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以物为镜 托物言志——第17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言句意,积累理解文言句意方法。(重点)2.朗读并背诵这两篇短文,感受其不同的语言特点和韵律美感。(重点)3.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习得托物言志类文章要旨。(重难点)情境任务导入主题情境请用陌生化的眼光重新打量校园:一株草的倔强,一片瓦的沧桑,一朵小花在风雨中的坚强......它们或许藏着你想倾诉的情感。请学习《短文两篇》中托物言志的手法,选择校园一处“有故事”的物象,配一段托物言志的文案,参加学校举行的文案大赛。校园物象文案大赛任务一:感受韵律美感任务二:感知短文内容任务三:观物·打破物我隔阂任务四:赏物·理解物志关联任务五:言志·习得物志方法学习任务群1.读准字音,读出句子停顿2.认识文体,感受不同美感任务一:朗读短文·感受韵律美感1.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陋 室 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xīntáirútiáodú任务一:朗读短文·感受韵律美感1.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爱 莲 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 )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fányūzhuóliánmànxièyīxiǎn任务一:朗读短文·感受韵律美感2.听读课文,然后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陋 室 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任务一:朗读短文·感受韵律美感2.听读课文,然后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爱 莲 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任务一:朗读短文·感受韵律美感3.认识两种不同的文体,感受其不同的韵律美感。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根据器物和写作目的的不同,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以颂美追思,叫“墓志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的,时时提醒,以自警自戒,叫“座右铭”;刻在名山大川和建筑物上,纪功颂美,以劝勉世人,叫“山川风物铭”。《陋室铭》押韵:ing;韵脚词:名、灵、馨、青、丁、经、形、亭。任务一:朗读短文·感受韵律美感3.认识两种不同的文体,感受其不同的韵律美感。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看法,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任务一:朗读短文·感受韵律美感4.再次朗读两篇短文,感受不同的韵律美感。陋 室 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 莲 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任务一:朗读短文·感受韵律美感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圈画疑难问题,全班交流释疑任务二:读文释意·感知短文内容【名】出名,有名【灵】神异【斯】这【惟】语气副词【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了。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因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印入竹帘,使室内都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调……琴】弹琴【金经】佛经【丝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音乐声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显得神异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郁郁青青。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同桌口译接龙,再次巩固课文翻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 者 甚 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多值得只很,十分。的自从……的花水上、陆地上各种草草木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 染,濯 清涟而不 妖,中通 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 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示转折,但、却。沾染(污秽)洗清水。涟,水波。过分艳丽。名词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更加耸立的样子竖立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我表示转折,但、却。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贯通挺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认为叹词,表示感慨。少应当语气词,表示判断听闻……的人语气词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水生陆生草本木本的各种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同桌口译接龙,再次巩固课文翻译。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在生活中观察世相,常常发现“人”和“物”的某种联系,于是,由物生情、咏物言志的文章由此产生。请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学习此类文章。任务三:观物·打破物我隔阂1.寻物:寻所托之物两篇短文作者分别托的哪一物?陋 室莲 花任务三:观物·打破物我隔阂2.摹象状物:描摹所托之物的形象(1)请分别勾画两篇文章写景状物的句子,并分析状物角度所托之物 写景状物的句子 状物(描写)角度陋室铭 陋室爱莲说 莲花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友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体态香气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风度气质任务三:观物·打破物我隔阂2.摹象状物:描摹所托之物的形象(2)你喜欢作者笔下的陋室和莲花吗?请选择其中一处描写,结合下列句式,与同桌分享你喜欢的原因。句式:我喜欢“ (句子)”因为它写出了 ,表现出______ 的特征。赏析示例:我喜欢周敦颐写“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一句,因为它写出了莲在脏污的环境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浊的环境污染,显示出了莲洁净,不受污浊外部环境的影响的特点。任务三:观物·打破物我隔阂2.摹象状物:描摹所托之物的形象(2)你喜欢作者笔下的陋室和莲花吗?请选择其中一处描写,结合下列句式,与同桌分享你喜欢的原因。所托之物 写景状物的句子 角度 景物特点陋室铭 陋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环境 交往 生活环境清幽交往高雅情趣脱俗任务三:观物·打破物我隔阂2.摹象状物:描摹所托之物的形象(2)你喜欢作者笔下的陋室和莲花吗?请选择其中一处描写,结合下列句式,与同桌分享你喜欢的原因。所托之物 写景状物的句子 角度 景物特点爱莲说 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洁净,不会被污浊环境浸染不因环境的美好而放纵花柄通达笔直不旁逸斜出给周围以有益的影响洁净且笔直挺立凛然不可侵犯任务三:观物·打破物我隔阂托物言志的文章,“物”与“志”是怎么关联在一起的呢?请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学会建立“物”与“志”之间的联系。任务四:赏物·理解物志关联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请勾画背景中的关键词语,为理解物志关系做准备。拓展资料1《陋室铭》创作背景刘禹锡被贬和州后,知县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后又令他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悠然自得;知县又再次把他迁到县城中部,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任务四:赏物·理解物志关联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请勾画背景中的关键词语,为理解物志关系做准备。拓展资料2《爱莲说》创作背景周敦颐任永州通判时,侄儿周仲章想请求叔叔写一封举荐信求得一官半职,周敦颐断然拒绝;他写下《拙赋》,强调一个人为官一定要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做实事,巧者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是地地道道的“贼者”,而拙者正大光明、严于律己,是社会所推崇的“德者”。他为官时经常将自己的薪俸收入周济亲友和百姓,以致身患重病,无钱医治,到晚年甚至无钱回归故里。虽孑然一身,但他的内心始终无比的通透丰盈。任务四:赏物·理解物志关联2.概括所言之志:请根据所托之物展现的特点以及补充资料,概括相对应的志。写景状物的句子 景物特点 所言之志陋室铭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环境清幽 交往高雅 情趣脱俗安贫乐道恬淡自然性情高雅高洁傲岸不与世俗沉浮任务四:赏物·理解物志关联2.概括所言之志:请根据所托之物展现的特点以及补充资料,概括相对应的志。写景状物的句子 景物特点 所言之志爱莲说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会被污浊的环境浸染 不因环境的美好而放纵 花柄通达笔直 不旁逸斜出 给周围以有益的影响 洁净且笔直挺立 凛然不可侵犯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不媚俗,坚守道德刚直,胸怀坦荡独立,行为正直美德广布,德声远播洁净挺拔,卓尔不群独立高贵,令人景仰任务四:赏物·理解物志关联3.比较鉴赏:理解“物”“志”关联(1)通过前面的学习,说说为什么能得出这样的“志”。1.梳理作者所言之志时,要联系作者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找到相似之处,才能更好地建立“物”与“志”之间的联系。2.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要精准抒发心中志趣,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都要仔细观察写清楚,才能更好地和所言之志联系起来。“物”“志”要有相似处全面多角度挖掘“物”的特征任务四:赏物·理解物志关联3.比较鉴赏:理解“物”“志”关联(2)托物言志类文章除了用自己选择的所托之物来寄托志向,有时还会与其他事物一起比较。你找到哪些用来比较的“物”?它们有什么作用?所托之物 所言之志 他物 他物的特点 他物的作用陋室铭 陋室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的君子之志爱莲说 莲花 洁身自好 不慕名利 的君子之志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名山(可能不高)灵水(可能不深)古代淡泊名利的贤士居所类比菊花牡丹隐逸富贵正衬反衬任务四:赏物·理解物志关联请用陌生化的眼光重新打量校园:一株草的倔强,一片瓦的沧桑,一朵小花在风雨中的坚强......它们或许藏着你想倾诉的情感。请学习《短文两篇》中托物言志的手法,选择校园一处“有故事”的物象,配一段托物言志的文案。任务五:言志·习得物志方法1.结合前面所学,总结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共同点。(1)托物言志,既要状物,又要抒怀;状物为了抒怀,抒怀是状物的必然结果。(2)要选择外貌(包括遭遇)和品质最符合作者的意愿(即“志”)的物象。(3)“物”与“志”是互相依赖,密不可分的。所以,在描绘物象时,不仅要描绘其外貌美,还要赞美其品质美,使之成为令人喜爱,引人深思的艺术形象。而这外貌美和品质美的描写,必须扣合在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愿、情怀之中。任务五:言志·习得物志方法2.结合所学,选择校园一处“有故事”的物象,配一段托物言志的文案。请用陌生化的眼光重新打量校园:一株草的倔强,一片瓦的沧桑,一朵小花在风雨中的坚强......它们或许藏着你想倾诉的情感。任务五:言志·习得物志方法2.结合所学,选择校园一处“有故事”的物象,配一段托物言志的文案。范文示例:在校园幽静之一隅,一朵小花于肆虐风雨中翩跹起舞,恰似一位柔弱却坚毅的舞者,以她那不甚宽广的舞台,演绎着生命的华章。她的花瓣虽细瘦,却在狂风暴雨中倔强地挺立,每一滴滑落的雨珠,都是她抗争的泪滴,每一声风的呼啸,都是她不屈的呐喊。这风雨中的小花,以无声的语言,诉说着生命的力量与美好,提醒着我们,无论前路多么坎坷,都要像她一样,勇敢地绽放,优雅地生活。任务五:言志·习得物志方法“托物言志”文案 评价量表 所托之物 状物句 事物特点 作者生平 所言之志 他物 他物的特点 他物的作用等级课后作业:给校园中“有故事”的物象配文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