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分层练(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分层练(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1.北极地区:
(1)大洋:a北冰洋。
(2)大洲:b欧洲、c亚洲、d北美洲。
2.南极地区:
(1)大洲:A南极洲。
(2)大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太平洋。
3.科学考察站:①黄河站、②长城站、③中山站、④昆仑站、⑤泰山站、⑥秦岭站。
考点一 南极地区
  读南极地区图和气候资料图,回答1、2题。
1据气候资料图分析,符合南极洲气候特点的是(D)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术语与南极大陆自然环境特征不相符的是(D)
A.“白色荒漠” B.“风库”
C.“冰雪高原” D.“世界屋脊”
3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在南极地区乔治王岛(长城站)按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洲海域航行一周,它所经过的大洋依次为(C)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4在南极洲进行研学活动,可行的项目有(A)
①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
②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
③考察南极洲地形特征
④探访因纽特人的民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为了解决缺乏新鲜果蔬的问题,南极科考队员尝试建立了智慧温室大棚,实现了“蔬菜自给”。结合南极地区简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泰山站纬度最高
B.秦岭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北方向
C.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D.到中山站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应选在我国的冬季
6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D)
①暴雨 ②狂风 ③湿热 ④酷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二 北极地区
  近几年“极地游”逐渐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下图为北极地区略图,完成7、8题。
7北极地区旅游通常选择北冰洋周围的陆地为起点,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大洲依次为(D)
A.北美洲、亚洲、欧洲 B.欧洲、亚洲、北美洲
C.亚洲、北美洲、欧洲 D.亚洲、欧洲、北美洲
8去北极旅游 7、8 月份最好,以下选项错误的是(C)
A.此时为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
B.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现象
C.此时北极地区处于极夜时期
D.北极地区处于极昼时期,游览时间长
  (2024·青岛期中)“苹果屋”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其外观颜色是鲜艳的绿色。“苹果屋”除了用来防御危险,还可存放长期冰站作业科考设备、工具,作业人员也可就地短暂休息。图1为北极地区略图,图2为“苹果屋”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D)
A.在黄河站能够看到众多的企鹅
B.纬度高,气温极低,无常住居民
C.常年被冰雪覆盖,有“冰雪高原”之称
D.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10“苹果屋”外观选用绿色是为了(B)
A.与周围森林协调 B.冰雪上容易识别
C.防御严寒与风雪 D.产生清凉的感觉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一个越冬考察站。下图为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和秦岭站景观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下列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有(A)
①面向太平洋
②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
③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④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秦岭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最关键的作用是(D)
A.通风散热
B.防水防潮
C.防强紫外线辐射
D.防大风积雪掩埋
13秦岭站为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减少对南极环境的影响,建筑内部新能源使用比例达到60%,秦岭站最有可能利用的新能源有(D)
潮汐能 ②太阳能
③风能 ④核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4·德州期末)全球的“农业诺亚方舟”建造在斯瓦尔巴群岛冻土地带的岩石山洞中。那里不易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即使在断电状态下也能使种子处于低温环境中,年平均降水量在5mm以下,适宜种子的储藏。该地也是我国黄河站所在地。读图完成14、15题。
14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种子库”的优势条件有(C)
①植被密集,种子来源充足
②气候寒冷,种子不易萌发
③气候干燥,有利于种子保存
④远离其他陆地,人类活动影响小
⑤交通闭塞,以海洋运输为主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5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不包括(D)
A.为开展各种科学考察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B.通过极光现象,研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C.帮助人类获取预测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
D.可以大规模开发极地矿产资源,建立工业基地
  (2024·宜春期中)2023年12月4日,南极中山站室外温度3.6℃,外面下着毛毛细雨,像这样的天气情况,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此次南极的局地降雨过程较短,持续不到两个小时。据了解,中山站附近当日最高气温超过5℃,3日也有降雪,而4日晚的降雨,与近期气温偏高有关。读南极地区简图和泰山站气候资料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描述南极地区正确的是(B)
A.从图1中心看,地球为逆时针旋转
B.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被称为“冰雪高原”
C.图中我国5个科考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D.南极洲五个科考站中,中山站是位置最北点
17下列不是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的原因的是(A)
A.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纬度更高
B.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冰层更厚
C.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海拔更高
D.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
18(2024·晋城二模)【南极科考】2023年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踏上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 考察时间
(1)简析我国科考队选择在11月出发前往南极地区的原因。
答:此时正值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此时南极地区白昼时间长,适合科考。
(2)在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答:沿顺时针方向,如图。
探究二 保护环境
  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底,南极海冰范围已经达到卫星记录中所记载的最低水平,消失的海冰相当于格陵兰岛的面积,约有220万平方千米。研究人员通过对海冰减少的预测,发现地球的变暖趋势如果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的话,到21世纪末,将有超过90%的企鹅栖息地受到威胁。
(3)气候变化对企鹅栖息地影响很大,描述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
答:人口不断增加;乱砍滥伐;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废气的排放;空调的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等。
(4)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植树造林;减少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提高人们环保意识,推广清洁能源;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
  (2024·平顶山期末)海冰是极地研究的重要内容。海冰密集度指海冰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比例。下图为近30年北冰洋部分海域5月、6月平均海冰密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与5月相比,6月(A)
A.叶尼塞河河口海冰密集度减小
B.白令海峡北部的海冰没有变化
C.科雷马河河口海冰融化量减小
D.勒拿河河口海冰的融化量减小
20与图示地区海冰融化有关的有(A)
①纬度位置 ②季节 ③河流 ④海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1.北极地区:
(1)大洋:a 。
(2)大洲:b 、c 、d 。
2.南极地区:
(1)大洲:A 。
(2)大洋:B 、C 、D 。
3.科学考察站: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考点一 南极地区
  读南极地区图和气候资料图,回答1、2题。
1据气候资料图分析,符合南极洲气候特点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术语与南极大陆自然环境特征不相符的是( )
A.“白色荒漠” B.“风库”
C.“冰雪高原” D.“世界屋脊”
3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在南极地区乔治王岛(长城站)按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洲海域航行一周,它所经过的大洋依次为(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4在南极洲进行研学活动,可行的项目有( )
①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
②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
③考察南极洲地形特征
④探访因纽特人的民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为了解决缺乏新鲜果蔬的问题,南极科考队员尝试建立了智慧温室大棚,实现了“蔬菜自给”。结合南极地区简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泰山站纬度最高
B.秦岭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北方向
C.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D.到中山站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应选在我国的冬季
6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暴雨 ②狂风 ③湿热 ④酷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二 北极地区
  近几年“极地游”逐渐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下图为北极地区略图,完成7、8题。
7北极地区旅游通常选择北冰洋周围的陆地为起点,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大洲依次为( )
A.北美洲、亚洲、欧洲 B.欧洲、亚洲、北美洲
C.亚洲、北美洲、欧洲 D.亚洲、欧洲、北美洲
8去北极旅游 7、8 月份最好,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
A.此时为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
B.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现象
C.此时北极地区处于极夜时期
D.北极地区处于极昼时期,游览时间长
  (2024·青岛期中)“苹果屋”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其外观颜色是鲜艳的绿色。“苹果屋”除了用来防御危险,还可存放长期冰站作业科考设备、工具,作业人员也可就地短暂休息。图1为北极地区略图,图2为“苹果屋”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黄河站能够看到众多的企鹅
B.纬度高,气温极低,无常住居民
C.常年被冰雪覆盖,有“冰雪高原”之称
D.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10“苹果屋”外观选用绿色是为了( )
A.与周围森林协调 B.冰雪上容易识别
C.防御严寒与风雪 D.产生清凉的感觉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一个越冬考察站。下图为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和秦岭站景观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下列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面向太平洋
②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
③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④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秦岭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最关键的作用是( )
A.通风散热
B.防水防潮
C.防强紫外线辐射
D.防大风积雪掩埋
13秦岭站为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减少对南极环境的影响,建筑内部新能源使用比例达到60%,秦岭站最有可能利用的新能源有( )
潮汐能 ②太阳能
③风能 ④核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4·德州期末)全球的“农业诺亚方舟”建造在斯瓦尔巴群岛冻土地带的岩石山洞中。那里不易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即使在断电状态下也能使种子处于低温环境中,年平均降水量在5mm以下,适宜种子的储藏。该地也是我国黄河站所在地。读图完成14、15题。
14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种子库”的优势条件有( )
①植被密集,种子来源充足
②气候寒冷,种子不易萌发
③气候干燥,有利于种子保存
④远离其他陆地,人类活动影响小
⑤交通闭塞,以海洋运输为主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5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
A.为开展各种科学考察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B.通过极光现象,研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C.帮助人类获取预测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
D.可以大规模开发极地矿产资源,建立工业基地
  (2024·宜春期中)2023年12月4日,南极中山站室外温度3.6℃,外面下着毛毛细雨,像这样的天气情况,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此次南极的局地降雨过程较短,持续不到两个小时。据了解,中山站附近当日最高气温超过5℃,3日也有降雪,而4日晚的降雨,与近期气温偏高有关。读南极地区简图和泰山站气候资料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描述南极地区正确的是( )
A.从图1中心看,地球为逆时针旋转
B.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被称为“冰雪高原”
C.图中我国5个科考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D.南极洲五个科考站中,中山站是位置最北点
17下列不是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的原因的是( )
A.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纬度更高
B.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冰层更厚
C.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海拔更高
D.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
18(2024·晋城二模)【南极科考】2023年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踏上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 考察时间
(1)简析我国科考队选择在11月出发前往南极地区的原因。
(2)在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探究二 保护环境
  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底,南极海冰范围已经达到卫星记录中所记载的最低水平,消失的海冰相当于格陵兰岛的面积,约有220万平方千米。研究人员通过对海冰减少的预测,发现地球的变暖趋势如果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的话,到21世纪末,将有超过90%的企鹅栖息地受到威胁。
(3)气候变化对企鹅栖息地影响很大,描述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
(4)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平顶山期末)海冰是极地研究的重要内容。海冰密集度指海冰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比例。下图为近30年北冰洋部分海域5月、6月平均海冰密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与5月相比,6月( )
A.叶尼塞河河口海冰密集度减小
B.白令海峡北部的海冰没有变化
C.科雷马河河口海冰融化量减小
D.勒拿河河口海冰的融化量减小
20与图示地区海冰融化有关的有( )
①纬度位置 ②季节 ③河流 ④海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