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提优测评卷(四)(第五、六章)(40分钟 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023·济南期中)某同学根据世界人口的不同统计数据,手绘了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完成1、2题。1此图能反映出的内容是 ( )A.世界人口数量的多少 B.人口密度的不同C.人口性别比例的构成 D.人口老龄化程度2该图反映了 ( )A.亚洲南部比北部人口稠密 B.欧洲东部比西部人口稠密C.大洋洲东部比西部稀疏 D.非洲南部人口最稀疏32023年7月28日—8月8日,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拥有4 500多年文明史和2 300多年建城史的四川成都举行。成都大运会期间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A.英语、西班牙语 B.英语、法语C.英语、俄语 D.英语、汉语4黑洞照片是由分布在全球的八座射电望远镜虚拟出一个地球大小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捕获的。对图中望远镜的位置所在地居民情况,描述错误的是 ( )A.a所在大洲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英语 B.b所在大洲的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C.c所在大洲无常住人口 D.f所在大洲以黄种人为主 读图,回答5、6题。5甲图四类国家中容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的国家类型为 ( )A.Ⅰ B.Ⅱ C.Ⅲ D.Ⅳ6关于乙图中图示区域说法错误的是 ( )A.Ⅳ类国家主要分布在①地区,经济水平高,人口稠密B.②地区属于Ⅳ类国家,这里主要是发展中国家C.③地区主要以Ⅱ类国家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④地区属于Ⅱ类国家,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2024·广州模拟)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句“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描写了城镇与乡村不同的场景。如图为古代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7诗中“此地”的类型与特征是 ( )A.乡村 房屋矮,农业为主 B.城镇 房屋矮,数量少C.乡村 房屋少,商业为主 D.城镇 房屋高,数量多8若该地由“此地两三家”演变为“城中十万户”,其变化是 ( )A.鱼塘增多 B.农田增多 C.人口减少 D.商户增多(2024·渭南期末)青藏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特色产品,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青藏地区产品出藏。读图,完成9、10题。9“直播带货”的人员身着藏袍,关于藏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温高时,敞襟衣袖便于人们褪去袖子B.气温低时,宽大的衣服可以保温防寒C.具有肥大、长袖、宽腰、右襟的特点D.传统藏袍多用丝绸缝制,是藏族人民的日常衣着10在西藏旅游最有可能拍到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 )A.兵马俑 B.高昌故城 C.布达拉宫 D.平遥古城 (2023·北京顺义二模)云南怒江怒族人当地的传统民居为千脚落地房。当地森林丰富,就地取材,在斜坡或靠山处树立几十根木桩,支撑整个房屋。如图为千脚落地房景观图。读图,完成11~13题。11千脚落地房位于 ( )A.气候湿热的山区 B.温暖湿润的平原C.炎热干旱的盆地 D.寒冷干燥的高原12千脚落地房采用“千脚”设计是为了 ( )①通风散热,防洪防潮 ②利用地形,房屋稳固③就地取材,节省成本 ④结构简单,工艺先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当地人主要集中于每年12月到次年1月建房,原因是 ( )A.白昼较长,时间充足 B.气温较高,利于施工C.地形崎岖,森林广布 D.降水较少,便于打桩 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正在形成由中国主导的“双环流”价值体系链(如图)。读图完成14、15题。14下列属于“南北对话”的环流过程是 ( )A.巴西向中国出口铁矿 B.美国向中国出口技术C.非洲从中国进口汽车 D.中国从泰国进口大米15在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的挑战是 ( )A.能源供应紧张,需从国外大量进口 B.技术落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技术C.主要出口农业初级产品,价格低廉 D.人口老龄化,需从国外输入劳动力二、综合题(共20分)16地理课上同学们探究世界的居民与文化。图1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图2为丁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当地传统民居景观。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探究主题一:世界人口分布(1)从图1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 (均匀/不均)。甲、乙、丙三地人口 (稠密/稀疏),从纬度位置看,主要位于 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主要位于 地区。丁地人口稀疏,主要因为该地气候 。(5分)探究主题二:丰富多彩的文化(2)结合所学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现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地区 所处大洲 主要人种 主要语言 主要宗教乙地 ① 白种人 ② 基督教丁地 亚洲 ③ 阿拉伯语 ④探究主题三: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3)请描述丁地传统民居特点,并说明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2分)17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济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过程。(9分)探究主题: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究资料:图1法国地形图、图2法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3法国高速铁路线路图。(1)尝试探究。(5分)①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据图1可知,巴黎处于海拔 米以下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②气候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据图2可知,巴黎处于 (气候类型)区,其气候特征是 ,适合人类居住。③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据图1可知,塞纳河流经巴黎, 丰富,水运便利。④交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据图3可知,巴黎有多条 在此交会,交通便利,加强了内外联系。(2)归纳总结。(2分)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河流和交通等。(3)原理应用。(2分)据图4分析济南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条件。单元提优测评卷(四)(第五、六章)(40分钟 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023·济南期中)某同学根据世界人口的不同统计数据,手绘了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完成1、2题。1此图能反映出的内容是 (B)A.世界人口数量的多少 B.人口密度的不同C.人口性别比例的构成 D.人口老龄化程度2该图反映了 (A)A.亚洲南部比北部人口稠密 B.欧洲东部比西部人口稠密C.大洋洲东部比西部稀疏 D.非洲南部人口最稀疏32023年7月28日—8月8日,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拥有4 500多年文明史和2 300多年建城史的四川成都举行。成都大运会期间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D)A.英语、西班牙语 B.英语、法语C.英语、俄语 D.英语、汉语4黑洞照片是由分布在全球的八座射电望远镜虚拟出一个地球大小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捕获的。对图中望远镜的位置所在地居民情况,描述错误的是 (D)A.a所在大洲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英语 B.b所在大洲的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C.c所在大洲无常住人口 D.f所在大洲以黄种人为主 读图,回答5、6题。5甲图四类国家中容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的国家类型为 (B)A.Ⅰ B.Ⅱ C.Ⅲ D.Ⅳ6关于乙图中图示区域说法错误的是 (B)A.Ⅳ类国家主要分布在①地区,经济水平高,人口稠密B.②地区属于Ⅳ类国家,这里主要是发展中国家C.③地区主要以Ⅱ类国家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④地区属于Ⅱ类国家,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2024·广州模拟)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句“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描写了城镇与乡村不同的场景。如图为古代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7诗中“此地”的类型与特征是 (A)A.乡村 房屋矮,农业为主 B.城镇 房屋矮,数量少C.乡村 房屋少,商业为主 D.城镇 房屋高,数量多8若该地由“此地两三家”演变为“城中十万户”,其变化是 (D)A.鱼塘增多 B.农田增多 C.人口减少 D.商户增多(2024·渭南期末)青藏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特色产品,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青藏地区产品出藏。读图,完成9、10题。9“直播带货”的人员身着藏袍,关于藏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A.气温高时,敞襟衣袖便于人们褪去袖子B.气温低时,宽大的衣服可以保温防寒C.具有肥大、长袖、宽腰、右襟的特点D.传统藏袍多用丝绸缝制,是藏族人民的日常衣着10在西藏旅游最有可能拍到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C)A.兵马俑 B.高昌故城 C.布达拉宫 D.平遥古城 (2023·北京顺义二模)云南怒江怒族人当地的传统民居为千脚落地房。当地森林丰富,就地取材,在斜坡或靠山处树立几十根木桩,支撑整个房屋。如图为千脚落地房景观图。读图,完成11~13题。11千脚落地房位于 (A)A.气候湿热的山区 B.温暖湿润的平原C.炎热干旱的盆地 D.寒冷干燥的高原12千脚落地房采用“千脚”设计是为了 (A)①通风散热,防洪防潮 ②利用地形,房屋稳固③就地取材,节省成本 ④结构简单,工艺先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当地人主要集中于每年12月到次年1月建房,原因是 (D)A.白昼较长,时间充足 B.气温较高,利于施工C.地形崎岖,森林广布 D.降水较少,便于打桩 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正在形成由中国主导的“双环流”价值体系链(如图)。读图完成14、15题。14下列属于“南北对话”的环流过程是 (B)A.巴西向中国出口铁矿 B.美国向中国出口技术C.非洲从中国进口汽车 D.中国从泰国进口大米15在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的挑战是 (A)A.能源供应紧张,需从国外大量进口 B.技术落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技术C.主要出口农业初级产品,价格低廉 D.人口老龄化,需从国外输入劳动力二、综合题(共20分)16地理课上同学们探究世界的居民与文化。图1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图2为丁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当地传统民居景观。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探究主题一:世界人口分布(1)从图1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均匀/不均)。甲、乙、丙三地人口稠密(稠密/稀疏),从纬度位置看,主要位于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主要位于沿海地区。丁地人口稀疏,主要因为该地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炎热,降水稀少。(5分)探究主题二:丰富多彩的文化(2)结合所学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现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地区 所处大洲 主要人种 主要语言 主要宗教乙地 ①北美洲 白种人 ②英语 基督教丁地 亚洲 ③白种人 阿拉伯语 ④伊斯兰教探究主题三: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3)请描述丁地传统民居特点,并说明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2分)答:丁地位于中东地区,该地区的传统民居墙厚、窗小、屋顶以平顶为主。中东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干燥,民居墙厚、窗小是为了隔热、防风沙;屋顶以平顶为主,是因为该地区降水稀少。17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济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过程。(9分)探究主题: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究资料:图1法国地形图、图2法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3法国高速铁路线路图。(1)尝试探究。(5分)①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据图1可知,巴黎处于海拔200 米以下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②气候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据图2可知,巴黎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类型)区,其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适合人类居住。③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据图1可知,塞纳河流经巴黎,水源丰富,水运便利。④交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据图3可知,巴黎有多条高速铁路在此交会,交通便利,加强了内外联系。(2)归纳总结。(2分)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和交通等。(3)原理应用。(2分)据图4分析济南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条件。答:铁路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提优测评卷(四)(第五、六章) - 学生版.docx 单元提优测评卷(四)(第五、六章).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