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冀少版(2024)生物七下 3.3.1呼吸系统的组成 课件(共31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冀少版(2024)生物七下 3.3.1呼吸系统的组成 课件(共31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呼吸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
第三章 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
(冀少版)七年级

学习目标
01
通过本节课,你将知道:
1.呼吸系统的组成
2.呼吸系统的功能
3.呼吸系统的保护
01
学习目标
02
激趣导入
03
观察思考
04
新知探究
05
动手实践
10
板书设计
09
作业布置
08
课堂小结
07
课堂练习
06
开眼界
学习目标
阐述呼吸系统组成及各器官功能,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念,理解呼吸系统对维持生命活动重要性。
通过分析呼吸道结构特点,推测其功能,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呼吸相关的现象,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观察呼吸系统模型和图片,识别各器官;制作简易肺泡模型,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关注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呼吸道清洁,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
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01
激趣导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规定,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等防止尘肺病的发生。尘肺病患者常常感到胸闷、呼吸困难,严重时危及生命。尘肺病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的构成是怎样的
02
观察思考
03
观察人体呼吸系统模型,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找出呼吸系统的各个器官。利用模型,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关注各器官的结构特点。
根据获得的证据思考下列问题。
1.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哪些
2.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各有哪些结构特点
3.各器官的结构特点对完成呼吸有什么意义
新知探究
04
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其中,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构成了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呼吸道敞开,气流通畅。
气管



支气管

呼吸道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气体交换的场所
新知探究
04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
鼻毛:可以阻挡较大的灰尘颗粒进入鼻腔。
黏液腺分泌黏液。黏液不仅使进入鼻腔的空气变得湿润,还可以黏附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灰尘,以鼻涕的形式排出体外,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
鼻腔
悬雍垂

会厌软骨

气管
食道
二、呼吸道
鼻腔表面的黏膜上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吸入的冷空气变得温暖.
新知探究
04
咽连接鼻腔和口腔,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位于咽的下部,以软骨为支架,与气管相连。喉的前端有会厌软骨,可以调节气管和食道的开闭。在吞咽时,会厌软骨会及时盖住喉口,避免食物进入呼吸道。
食物进入食道 气体进入喉的通道
呼吸和发声的器官
新知探究
04
喉腔中部两侧有声带,具有发声的功能。
声带松开
声带拉紧
新知探究
04
气管壁的软骨
气管壁纵切
1.以“C”形软骨环为支架
——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黏液腺分泌黏液
——粘住灰尘;湿润、清洁空气
3.管壁内表面纤毛摆动
——把黏液粘着的灰尘和细菌推向喉部,通过“痰”的形式,咳出体外
新知探究
为什么说“食不言笑”?
04
进食也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进食时如果大声说笑,就有可能使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若食物阻塞气管,会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养成“食不言笑”的习惯。
会厌软骨
会厌软骨
新知探究
04
肺位于胸腔内,分为左、右两部分,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在肺内形成树状分支,分支的末端形成许多肺泡,成年人肺泡的总表面积为50~100平方米。
三、肺
新知探究
04
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网,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紧贴在一起,二者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氧气容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容易进入肺泡,实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上皮细胞
毛细血管
肺泡
肺泡
毛细血管网
新知探究
04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呼吸道可以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长期吸入不清洁气体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可引起哮喘、肺气肿、尘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保护好呼吸系统的各个器官,才能保障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各项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重污染天气时注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应佩戴口罩: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打扫卫生,及时清除污物,保持环境和个人清洁;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空气污染。
四、呼吸系统的功能
新知探究
04
五、吸烟的危害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
循环系统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
尼古丁:随烟雾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作用于神经系统,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焦油:浓缩成一种黏性物质,黏附在肺泡上,有致癌作用。
一氧化碳
有害物质
新知探究
04
吸烟不仅危害自身的健康,而且对被动吸烟者也会造成伤害。
新知探究
04
青少年吸烟,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还会降低记忆力从而影响学习。我们应做到不吸烟,并且积极宣传吸烟的危害。
动手实践
05
用气球、红色细线、胶水等材料,制作毛细血管包绕肺泡的模型。体会气体交换的过程,说明肺泡的结构是如何适应气体交换功能的。
开眼界
06
保护嗓子
在喉腔中部两侧,有一对声带,两条声带之间有声门裂。说话时,声带拉紧,声门裂缩小,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喉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发声器官。从12岁左右开始,男孩和女孩声带的区别变得明显,男孩的声带比女孩的长且宽,所以声调开始变低,此时称为变声期。变声期要注意保护嗓子,唱歌、朗读时间不宜过长,不要唱不容易达到的高音,更不要高声喊叫。声带过度疲劳会充血,变得肥厚,造成声音嘶哑,影响发声。
声带
声门裂
课堂练习
07
1.把下列呼吸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其对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①鼻腔前部生有鼻毛 A.清洁吸入的气体
②鼻黏膜能分泌黏液 B.温暖吸入的气体
③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湿润吸入的气体
④喉以软骨为支架 D.使气流畅通
⑤气管内表面有纤毛
课堂练习
2.下列叙述中,与气体交换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肺泡数目极多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肺泡位于细支气管末端
D.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
07
3.细颗粒物(PM,s)指的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大于0.1微米的颗粒物,其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雾霾天气时,避免进行室外体育活动,尤其是长跑等剧烈活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C
课堂练习
(1)人体的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但很难抵挡PM,因为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_____的。
(2)没有雾霾的时候,大家可以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有同学在运动时习惯张大嘴巴吸气,有的同学则一直保持用鼻呼吸。这两种做法,哪一种更有利健康,说明理由。
(3)正确佩戴口罩可以阻挡雾霾对呼吸系统的伤害。如果给你提供 PM2s浓度测量仪以及需要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比较不同类型口罩的防霾效果。(4)为了减少雾霾,我们该怎么做
有限
06
课堂练习
(2)没有雾霾的时候,大家可以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有同学在运动时习惯张大嘴巴吸气,有的同学则一直保持用鼻呼吸。这两种做法,哪一种更有利健康,说明理由。
06
用鼻呼吸比张大嘴巴吸气更利于健康,理由如下:
(1)用鼻呼吸更有利健康。因为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
(2)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
(3)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而张大嘴巴吸气,空气直接进入呼吸道,无法像鼻呼吸那样对空气进行充分的清洁、湿润和温暖处理,所以用鼻呼吸更有利于健康。
课堂练习
(3)正确佩戴口罩可以阻挡雾霾对呼吸系统的伤害。如果给你提供 PM2.5浓度测量仪以及需要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比较不同类型口罩的防霾效果。
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备不同类型的口罩若干(如普通医用口罩、N95口罩等),PM2.5浓度测量仪。
②在相同的雾霾环境中,不戴口罩,用PM2.5浓度测量仪测量空气中PM2.5的初始浓度并记录。
③分别佩戴不同类型的口罩,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活动,之后用PM2.5浓度测量仪测量通过口罩后空气中PM2.5的浓度并记录。
④比较不同类型口罩佩戴后测量得到的PM2.5浓度,浓度越低说明该口罩的防霾效果越好。
06
课堂练习
(4)为了减少雾霾,我们该怎么做
为减少雾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①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等,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汽车尾气排放。
②节约能源,随手关灯、关电器,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③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植被覆盖率,植物可以吸附灰尘,净化空气。④劝说身边的人减少露天焚烧秸秆、垃圾等行为,因为这些行为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加重雾霾。
06
课堂小结
08

呼吸道
呼吸系统



气管
支气管
呼吸系统的保护
呼吸系统的组成
作业布置
09
绘制一幅呼吸系统组成的思维导图,要求标注各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板书设计
10
呼吸系统的组成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2.肺
(1)位置
(2)结构特点
(3)功能
二、呼吸系统的保护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