身边的榜样,是弘扬时代新风、争当时代新人的先锋。查找“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谈谈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事迹:吴光致同学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孤寡老人,为贫困地区孩子捐赠图书,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贺文博同学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父母做家务,农忙时还参与播种、除草等劳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道。探究新课堂活动二:向上向善大家谈“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体现了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孝敬父母、热爱集体、全面发展、勇敢担当和传承红色基因等多方面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是他们个人成长的动力,也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究新课堂活动二:向上向善大家谈小组讨论交流,如何理解向上向善?“向上向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强调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追求进步(向上),同时心怀善意、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向善)。阅读“新时代江苏好少年”章子豪的事迹思考:青少年应如何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章子豪,男,汉族,2008年10月出生,共青团员,江苏省镇江中学附属初中九年级学生。探究新课堂活动二:向上向善大家谈他品学兼优、自强自立、全面发展,在妈妈突然病倒后成为“撑起家里一片天”的男子汉,开启白天上学,放学照顾妈妈的“白+黑”奔跑模式,各学科在年级名列前茅,并作为班长和团支书带领班级取得优异成绩。他积极参加各项校内外实践活动,代表学校参加“我为现代化镇江代言”“红色故事宣讲”等活动。获江苏省“时代学习报”数学竞赛一等奖,获评镇江市“十佳小小社科讲读人”、镇江市“北固红枫”红色故事优秀宣讲员、江苏好少年等荣誉。入选2024年度“新时代江苏好少年”。青少年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既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强调个人追求进步、心怀善意、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探究新课堂活动二:向上向善大家谈(1)学习传统文化,汲取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价值观。(3)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弘扬向上向善。(4)注重品德修养,培养良好行为习惯。(5)创新表达方式,让向上向善融入现代生活。青少年应如何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立已达人,兼善天下。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探究新课堂活动三:中华经典诵读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亲近中华经典,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这段文字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人生智慧。主要包括修身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习成才、珍惜时间。这些精神不仅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也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践行这些理念,我们可以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明确人生的方向,实现自我价值。探究新课堂活动三:中华经典诵读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亲近中华经典,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陋室铭》通过描绘一间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品格、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其蕴含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以德为重、自得其乐、精神自由、乐观豁达。这些精神不仅是古代文人的理想追求,也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践行这些理念,我们可以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实现精神上的富足与自由。探究新课堂活动三:中华经典诵读结合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学习,举例说明你感受到的中华人文精神。语文中的很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塑造了经典的艺术形象。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感受到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种精神激励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要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贡献力量。美术课赏析美术作品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品的文化内涵,感受美。在学习中国山水画时,我感受到画家通过笔墨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例如,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雄浑的笔法描绘山川,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学过的历史事件的年代、地名、人物记不清楚了,但其中的精神却能留在脑海,融在血液,历史知识赋予的人文精神永不消逝。这些精神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传承和弘扬这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知识点归纳概括1.历史上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2.当代应怎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今天,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3.如何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4.如何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探究新课堂随堂练习简要分析题某社会服务站在社区组织居民开展中华人文精神宣讲活动,以促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自身修养,提升社区文明形象,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社区用文化典故和生活中的人物故事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实践的热情,为社区的建设树立榜样。居民纷纷表示,今后将主动从自身做起,提升人文内涵,弘扬时代新风。你认为该社会服务站在活动中应选择哪些素材?①该社区在中华人文精神宣讲活动中,应选择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的素材。②中华人文精神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社区应选择能体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的文化典故和人物故事,引导居民为社区和谐贡献力量。③社区应选择先进人物的典故或先进事迹,激励居民向更高目标奋进,向榜样学习,向上向善。随堂练习C1.2024年8月,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正能量分论坛在成都召开。中央及地方媒体代表、互联网企业以及青年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汇聚网络正能量 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展开了热烈探讨。此次活动( )①能够消除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②展现了中华民族昂扬向上、奋斗进取的精神风貌 ③可以在网上传递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 ④有利于发挥网络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作用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随堂练习D2.为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某班组织开展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宣传活动,向青少年介绍了苏轼房梁挂钱的故事,并通过用传统书法方式书写《悯农》(其二),让学生了解珍惜粮食的重要意义。关于此次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的路径,推导合理的是( )①通过活动,我们深刻理解了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②从自己做起,影响身边人为珍惜粮食、传承传统美德作贡献 ③情感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A. ③→②→① B.①→②→③ C.②→③→① D. ①→③→②随堂练习B3.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核心价值历久弥新,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也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传承和发扬优秀儒家思想就是( )①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②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③发挥儒家思想的熏陶教化作用 ④发挥儒家思想的凝聚示范作用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随堂练习简要分析题4.先秦哲学的儒、墨、道、法、名、阴阳,六家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基本原则是: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在中国山水画中,山与水是最为核心的两个元素,通过巧妙的布局与笔墨运用,将山与水的对立转化为和谐统一的整体。文成公主入藏、王昭君出塞,历代皇帝通过和亲方式与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权交好。分析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共同人文精神原因。这一原因在当代有何作用?中华民族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是产生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共同人文精神原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在当代,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可以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课堂小结向上,是追求进步的姿态;向善,是心怀美好的温暖;一切向上向善的行动汇聚,让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向阳而生的良好氛围。建设和谐社会,要努力把向上向善的人文精神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在实践中去感知、领悟、遵循。板书设计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第二课时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作用:熏陶教化、凝聚示范怎样做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怎样做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