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思考与行动情境思考“嫦娥”“神舟”“北斗”“天问”……这些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命名、最坚定有力的大国重器,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浪漫。情境一:观看视频,“[中国式浪漫]康辉说我们用最浪漫的中华文化命名大国重器”情境思考情境一:1993年,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向参加飞船研制的单位发出“为中国飞船征集名称”的通知。一时间,“华夏”“九州”“腾龙”“神舟”等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称被推荐出来,而“神舟”从这些名称中脱颖而出。“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与“神州”谐音,象征飞船研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是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大协作的产物;“神舟”又有神气、神采飞扬之意,表示全体中华儿女为飞船的诞生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探月、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天眼巡空……这些大国重器的名字,延续前人的梦想,书写新的历史,体现了独特的“中国式浪漫★选择一项大国重器,说说其命名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情境思考“东风”系列导弹:“东风”原名叫“1059”导弹,研制成功后改名“东风”。1957年,毛主席在访问苏联时引用《红楼梦》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来评价国际局势,并作出了“西风压不倒东风,东风一定压倒西风,社会主义力量对帝国主义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的论断。“东风”的命名就源于此。《水浒传》中武艺高强的梁山英雄“霹雳火”“黑旋风”成为了直升机的名字。FC-1“枭龙”、歼-10“猛龙”、歼-11“应龙”、歼-16“潜龙”、歼-20“威龙”AG600“鲲龙”、“翼龙”系列无人机,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走进现实,飞翔在蓝天之上。情境思考航天通信系统“鸿雁”的命名源自《史记》。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扣留,并押在北海苦寒之地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偷偷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自此“鸿雁传书”便用来指代书信传递除了上述大国重器外,类似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大国重器还有很多,同学们可稍作了解:1.我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取自中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表达中国人的“奔月”决心。情境思考2.嫦娥四号中的中继卫星“鹊桥”,承载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寓意,“鹊桥”卫星是地月通讯的数据中转站,实现了“地月传书”。3.载人飞船“梦舟”,寓意着载人月球探测工程承载着中国人的航天梦,将开启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也体现了“神舟”“天舟”飞船家族的体系传承。4.月面着陆器“揽月”,取自毛主席诗词“可上九天揽月”,彰显中国人探索宇宙登陆月球的豪迈与自信。5.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取自古诗“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北斗”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6.月球车“玉兔”,取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免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构造和使命既形似又神似。7.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寓意“蛟龙入海”,寄托着让“中国龙”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的美好期望。8.自主研制的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运-20“鲲鹏”,源自中国神话中的神鸟,寓意巨大无比、力大无穷。9.行星探测任务:“天问”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着探索真理征途漫漫,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情境思考在充分了解了一些蕴含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大国重器后,接下来请我们班级中的科技爱好者简单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国所取得的新的科技成果。2024年2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功率重型燃气轮机样机总装下线,是我国重型燃气轮机自主创新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024年3月26日,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安装就位,用钢量接近“鸟巢”国家体育馆,是亚洲高度最高、重量最大的导管架。2024年4月25日,神州十八号发射圆满成功。2024年5月8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完成首次海试。2024年5月10日,我国首个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正式建成。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2024年6月10日,“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安装。……★请学生为我国一项新的科技成果起一个含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名字,并谈谈理由。情境思考例如:我国首个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主要用于研究太阳风等行星际介质对无线电波的散射现象,这对于理解太阳风的结构和演化、预测空间天气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羲和”是太阳女神,掌管时间和历法,象征着光明与秩序。以“羲和”命名,寓意着这架望远镜将如同太阳女神一般,洞察宇宙的奥秘,探索行星际空间的规律。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莽莽昆仑……这些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数千年的传说,蕴含古人对自然的无限想象。今天,在中国科学家们执着的探索和创新下,神话变成了现实,火箭上了天,潜水器入了深海,月球车行走在月亮之上……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情境思考情境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突出特性 相关事例 其他事例连续性 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创新性 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四大发明”以及漆器、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等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统一性 秦代“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包容性 宋元时期的泉州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无数东西方商船日夜往来,留下了“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繁华图景,展现了中国多元包容的文化态度。和平性 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情境思考阅读情境二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性,同时观看视频并在表格“其他事例”一栏记录视频中出现的证明中华文明特性的文物。情境思考以小组为单位,查找相关资料,思考视频中展现的文物是如何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并针对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在表中补充事例。突出特性 事例连续性 农业、玉器、都城营建等文明要素均在考古学文化属性上呈现出清晰的继承关系。水稻石家河文化 玉凤邺城遗址情境思考突出特性 事例创新性 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四大发明”、漆器、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郡县制、科举制等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宋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宋 清明上河图科举制情境思考突出特性 事例统一性 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区近年获得重大考古发现,出土的铜尊、铜罍、铜瓿等,明显带有商王朝青铜文化特色,青铜冶炼涉及的范铸、焊接等技术与中原地区如出一辙,反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的图景。新疆考古以汉唐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军政建置核心城市为重点,开展10余处城址及其他军镇设施遗址调查发掘,逐步明晰石城子古城、北庭故城的沿革发展与布局规律,以考古实物阐释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史实,实证新疆自古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世界文化遗产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内,立有《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块石碑,碑文记载着蒙古族土尔启特部远离家乡 140 多年后历尽艰辛重返故土的历程,昭示着“民族不可散”的家国情怀情境思考四川广汉三星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石碑新疆百年考古情境思考突出特性 事例包容性 秦汉王朝缔造了统一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国家结构,西汉南越王国引入中原的礼制、技术和文化,使岭南地区进一步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洛阳北郊邙山一带建有四座北魏帝陵,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其汉化改革,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缩影。唐朝奉行开明的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和民族保持友好关系,甚至通过联姻等方式加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例如,文成公主入藏成为吐蕃赞善松赞干布的王后,不仅促进了中藏文化的交流,也巩固了边疆的和平与稳定,来往唐都长安的使者络绎不绝。长安不仅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各国使节、商贾汇聚于此,促进了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唐朝皇帝尊重外国使者的风俗习惯,甚至允许他们在长安定居、建庙。情境思考皇陵文成公主和亲情境思考突出特性 事例和平性 始建于春秋战国的长城,历经秦、汉、隋、明等朝代修建加固,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军事防御设施,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向外侵略扩张的传统。“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源于炼丹术,诞生以后首先是用于制造烟火。开拓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为了促进商贸、文化交流与近代西方殖民掠夺和海上霸权争夺有着根本之别。水下考古发现的“南海一号”“长江口二号”和“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等沉船,均是以运输瓷器为主的商贸船只,充分证明丝绸之路是名副其实的经济交往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思想交融之路。情境思考长城烟花丝绸之路情境思考除上述补充事例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突出特征的事例?小组合作,结合上一环节的表格及下述材料中习主席的阐述,以“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体现”为议题,讨论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情境思考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情境思考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到:连续性:牢牢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性:牢牢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统一性:牢牢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分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包容性:牢牢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坚持多元并存、兼收并蓄、开放交流。和平性:牢牢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实践活动活动一: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像一条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流向未来。长河映照出中华民族几千年不断前行的身影,回荡着中华儿女自豪的声音,印刻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记忆。全班分为五个小组,每组完成其中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地探究。实践活动活动规则:〇步骤一:小组制定计划,分工查找本小组所负责的文化表现形式的文字资料。汉字组任务: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汉字的结构与美学等。长城组任务:长城的历史渊源、长城的建造过程等。都江堰组任务:都江堰的历史、都江堰工程的奇观、都江堰自然景观等。莫高窟组任务:莫高窟名字的由来及历史、莫高窟的地位及规模、莫高窟壁画的价值等。四大发明组任务:四大发明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上的影响等。〇步骤二:小组结合搜集整理的文字资料,讨论分析本小组所负责的文化表现形式的文化内涵。〇步骤三:小组设计宣传方案,分工完成“名片”并进行展示。从搜集到的文字资料中提炼需要的内容,用绘画、图片、歌曲、视频、手工、书法、幻灯片等方式,制作成“名片”,在班内进行展示。实践活动参考:1.汉字组:最简洁的“一”字,内涵却最丰富。《华文词典》追根溯源,道出了“一”字的来历:古人以虚像的一横画,表示将混沌未开的远古太极划分为天地,而衍生万物这一横极为壮阔,极有诗意。“一”象征万物之始,汉字大概也是从“一”起步。有了“一”,便有“二”,便有“三”。所谓“二”,这简单的两横非同寻常,上一横表示天,下一横表示地,天地相配为“二”。所谓“三”,这三横也不同凡响,古人以为世上最大莫过于天、地、人,所以用三横来代表: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是顶天立地的人。从小学字,大都从一、二、三起步。一、二、三浅显明了,其中丰富而深奥的玄思,却可让人穷尽一生地去想、去悟。实践活动汉字的形与神粗粗地看,一个个四四方方,端端正正,形似人,壮如山;细细地悟,如珠如玑,如诗如画,给人无穷的联想。汉字的珍贵,在于它的神韵,一只软软的毛笔,竟能入木三分,那通灵的字如磐石一般坚硬,如闪电一般震撼,如江河一般雄浑,如青春一般俊秀。形神皆备的汉字,就是中国的写照,中国人的缩影。风云激荡,诺大一个中国,什么都在变,唯有汉字没有变,那是因为汉字的神魂永在。千年的汉字,千年的魂。奥秘无穷的汉字,铸刻在中国人的心灵上了。实践活动“我”字,左为“手”,右为“戈”,以“手”持“戈”即为“我”,颇有自强自立的意思,以手持戈,谁敢犯我?如今的“我”,当然不必持戈,然而,人必自强而自尊,这已然是人生的定律。“武”字,以戈止武也,停止用戈。才算威武。一个“武”字,体现了中国人对战争与和平的哲学观,有武而不武,有戈而止武。最能体现价值追求的是“我”与“武”实践活动2.长城组:以《长城之歌》为题作诗或歌词,体现长城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例:体现精忠报国、振兴中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3.都江堰组:制作都江堰水利工程全景图视频并配以解说。视频解说词:都江堰可谓是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主体工程分为三部分: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引水灌田。实践活动鱼嘴:是分水工程,可以根据水流的流量,按固定比例实现分流。在丰水期,经鱼嘴的江水有六成进入外江,四成进入内江,而枯水期则恰恰相反,这种设计使都江堰能够在不同的水位条件下自动调节水量,确保灌溉和排洪的平衡。飞沙堰:具有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一般情况下,它属于内江堤岸的一部分,但遇特大洪水时,它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流入外江。宝瓶口:一道位于玉垒山山脊上的缺口,是内江进水的咽喉,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都江堰的建造,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为秦国兼并天下的作战打下扎实的基础。实践活动4.莫高窟组:配合多媒体介绍不同时期的莫高窟壁画或打印莫高窟壁画照片并配以介绍在文化墙展示。体现敦煌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壁画记录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追求与审美变迁等。5.四大发明组:准备水盆、勺子、纱框模拟蔡伦古法造纸技艺,DIY花草纸以及纸浆等,在班级展示成品,介绍中国的丝帛书写以及造纸术从西汉到东汉的发展历程,从中体现书写材料的革新及造纸术的出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期待各小组的展示!实践活动活动二:文化渗透在生活中,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决定组织一次“文化之旅”研学活动,向全校学生征集活动方案。学生分组,选择以下方案中的一个,查找相关资料,设计一条能够感受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研学路线,并说明设计理由。1.研学地点:千年古都西安 主题:唐诗里的长安2.研学地点:水韵扬州 主题:纵览运河文脉3.研学地点:东方圣城曲阜 主题:探寻千年儒家文化之光4.研学地点:燕赵河北 主题:跟着七上历史课本中的文物进行研学之旅单元知识整合学习资源推荐电视节目《当非遗遇上冬奥》这是CCTV-1在2022年推出的一档时长为5分钟的时令型冬奥体育运动节目,主要通过聚焦冬奥会上涉及的文化类背景信息,以小见大,来凸显北京冬奥会的亮点。几分钟的长度,却能让观众领略冬奥背后每一个细节的文化底蕴和每一处布置的用心。一朵别在帽沿的小小牡丹绒花,带来一段从唐朝开始的古老技艺的回忆;一架高悬北京首钢老工业区的跳台,勾连两个时代追逐自由的飞翔;一块引人注目的奖牌,同心的花纹传递凝聚的力量。当非遗遇上冬奥,奥运会要传承的精神,非遗要传承的技术,跨越时空碰撞出了绚丽的色彩,让人一见难忘!学习资源推荐电视节目《国家宝藏》这是中央电视台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该节目立足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每季选择博物馆的27件文物,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的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节目还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作为“国宝守护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电视化语言的呈现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不仅是一件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而是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学习资源推荐电视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用100件国宝述说中国古人的创造力,海报精美又接地气,用第一人称口吻表达文物最精彩的亮点和特征,让人记忆深刻。节目共100集,每集5分钟,讲述一件文物及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观,以全新视角带领大众读中华文化。学习资源推荐书目《大国重器的诗意文化》黄西蒙本书内容不仅是对历史的展示,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解读大国重器的诗意文化,是进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一扇大门,泛舟于文化之海,我们会为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而惊叹、自豪。在书中,我们可以品味诸多大国重器背后的诗意文化:宇宙飞船“神舟”背后有飞天夙愿的艺术表达;航空发动机“昆仑背后有名山的神秘历史与文化内涵;巨型射电望远镜“天眼”背后有探索世间无穷奥妙的精神;嫦娥四号中继卫星“鹊桥”背后则有浪漫故事与丰富意象……大国重器的文化色彩与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在这一刻实现了交融。学习资源推荐书目《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楼宇烈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重拾传统文化的珍宝?国人怎样才能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楼宇烈先生围绕中国文化的精神,以及如何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两大主题,以容智的哲思、颠覆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为复兴传统文化描绘了行动路线图。书中告诉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学习资源推荐书目《闲话中国人》易中天中国人如此重视年夜饭,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奇装异服究竟是展现个性,还是大逆不道?都说死要面子活受罪,真的不要面子可以吗?喜欢人情味,却讨厌人情交易,这是为什么?《闲话中国人》从饮食、穿衣、人情等极其普遍的生活现象中,揭示中国文化的核心秘密,于无声处听惊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