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 课时《古诗三首》之《元日》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 9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指导思想:1.学习古诗,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以读促悟,尊重其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习得新的阅读方法。2.读赏古诗,感受其声韵美,了解传统节日习俗,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3.渗透德育,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文明过节的意识。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展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风俗。《元日》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渲染了节日的喜庆、热闹的气氛,也表达了王安石除旧革新的美好憧憬。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有了比较好的纪律意识,只要一节课的设计氛围是轻松的,环节是有吸引力的,孩子们还是会有很好的专注力。经过两年的学习,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较之前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也掌握了一些理解词句、学习古诗的方法。基于这样的学情,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关注孩子们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尽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1.认识“图、苏、符”三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3.能结合阅读经验,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情景。4.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节日习俗,激发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倡导文明过节。教学重点:1.正确识记生字,分享生字的学习方式。2.能结合阅读经验,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情景。3.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节日习俗,激发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倡导文明过节。教学难点:能结合阅读经验,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情景,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独具特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这方别有韵味的天地,开启传统节日之旅吧!请看,你能猜出分别是什么传统节日吗?(指名答,互相补充)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中的三首诗,想一想这它们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呢?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元日,了解春节习俗,感受节日气氛吧!“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你认为在这里是哪一种呢?(元日就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三、读赏古诗(一)读古诗,识新字1.请自由朗读《元日》,圈画生字,读准字音。2.我们圈画的生字有“屠、苏、符”,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呢?(加一加,熟字加偏旁,形声字,引导讲出读音、字形应注意的地方,指导符的书写。)3.古诗讲究韵律美,平仄顿挫。你能尝试读出停顿吗?(生自由读,师指名读、范读,生练读。)(二)想画面,说情景1.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同学们对古诗的学习有什么好的学习建议吗?(生说积累到的古诗的学习方法,师酌情强调方法)2.请同学们结合注释,想象诗句所描绘情景,并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自读后四人小组交流,全班分享)3.我们还可以尝试选用下面的词语说一说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请说给你的同桌听。第一组 爆竹 春风 屠苏酒 朝阳 千家万户 桃符第二组 :噼噼啪啪 和煦 开怀畅饮 沐浴 换下(同桌互说,全班分享。)3.让我们一边读古诗,一边想象情景吧!(三)说习俗,诵古诗1.同学们发现诗中有哪些春节的习俗呢?2.引导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我们过年还有哪些习俗呢?为什么没有燃放鞭炮呢?(引导文明过春节)3.从古到今,过春节的气氛怎么样呢?4.尝试读出喜庆、热闹的气氛。(四)知背景,悟情感1.诗人在创作的时候饱含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了解了解诗人王安石吧!现在,你知道王安石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情感吗?2.尝试读出诗人向往除旧革新,欢快、积极向上的情感。四、小结吟唱学习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想象情景、感悟情感,还可以吟唱,享受古诗之韵律美。五、拓展延伸1.出示课外写春节的诗句,生在诵读中体会不同诗人表达的情感、愿望。2.运用诗句,祝愿大家:愿新年,胜旧年!岁岁年年,共欢同乐!愿同学们在阅读古诗文中,收获更多的情与美。板书设计:放爆竹元日 饮屠苏 喜庆热闹迎红日 万象更新换桃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