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优测评卷(二)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提优测评卷(二)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单元提优测评卷(二)(第三章)
(40分钟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第一张世界视像图是戴马克松地图(如图),该图在一个平面上向人类展示了无明显变形的各个大陆。读戴马克松地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水半球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仅占29%
C.地球上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D.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某考察船从广州出发,完成科考任务后于青岛返航,下图示意此次科考的路线。据此回答3、4题。
3航行期间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4下列选项中,此次科考没有经过的大洲是 (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欧洲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海洋主要位于南半球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①③
6下列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洋①是纬度最高的大洋
B.大洋②略呈“S”形
C.地球表面以海洋为主,陆地主要集中在西半球
D.大洋③是面积最大的大洋
  (2022·长沙学业考)如图示意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丙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8板块碰撞处多高大山脉。图中位于板块交界处的是 ( )
A.南非高原 B.马达加斯加岛 C.大分水岭 D.安第斯山脉
  (2023·太原学业考)2023年5月,我国科研人员在西藏发现了一批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这是古生物学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如图示意鱼龙化石。据此完成9、10题。
9在西藏发现鱼龙化石,说明 ( )
A.鱼龙曾经生活在陆地 B.此地曾经是一片汪洋
C.人类把化石带到陆地 D.海平面上升淹没此地
10造成这种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季节变化
  (2024·聊城期末)我国“深海一号”大气田发现于2014年,其探明天然气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最大水深超过1 500米,最大井深超过4 000米,开发难度极大。下图示意海底地形。据此,完成11、12题。
11“深海一号”大气田位于图示海底地形类型中的 ( )
A.① B.② C.⑤ D.④
122021年6月25日,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该进步主要得益于 ( )
A.其他国家援助 B.我国科技进步
C.海平面的下降 D.海域面积广阔
  (2022·泸州学业考)生物学家密卡尔逊在19世纪末调查地球陆地上蚯蚓的分布情况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有一种正蚯蚓(一种蚯蚓的名称)同时分布在图中同纬度的甲、乙两地,但与甲地同纬度同大陆的西海岸却并没有这种蚯蚓分布。读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大洋是 (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4与甲地同纬度同大陆的西海岸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
A.位于板块张裂拉伸地带 B.位于板块俯冲碰撞地带
C.位于板块断裂错动地带 D.大型工程建设
15材料中正蚯蚓的分布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蚯蚓能穿越海洋  B.蚯蚓不能穿越陆地  C.大陆漂移  D.蚯蚓分布范围窄
二、综合题(共20分)
16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于2023年9月27日返回上海,标志着本次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读图,完成下列题目。(9分)
(1)考察队于7月12日从上海出发,穿越A 洋,一路北上,穿越B (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C 海峡。(3分)
(2)7月25日向北穿越 (纬线),进入北极地区,此时“雪龙2”号航行在 洋上。(2分)
(3)北京时间9月5日13时55分,“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北极点区域。北极点的纬度是 ,站在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是 。(2分)
(4)考察队于7月12日从上海出发,9月27日返回上海,历时78天,总航程1.5万余海里,考察队考察期间,上海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 。 (2分)
17某学校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在暑期进行了环球新航线的网上模拟探险。下图是学生自主确定的探险区域和航线,他们对模拟探险中遇到的现象和疑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请参与到活动中,一起完成此次探险。(11分)
(1)请判断模拟航线经过的区域名称。(5分)
H 山脉,A 半岛,B 海,C 洋,D 运河。
(2)山脉H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位于 洲,A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位于 板块,C大洋被 个大洲环绕。(3分)
(3)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3分)
现象1:H山脉所在的区域地震频发。
解释: 。
现象2:A半岛西侧的海洋不断扩大。
解释: 。
现象3:B海域不断缩小。
解释: 。单元提优测评卷(二)(第三章)
(40分钟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第一张世界视像图是戴马克松地图(如图),该图在一个平面上向人类展示了无明显变形的各个大陆。读戴马克松地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水半球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仅占29%
C.地球上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D.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 (A)
A.甲 B.乙 C.丙 D.丁
  某考察船从广州出发,完成科考任务后于青岛返航,下图示意此次科考的路线。据此回答3、4题。
3航行期间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4下列选项中,此次科考没有经过的大洲是 (D)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欧洲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海洋主要位于南半球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①③
6下列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大洋①是纬度最高的大洋
B.大洋②略呈“S”形
C.地球表面以海洋为主,陆地主要集中在西半球
D.大洋③是面积最大的大洋
  (2022·长沙学业考)如图示意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丙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A)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8板块碰撞处多高大山脉。图中位于板块交界处的是 (D)
A.南非高原 B.马达加斯加岛 C.大分水岭 D.安第斯山脉
  (2023·太原学业考)2023年5月,我国科研人员在西藏发现了一批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这是古生物学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如图示意鱼龙化石。据此完成9、10题。
9在西藏发现鱼龙化石,说明 (B)
A.鱼龙曾经生活在陆地 B.此地曾经是一片汪洋
C.人类把化石带到陆地 D.海平面上升淹没此地
10造成这种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季节变化
  (2024·聊城期末)我国“深海一号”大气田发现于2014年,其探明天然气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最大水深超过1 500米,最大井深超过4 000米,开发难度极大。下图示意海底地形。据此,完成11、12题。
11“深海一号”大气田位于图示海底地形类型中的 (A)
A.① B.② C.⑤ D.④
122021年6月25日,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该进步主要得益于 (B)
A.其他国家援助 B.我国科技进步
C.海平面的下降 D.海域面积广阔
  (2022·泸州学业考)生物学家密卡尔逊在19世纪末调查地球陆地上蚯蚓的分布情况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有一种正蚯蚓(一种蚯蚓的名称)同时分布在图中同纬度的甲、乙两地,但与甲地同纬度同大陆的西海岸却并没有这种蚯蚓分布。读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大洋是 (A)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4与甲地同纬度同大陆的西海岸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B)
A.位于板块张裂拉伸地带 B.位于板块俯冲碰撞地带
C.位于板块断裂错动地带 D.大型工程建设
15材料中正蚯蚓的分布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C)
A.蚯蚓能穿越海洋  B.蚯蚓不能穿越陆地  C.大陆漂移  D.蚯蚓分布范围窄
二、综合题(共20分)
16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于2023年9月27日返回上海,标志着本次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读图,完成下列题目。(9分)
(1)考察队于7月12日从上海出发,穿越A太平洋,一路北上,穿越B亚洲(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C白令海峡。(3分)
(2)7月25日向北穿越北极圈 /66.5°N/北纬66.5°(纬线),进入北极地区,此时“雪龙2”号航行在北冰洋上。(2分)
(3)北京时间9月5日13时55分,“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北极点区域。北极点的纬度是90°N,站在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是正南/南方。(2分)
(4)考察队于7月12日从上海出发,9月27日返回上海,历时78天,总航程1.5万余海里,考察队考察期间,上海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前,昼长夜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后,昼短夜长。 (2分)
17某学校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在暑期进行了环球新航线的网上模拟探险。下图是学生自主确定的探险区域和航线,他们对模拟探险中遇到的现象和疑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请参与到活动中,一起完成此次探险。(11分)
(1)请判断模拟航线经过的区域名称。(5分)
H喜马拉雅山脉,A阿拉伯半岛,B地中海,C大西洋,D巴拿马运河。
(2)山脉H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位于亚洲,A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C大洋被五个大洲环绕。(3分)
(3)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3分)
现象1:H山脉所在的区域地震频发。
解释: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是地震多发区。
现象2:A半岛西侧的海洋不断扩大。
解释: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
现象3:B海域不断缩小。
解释: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