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第二课时 犯罪与刑罚学习目标1法治观念:1.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2.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抑制违法犯罪行为。探究新课堂情境一:齐某撬开他人小轿车车门,盗窃车内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情境二:马某要求中途下车被拒绝后,抢控公交车司机手中的方向盘干扰公交车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情境三:汪某将一件禁止出口的青铜器出售给一个外国人。◎根据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活动一:刑法的含义和目的犯罪—刑事责任探究新课堂◎根据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活动一:刑法的含义和目的情境一:齐某撬开他人小轿车车门,盗窃车内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齐某撬开他人小轿车车门并盗窃车内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构成盗窃罪。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他人财务,数额较大,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探究新课堂◎根据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活动一:刑法的含义和目的情境二: 马某要求中途下车被拒绝后,抢控公交车司机手中的方向盘,干扰公交车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乘客在公共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抢夺方向盘、变速杆等操纵装置殴打、拉拽驾驶人员有其他妨害安全驾驶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探究新课堂◎根据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活动一:刑法的含义和目的情境三:汪某将一件禁止出口的青铜器出售给一个外国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汪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要承担刑事责任。探究新课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妨害安全驾驶罪]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五条 [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归纳总结: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刑法的目的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活动一:刑法的含义和目的探究新课堂行为一: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行为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为何两个行为类似,但性质不同 犯罪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第一特征,也是最本质特征。活动二: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法类型行为一行为二轻微伤害严重危害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行政处罚刑罚处罚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探究新课堂案例一:被告人吴某与其侄女到某地山坡上祭祀,吴某在其妻子家老祖太的墓碑前一处空地上燃放鞭炮时,火星将挂的纸引燃,进而引燃墓碑前面的杂草,引发森林火灾。经对被烧毁山林过火面积、林木种类、数量进行评估,本次火灾过火林地面积为2243.3亩,其中有林地1374.4亩,未成林造林地868.9亩。过火林地的森林类别为一般商品林,林种为用材林。火灾还造成某公司位于惠水县罗汉山山顶基站的设备烧毁,造成设备损失90267元。其行为构成失火罪。最终,根据被告人吴某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及悔罪表现,判决被告人吴某犯失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法条链接:对故意在森林防火区内违规用火引起火灾,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以放火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活动三: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探究新课堂案例二:某银行贷款部的信贷员小王因急需用钱,遂产生了利用他人名义贷款的想法,在经得5名农户的同意后,小王利用农户存放于银行的贷款档案身份信息,伪造了贷款的相关资料进行上报,最终顺利从其所在的工作银行贷款50万元贷款逾期后,由于小王一直没有能力归还贷款,银行遂将贷款的5名农户起诉至法院。小王在担任某银行信贷员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借用多名农户的户头办理贷款后归个人使用,挪用单位资金达 50万元,且长达一年多之久,其行为涉嫌构成挪用资金罪。·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款: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活动三: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两则案例中的行为都是什么行为 说明判断的依据。犯罪不仅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它还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一句话呢 刑事违法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现,即犯罪是触犯了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探究新课堂活动三: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犯罪的第二个特征探究新课堂材料一:被告人陈某某喝酒后与被害人王某发生争吵,被他人劝开后,陈某某又找来匕首将王某刺伤,导致王某重伤。经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陈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赔偿王某经济损失23万余元材料二:被告人张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从慈利县城往湖南省长张高速公路慈利西收费站入口方向行驶,被当时正在执勤的交警拦下接受检查,使用酒精呼气检测仪进行初检后,标识驾驶员张某的酒精含量已达164.4mg/100ml,达到了醉酒驾驶的标准。交警当即对张某进行口头传唤,并将其送至县人民医院抽取血样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张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醉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危及公共安全,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1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材料中的画线部分的处罚是什么处罚 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活动四: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处罚探究新课堂活动四: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种类 主刑 附加刑内容 (1) (2) , (3) (4) ,(5) 。 (1) (2) ,(3) (4) 。适用规则 只能 ,不能 。 既可以 ,也可以 。探究新课堂*案例中如果看到以上处罚,可以判定这种行为是犯罪行为,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活动四: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种类 主刑 附加刑内容 (1)管制 (2)拘役 (3)有期徒刑 (4)无期徒刑 (5)死刑 (1)罚金 (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 (4)驱逐出境适用规则 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 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探究新课堂活动四: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 罚管 制拘 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 刑罚 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主刑只能单独适用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主 刑附加刑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 (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必然法律后果)·归纳总结:★犯罪的定义、基本特征及各自地位: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探究新课堂活动四: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案情:刘某某系某中学初中学生,因琐事与一同学发生矛盾,指使无业青年肖某、文某教训这名同学。肖某、文某等人赶到学校门口时,与刘某某有矛盾的同学已经离开学校。刘某某想起朋友殷某某与同学王某某有矛盾,随即指使肖某、文某等人在学校附近对王某某拳打脚踢,致王某某轻伤。处置结果:法院认为,被告人肖某、文某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其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鉴于其归案后如实供述罪行,积极赔偿,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酌情从轻处罚。据此,分别判处被告人肖某、文某有期徒刑一年零二个月和一年。◎肖某、文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并说明理由。探究新课堂活动五:面对犯罪行为的做法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常用方法☆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见义勇为是高尚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我们青少年应该积极发扬这种品质,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探究新课堂活动五:面对犯罪行为的做法◎如果在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过程中,致犯罪分子伤亡,该承担刑事责任吗 阅读感悟:赵某听到女邻居邹某家中传出谩骂和殴打声,便前去查看,发现李某把邹某摁倒在地,殴打其头部。赵某立即上前制止并从背后拉拽李某,致李某倒地。李某起身后欲殴打赵某,赵某随即将李某推倒,朝李某腹部踩了一脚。看到李某无法起身后,赵某离开现场。经鉴定,李某腹部横结肠破裂,伤情属于重伤二级;邹某面部挫伤,伤情属于轻微伤。后经检察机关审查认定,赵某属于正当防卫,依法对赵某作出不起诉决定。探究新课堂活动五:面对犯罪行为的做法正方防卫◎赵某为什么不承担刑事责任?法律链接: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归纳总结:通过所学内容,我们明确了要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而当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探究新课堂活动五:面对犯罪行为的做法知识点归纳概括1.刑法的含义和目的。(1)刑法的含义: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2)刑法的目的: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2.犯罪的特征(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2)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3)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探究新课堂知识点归纳概括3.面对犯罪行为的做法。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探究新课堂·选择题下列对刑法阐述正确的有( )①刑法规定了什么是犯罪②刑法是规定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③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④刑法是惩治犯罪的法律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随堂练习A1.下列属于主刑的有( )①管制②没收财产③有期徒刑④拘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随堂练习D欣赏漫画,完成 2~3 题。2.漫画中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 犯罪行为 D.不道德的行为3.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 B.严重社会危害性 C.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D.承担法律责任随堂练习CB4.刑法的目的是( )A.惩治违法犯罪B.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C.维护法律的尊严D.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随堂练习B随堂练习二、材料分析题被告人徐某与彭某系同事,两人之间存在矛盾。一日,徐某与彭某约定在某某小区门口碰面解决之前的纠纷,两人见面便发生撕扯,打斗中,同事王某某上前劝架被徐某手中的刀划伤,导致王某某头顶、肩部受伤。经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赔偿王某某经济损失 2.7万余元。4.徐某的行为的性质是什么 这一行为的特征有哪些 犯罪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的特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具有刑事违法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课堂小结通过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我国最严厉的法律是刑法,知道了刑法的目的,认识了犯罪的特征,了解了面对犯罪行为的正确做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增强法律意识,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板书设计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第二课时 犯罪与刑罚犯罪与刑罚刑法的含义、目的犯罪的特征正确面对犯罪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