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第一课时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第二课时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学习目标道德修养:把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闲、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23政治认同:对家庭有深厚的情感,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责任意识:提升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健全人格: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4情境引入分享身边“中国好人”的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记录中,这对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透露真名。有人认为,“微尘”是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等名字。现在,“微尘”已经成为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品牌。情境引入思考:这些榜样人物具有怎样的美德,对你有何启示?探究新课堂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探究新课堂活动一:做自强不息的人清华校训探究新课堂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践行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探究与分享1961年,我国核物理学家于敏开始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当时,我国想要研究氢弹,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于敏和他的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依靠他们的勤奋和智慧进行理论探索。通过不懈努于敏力,他们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独立发展的氢弹构型,世人称为“于敏构型”。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书写了中国人用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弹的奇迹。探究新课堂在新时代,我们要在治学上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人生理想上强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面对机遇挑战时,要勇于冒险、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应保持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奋斗,实现自我超越和成长。探究新课堂活动二:做敬业乐群的人1981年3月,刚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的李保国走进太行山,来到邢台县前南峪村,投身山区生态治理,帮助当地农民发家致富。李保国和他的团队直接帮扶村庄40多个,间接带动百余个村庄发展,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上千万亩,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帮助农民增收数十亿元。李保国还为群众办夜校,开展技术培训。村民们称他是“农民教授”“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河北大地上,让千山万岭披上了绿装,让千万农民摆脱了贫困。探究新课堂专心事业,乐于使众人得益。思考:1. 袁隆平和樊锦诗身上有着怎样的美德?2.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向他们学习。场景一:“敦煌女儿”樊锦诗,自大学毕业后便投身于大漠中的敦煌文物研究,几十年如一日,默默为敦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场景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应用,他的梦想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医德:学医的目的、行医的服务态度、医生对医疗技术的钻研等都是医德的一部分。师德:孔子的“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循循善诱”都是师德规范,千百年来已经成为我国从教人员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包括才与德两方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商德:现代市场经济要求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交易原则。而公平合理、互信、互利、共赢是我们的先人早已懂得的经商道德规范。政德:公务员作为国家和政府的代表,应当全心全意解决人民实际问题,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其中蕴含着我国古代“民惟邦本”的思想。……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认真负责,勤劳扎实:失去了工作,也就失去了体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探究新课堂做敬业乐群的人。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成语:仗义疏财、慷慨解囊、周急济贫、济弱扶倾,轻财重义……探究新课堂活动三:做扶危济困的人谚语:“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尚书》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墨子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诗经·小雅》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在生活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有些困难单靠个人的努力无法克服。善良的人总是对处于困难中的他人施以特别的关怀,帮助处于困境的人是一种快乐。探究新课堂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推动慈善组织有序发展,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做扶危济困的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助人者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探究新课堂探究新课堂活动四:做见义勇为的人见义勇为"源于孔子的《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是:人们应该去做有“义”的事情,如果不做,即为“无勇”之人。此后在历代典籍文献中,见义勇为常被用来形容个人遇事能够放下一己私利,挺身而出、为公义奉献的行为。探究新课堂材料一2024年1月27日13时许,北京九中分校初三年级学生杨茗深在门头沟区九龙路附近发现白色泡沫盒里有一名弃置的婴儿,他及时报案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一直守护在现场,积极配合救治和案件侦查工作,使婴儿得到了安善保护。材料二2024年5月4日,天津市静海区唐官屯中学学生张博骑车回家途中,听到求救声。张博跳到水里,使劲儿将落水的孩子往岸边拽,在其他几个孩子的帮助下,将落水的孩子拖到岸上并进行安抚。确定落水孩子安全后,张博骑车将其送回家中。新闻中的人物事迹,哪些是见义勇为,哪些是扶危济困 探究新课堂材料三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的退休金大部分都用来帮助别人。当得知汶川发生大地震时,她把自己一个月的退休金2000多元,全部作为特殊党费上交组织。2010年,放心不下贫困学生的龚全珍来到莲花县关工委,对工作人员说,以后每个月从她的退休金中拿出500块钱,拜托关工委购买科普书籍给贫困学生阅读。2013年,她又捐献自己的退休工资,倡议成立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累计帮助困难家庭与学子1000 余人。探究新课堂材料四2016年11月,邢立波第一次来伊通县“情暖至亲”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看到了那么多需要照顾、救护、资助的孩子,他泪如雨下,哽咽无语,从此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所能,帮助那些孩子们。他了解到伊通县“情暖至亲”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是一家民营的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多年来经常为生活困难的自闭症儿童减免费用,机构经营困难,发展举步维艰。邢立波发挥民盟盟员的优势,多次向其他民盟盟员介绍机构情况,发动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为服务中心捐赠善款。2016年至2024年,邢立波累计为“情暖至亲”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筹集善款120多万元,个人累计捐款约3万元。探究新课堂材料一既是扶危济困也是见义勇为,材料二是见义勇为,材料三、四是扶危济困。见义勇为与扶危济困都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社会公德。扶危济困侧重于长期的、持续的援助活动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而见义勇为则侧重于瞬间的、突发性的英勇行为和对正义的捍卫。探究新课堂我们该如何正确“见义勇为”?勇对落水儿童的同情心和爱心,缸与人命之间生命为重智快速想到用石头砸瓮让同伴脱险的办法探究新课堂在他人遇到危难、国家或社会利益受到侵害时:① 保持冷静② 评估自身能力③ 采取合理措施做见义勇为的人。“见义不为,无勇也。”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探究新课堂探究新课堂活动五:做孝老爱亲的人我们如何做一个孝老爱亲的人?探究新课堂做孝老爱亲的人。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探究新课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明代画家孙克弘的《耄耋图》猫与蝴蝶是国画经典题材之一。中国人习惯称八九十岁的年纪为耄,七八十岁的年纪为耋。猫谐音“耄”,蝶谐音“耋”,猫蝶相戏,便有了“耄耋之年”的含义,寓意长寿。因此,在古代祝贺长寿的画作中,经常会出现猫与蝶同框的情景。知识点归纳概括1.如何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探究新课堂(1)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2)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2.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人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3.如何做敬业乐群的人 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探究新课堂知识点归纳概括4.如何做扶危济困的人 5.如何做见义勇为的人 6.如何做孝老爱亲的人 7.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评选出了10名(组)2020年“最美孝心少年”,他们的孝心孝行故事具有时代感。其中,四川凉山彝族邱氏兄妹用稚嫩的双手为家庭奔小康贡献力量。他们的事迹体现了( )A.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B.律已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方法C.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D.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随堂练习D选择题材料介绍的是“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B本身错误,A、C与材料无关“最美孝心少年”的“孝心”体现了孝老爱亲,“用稚嫩的双手为家庭奔小康贡献力量”体现了自强不息。随堂练习2.下列古语的内涵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对应的是(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强不息②雪中送炭三九暖,视若无睹腊月寒--敬业乐群③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担当意识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爱国情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展现了屈原坚初不拔、永不言败的精神风貌,体现了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②“雪中送炭三九暖,视若无睹腊月寒”,体现了热心助人、扶危济困,与学习、工作、团结协作无关,没有体现敬业乐群;③“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出自顾炎武《日知录·正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源于此文,展现了担当意识;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意思是遍观历代前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多由勤俭,败亡皆因奢侈,指出了政权成败的关键,没有体现爱国情怀。B1.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他加入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的事迹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②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③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④自立自强、刚健有为的顽强意志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随堂练习A3.正当防卫,是贯穿电影《第二十条》叙事始终的关键词,也是最高法、最高检工作报告的关注点。司法为勇敢撑腰,这表明( )①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正义之举 ②应不顾一切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③见义勇为是应该弘扬的中华传统美德④应支持受伤或弱势一方的所有诉求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2.《论语·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说的是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这就是仁的根本。由此可见,中华传统美德强调要( )A.见义勇为 B.扶危济困 C.孝老爱亲 D.敬业乐群随堂练习CA随堂练习4.《尚书》中提出“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不虐无告,不废困穷”,认为执政者应( )A.崇德向善、振兴中华C 孝老爱亲、中和泰和B.以民为本、扶危济D.惠民利民、与时俱进B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板书设计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第二课时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