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认识民法典课件(共3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认识民法典课件(共3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第一课时 认识民法典
学习目标
1
法治观念: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情境引入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什么
民法典。
那么,你们对民法典了解多少呢
情境引入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民法典。
爷爷70岁了,他立了遗嘱。
我家买了新房,爸爸妈妈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
爸爸在路上救助一位晕倒的叔叔,在给叔叔做心肺复苏时用力过猛压断了其一根肋骨。叔叔醒来了解情况后,表示不需要爸爸赔偿,并向爸爸表示感谢。
姐姐25岁了,她和心仪的人步入了婚姻的堂。
父母对未成年的我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我还是胎儿时,虽然没有出生,但是可以继承遗产。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民法典的性质和实施的意义
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填写相应的权益。
继承权
生存权、受保护权、受教育权
婚姻自由权
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利益
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立遗嘱的权利
探究新课堂
根据这些内容,同学们能总结出民法典是一部什么法律吗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探究新课堂
我国实施民法典,有何巨大意义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
探究新课堂
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总结我国实施民法典的意义
探究新课堂
上述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活动二: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道德准则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节选)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五条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探究新课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
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
富强是国富民强
文明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状态
和谐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探究新课堂
社会层面
自由是社会活力的源泉
平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公正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准绳
法治是社会秩序的保障
探究新课堂
公民个人层面
爱国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敬业是对工作的尽职尽责
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友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如果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来说,第七条体现了诚信,第一百八十五条体现了爱国,第一千零四十三条体现了友善。这说明民法典注重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探究新课堂
还体现了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关爱,这些内容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重要内容。
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探究新课堂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三:民法典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公平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感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探究新课堂
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绿色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探究新课堂
诚信是民法典规定的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失主方某未支付赵某酬金,违背了民法典的诚信原则,所以人民法院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的酬金。
探究与分享
方某遗失了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随即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寻找。当捡到公文包的赵某找到方某归还公文包时,方某却拒绝支付悬赏费用。因沟通未果,赵某遂将方某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
◎查阅民法典,找出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法律依据。
探究新课堂
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社会成员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为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探究新课堂
美丽的风景,给人以美好的体验。要想保持这样美丽的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探究新课堂
民法典确立绿色原则,意味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贯穿整个民事活动。
绿色原则
体现
总则编
物权编
体合同编现
侵权责任编
第二百九十四条
“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
第五百零九条第三款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玻坏生态。
第五百零九条第三款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权责任。”
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透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
探究新课堂
(一)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
(五)防止损害的发生和扩大所支出的合理费用。”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下列损失和费用:
(二)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
(三)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
(三)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
(四)清除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费用;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中为什么会有“绿色原则”呢
探究新课堂
民法典坚持绿色原则,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法治保障。
知识点归纳概括
1.民法典的性质和实施的意义
探究新课堂
(1)民法典的性质: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2)民法典实施的意义: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2.民法典与道德的关系
探究新课堂
知识点归纳概括
3.民法典的基本原则。
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该题以漫画为素材,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审题时要注意,第1问要从民法典的性质方面回答。第2问要从实施民法典的意义方面回答。
1.漫画中的“民法典”是什么
随堂练习
简要分析题
欣赏漫画,回答问题
2.“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有何影响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随堂练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根据材料内容,回答 1~2题。
1.下面对民法典认识正确的有( )
①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民法典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③每个人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民法典的规范和保护 ④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最高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选择题
B
D
2.下面内容属于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 )
①平等 ②公平 ③绿色 ④诚信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体现的基本原则是( )
A.公平原则
C.绿色原则
B.守法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
3.民法典开宗明义,第一条就写明了立法宗旨,明确指出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体现了( )
A.民法典体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B.民法典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法典的重要内容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融人民法典
随堂练习
A
C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民法典的以上条款分别体现了民法典的什么基本原则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节选)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 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
随堂练习
二、材料分析题
(2)请你说说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们知道了它的性质、知道了实施它的重大意义和它规定的基本原则。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民法典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做到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信仰法律、践行法律,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法治观念,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第一课时 认识民法典
认识民法典
民法典的性质
实施民法典的意义
民法典与道德的关系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
平等
自愿
公平
诚信
守法和公序良俗
绿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