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中考复习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练习题(含答案)选择题1.2024年4月16日,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强调,审判既要成为对失足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应作为挽救教育的课堂。这则新闻向我们传递的信息有( )①年龄不应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②未成年人已不再受法律的特殊保护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远离犯罪④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用人单位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录用新员工;车站、码头、医院等公共场所设置老年人专用通道和窗口;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从总体上看,这些举措有利于( )A.明确人们的行为规范 B.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C.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D.保障人们各方面权益3.天津市见义勇为协会举办了第二十届“津城百姓英雄”事迹表彰活动。这有助于( )A.规范公民权利,实现人人平等 B.弘扬社会正义,促进社会和谐C.维护公共利益,根除社会矛盾 D.保证司法公平,实现长治久安4.“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近年来,司法机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强化对正当防卫权的保护。2023年,检察机关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这有利于( )①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有机统一②惩恶扬善、弘扬正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司法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开展立法工作④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温度和司法担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4年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热映,这是国内首部“正当防卫”题材的影片。电影讲述基层青年检察官守护公平正义底线的故事。看过电影的观众,都会深刻地记得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法律鼓励你制止正在进行的违法犯罪,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也记得它的精神,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更记得它的逻辑,它具有道德正当性,不是以暴制暴,而是以正应对不正。电影《第二十条》传递出( )①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②维护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③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④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6.铁路巡防员郭字宏巡检途中勇救落水者,用生命完成最后的托举;七旬老人姚西田举8全家之力替去世儿子还清90万元的债务……上述“中国好人”展现出的优秀品质分别是( )A.平等待人;勤劳节俭 B.律已宽人;扬善抑恶C.见义勇为;诚实守信 D.爱岗敬业;扶危济困7.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围绕“中学生如何维护公平正义”展开讨论,大家纷纷表达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丽丽: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B.萍萍:守护正义只需要有勇气斗争即可C.巍巍: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始终站在弱者一方D.丹丹:遇到不公平行为时,可以采取一切方式抗争8.对下列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序号 事件 解读① 周某为孤寡老人林某养老送终,法院判定周某因扶养事实有权分得林某相应遗产。 法律维护社会公正。② 某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统一穿校服。 公民享有受教育权。③ 王某高铁“霸座”经警告无效后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道德对法治有支撑作用。④ 张某遛狗不牵绳导致吴某被狗咬伤,张某被判赔偿吴某医药费。 违法行为须担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H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解决涉老纠纷的新方式,为行动不便、居住偏远的老年人提供上门立案、现场调解、巡回审判、当场送达等“家门口”诉讼服务。这些措施( )①保障了公民的政治自由 ②是对不同情况的差别对待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落实弱势群体享有的特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4)的通知,长春市政府严格落实通知要求,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严肃查处各类跟招生入学挂钩、关联的收费行为,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上述举措( )①旨在保障学生的文化权利 ②体现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通过立法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 2023年12月29日,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对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蔡某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本案被告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属于刑罚中的主刑③本案被告人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剥夺④在法治社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②③④ D. ①③④12. 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下列能够体现公平正义要求的有( )①教育部开展2024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②国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 ③消费者在网购后为了得到卖家的感谢回馈,不管产品质量优劣,总是给卖家五星好评 ④国家医保局实行每年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为患者减轻用药负担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13. 以下两名同学讨论的共同话题是( )A. 坚守公平 B. 爱岗敬业C. 服务社会 D. 珍视自由14. 2024年春节档某电影热映,这是国内首部“正当防卫”题材的影片。电影讲述基层青年检察官守护公平正义底线的故事。看过电影的观众,都会深刻地记得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法律鼓励你制止正在进行的违法犯罪,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也记得它的精神,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更记得它的逻辑,它具有道德正当性,不是以暴制暴,而是以正应对不正。该电影传递出( )①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②维护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③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④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A. ②③④ B. ①②③C. ①③④ D. ①②④15.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近年来,司法机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强化对正当防卫权的保护。2023年,检察机关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这有利于( )①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有机统一 ②惩恶扬善、弘扬正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司法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开展立法工作④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温度和司法担当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6. 用人单位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录用新员工;车站、码头、医院等公共场所设置老年人专用通道和窗口;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从总体上看,这些举措有利于( )A. 明确人们的行为规范B. 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C. 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D. 保障人们各方面权益17. 班级要以“崇尚法治精神”为主题制作黑板报,小兰负责“践行平等”版块内容的编写。以下她搜集的素材适合入选的是( )A. 公交车上设有“老弱病残孕”爱心专座B. 中学生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加研学活动C. 解放军战士不畏严寒酷暑,守卫祖国边疆D. 同学们利用节假日到街头清除小广告18.如果要概括以下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2022—2024年,我国拟实现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严禁收取借读费、赞助费 2023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打虎不歇,40多名中管干部被查A. 关心关爱弱势群体 B. 大力发展教业C. 严厉打击腐败现象 D. 维护社会公义19.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充满司法温度的话语处处彰显着为民情怀和法治精神,努力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道路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维护公平正义( )①体现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盼 ②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 ③要求不顾一切地打击不法行为 ④要求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0、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下列名言哲语体现正义感的是( )A. 会心今古远,放眼天地宽B.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C.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D. 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非选择题21、判断题要自由就不能有法治。( )珍视自由,要求我们依法行使权利。平等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一视同仁。面对非正义行为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要采取一切手段坚决维护公平正义。22、【以案说法 与法同行】 材料一:某网红靠着“卖惨”博取网友同情,收获大批粉丝后开始直播带货,销售“当地”农特产品。有网友质疑其售卖的产品存在与产地不符、产品质量等问题,于是向平台举报。经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该网红涉嫌虚假宣传,非法牟利。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该网红及其所属公司负责人等被判处9个月至1年2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不等罚金。运用法律知识,请你对上述事件中各行为主体进行点评。材料二:针对无底线摆拍引流行为,有关部门正在行动。2024年4月21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对自导自演式造假、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以偏概全设置话题、违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设等问题进行重点整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请你运用“崇尚法治精神”的相关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上述专项行动开展的意义。23、【关注社会 崇尚法治】 2024年春节档某电影聚焦“正当防卫”这一法条,电影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条规定,讲述了基层青年检察官顶住重重阻力,追根溯源还原案件真相,守护公平正义底线的故事。“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以上电影台词引起了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及广大观众的深深共鸣,不同的社会群体纷纷展开讨论。(1)假如你是一名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请谈谈你对台词的理解。(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席。请列举两个例子,说明在生活中你会怎样维护公平正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传播网络谣言被拘留 2024年8月11日,咸阳市公安局秦都分局网警在巡查时发现,有网民发布短视频称“李老师在省纪委的陪同下从福建返回上饶与有关部门见面”。经与相关单位核实,该信息为不实信息,民警随即将视频发布者苏某传唤至公安机关接受询问。经询问,苏某称其为博眼球、吸流量、蹭热点,故意编造谣言信息,引发大量评论转发。苏某的行为已在网络上造成不良影响,民警责令其删除谣言信息。随后,公安机关对苏某作出行政拘留5日并处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1)请从“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的角度,简要评价苏某的行为。(2)苏某的行为给我们什么警示?答案1-5CBBDA 6-10CABCC 11-15DBAAD 16-20BADBD(1)x (2)√ (3) x (4)x(1)①该网红及其所属公司负责人等行为违法,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网友具有正义感和维权意识,积极行使了监督权。③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权,做到了依法行政、严格执法。④人民法院惩治了犯罪,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做到了公正司法。①从自由的角度:有利于规范自媒体行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与自由。②从公平的角度:有利于维护规则公平,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③从正义的角度:有利于打击非正义行为,维护公共利益,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23、(1)①“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这意味着法律的首要目标是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制裁,增加犯罪分子的违法成本,从而起到预防和遏制犯罪的作用。同时,法律也要保障公民在合法范围内维护自身和他人权益的行为,不能让正义之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否则会削弱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和对正义的追求。②“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鲜明地表达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能因为不法行为的嚣张或者复杂情况而妥协退缩。我们必须坚决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公正,让违法者承担应有的责任。③“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司法工作的深远影响和重大责任。每一个案件都关系着当事人的命运、家庭和未来,我们的每一个判断和决定,都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不可逆的改变。因此,在办理案件时,必须怀着敬畏之心,严谨细致,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确保司法公正,给当事人一个公正合理的结果。遇到消费欺诈,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当他人受到非法侵害时,要伸出提助之手,见义智为。(1)苏某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②刘某的行为损害了社会的利益,触碰了法律的红线,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2)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