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法律保障生活 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法律保障生活 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第二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
学习目标
1
法治观念: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责任意识: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初步具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
图片导入
◎以上内容反映的情境与哪些法律相关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法律是如何保障生活的?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应当为退役军人就医提供优待服务,并对参战退役军人、残疾退役军人给予优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明确规定了饮酒后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十五条的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银行账户、支付账户及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在与客户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应当建立客户尽职调查制度,依法识别受益所有人,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防范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经过人民法院的调解,诉讼双方当事人在庭前达成协议,顺利解决纠纷,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规定。
图片导入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法律作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探究新课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思考:材料一体现了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什么表现
材料一体现了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障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
活动一:法律作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探究新课堂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各个行业颁布的法律涵盖了众多领域。
·劳动法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该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此外,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也依照此法执行。
·商业法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职工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制定的。该法明确了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并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此外,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的还有民法典中关于合同、侵权责任等规定,这些规定为商业交易提供了法律保障。
·电力法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是为了保障和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维 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力安全运行而制定的。该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活动。电力事业应当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超前发展。电力事业投资实行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
◎材料二中的这些法律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体现了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什么表现
活动一:法律作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探究新课堂
·归纳总结:
法律制定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法律通过建立和实行各种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
除材料中列举的法律,近年来,我国在现行宪法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我国制定这些法律,主要是实施这些法律,有助于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
活动一:法律作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探究新课堂
材料三:2024年前三季度,人民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严格公正司法,持续加强和优化审判管理,不断推动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努力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诉前调解案件办理情况: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党委领导下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诉前调解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功能凸显。诉至法院的民事、行政纠纷2421.6万件,同比增长10.9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54个百分点,其中经诉前分流调解成功案件1020.4万件,95.84%的诉前调解案件得到自动履行,较去年同期上升1.07 个百分点。
刑事案件审判情况:人民法院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受理刑事一审案件91万件,同比增长0.9%。判处生效被告人117.9万人,同比增长2.2%。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 8.4万人,同比下降9.74%,重刑率为 7.1%,同比下降0.94个百分点;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罪犯103万人,同比增长 3.49%,占比 87.41%,同比上升 1.09 个百分点。
民商事案件审判情况:人民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用心办好人民群众关切的“民生案”,积极服务、融入相关领域治理工作,助力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受理民商事一审案件1379万件,同比增长3.19%。
行政案件审判情况:人民法院树立和践行“监督就是支持、支持就是监督”理念,助推更高水平法治政府建设。受理行政一审案件22.2万件,同比下降6.66%;受理非诉行政行为申请执行审查案件13.1万件,同比下降0.04%。
活动一:法律作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探究新课堂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是为了什么
◎材料三的内容体现了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什么表现
活动一:法律作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归纳总结:
材料三体现了法律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三个表现:
①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
②法律通过建立和实行各种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
③法律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法律作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探究新课堂
活动二:法律作用二——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小品《装修》片段
现实生活中,装修时免不了这儿砸一下,那儿砸一下,但是有些墙一旦被破坏,可能就涉嫌违法犯罪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案例。
探究新课堂
探究与分享:某小区四楼的业主陈某听到楼下刘某家装修声音异常,便下楼沟通。陈某发现刘某屋内的承重墙已被拆掉,便向物业公司和其他业主告知了这一情况。之后陈某发现家里的地板开始抖动,还出现了下沉,墙壁也出现了很多裂痕。200多户居民被迫紧急疏散撤离。业主委员会要求刘某恢复原状,但刘某表示,他砸的是自家的墙,与他人无关。无奈之下,业主委员会向有关部门举报了刘某。该部门根据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依法责令刘某停止违法行为,对刘某进行立案调查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对被拆改的墙体进行安全支护,制订墙体恢复方案,并追究刘某的法律责任。
◎结合相关法律知识,评价案例中刘某的行为。
砸承重墙不仅违法,还可能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
活动二:法律作用二——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链接:
砸承重墙的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和恢复原状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如果破坏承重墙体,经鉴定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砸承重墙的行政责任包括罚款和责令改正。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九条:涉及建筑主体或者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没有设计方案擅自施工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 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房屋建筑使用者在装修过程中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此外,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也明确规定,擅自变动或者破坏房屋建筑抗震构件等抗震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个人处以 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砸承重墙的刑事责任可能包括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私自拆除承重墙导致整栋楼变成危楼,可能涉嫌过失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拘役。如果导致严重后果,还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刑罚。
活动二:法律作用二——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探究新课堂
·归纳总结:
刘某的行为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违反了民法典等法律的相关规定,刘某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什么是社会公共利益
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蕴含每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结合刘某的案例,说说法律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通过刘某的案例,你得到什么启示
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滥用权利。
探究新课堂
活动二:法律作用二——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探究新课堂
◎三部法律分别促进我国哪一方面的发展
◎三幅漫画共同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什么作用
活动三:法律作用三——法律促进社会发展
探究新课堂
阅读这些法律条文,我们能感受到:
法律为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发展,建立健康有序、
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一条:
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一条:
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保障中小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一条:为了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保障公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公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活动三:法律作用三——法律促进社会发展
◎小组讨论:法律促进社会发展,除了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外,还在发挥什么作用
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努力使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
以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归纳总结:
为了促进社会发展,我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新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社会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三:法律作用三——法律促进社会发展
知识点归纳概括
法律保障生活:法律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律作用一: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体现:(1)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
(2)通过建立和实行各种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
(3)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法律作用二: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探究新课堂
知识点归纳概括
法律作用三:法律促进社会发展。
(1)法律为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发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
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
(2)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
新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社会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
探究新课堂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的根本。法律能成为治国重器,是因为法
律能( )
①调整社会关系 ②判断是非曲直 ③处理矛盾 ④维护社会秩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随堂练习
A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
得擅自拆除公共文化设施,不得擅自改变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用途或者妨碍其正常运行。这体现了( )
A.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C.法律促进社会发展
B.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D.法律维护个人利益
随堂练习
B
2.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表现有( )
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③法律调解纠纷
④我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随堂练习
A
3.2024年前三季度,最高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597.3万件,同比增长5.78%,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3.34个百分点;结案3378.2万件,同比增长 6.20%。其中,诉前调解成功案件1020.4万件,同比增长 24.04%;受理各类审判执行案件2576.8万件,同比下降0.05%,结案2357.8万件,同比下降0.02%。这说明( )
①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我国法律体系已完备 ④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 ②③
随堂练习
A
随堂练习
(2)法律为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发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新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社会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
二、材料分析题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一条 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本法。根据材料内容,归纳我国法律体系。
(1)材料体现了法律哪一方面的作用
(2)法律在这一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法律促进社会发展。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时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我们要多关注我国的立法工作,了解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及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加深对法治文明的理解,更好地树立自身的法治观念。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第二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
法律保障生活
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促进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