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溶质质量分数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练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一、计算题1.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纯碱样品(除氯化钠外不含其他杂质)中碳酸钠含量,称取该纯碱样品12g,充分溶解于水配制成110g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100g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10g。求:(1)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纯碱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取样品6g,放入40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稀盐酸26.2g,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得到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70g。请计算(写出简要的计算过程):(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6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3.某盐矿井采出的食盐中含有CaCl2,为设计除杂方案需测定CaCl2的含量,准确称量上述井盐22.8g,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且所得食盐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求:(1)井盐中CaCl2的质量分数。(2)检测后的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4.将14g不纯的碳酸钠样品(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3.8g水,充分溶解后,继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85%的氯化钠溶液200g。计算:(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5.家庭食用面碱(主要成分为Na2CO3)中往往混有少量NaCl。李欣同学为测定食用面碱中碳酸钠的含量,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①称取面碱样品3.4g于烧杯中,加入20mL水,搅拌至样品全部溶解;②向其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为止;③过滤并将所得沉淀干燥后,称得质量为3.0g(不考虑操作中的质量损失)。请计算:食用面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6.航母舰体需要定期除锈维护,为实现对除锈废液(溶质主要成分为HCl、FeCl3、其他杂质忽略)的综合利用,需测定废液中HCl的质量分数,取200g废液样品,依次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NaOH溶液,过滤,称重,相关数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第③次过滤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用化学式表示)。(2)所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7.实际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往往会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纯碱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2)计算该纯碱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8.化学探究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石灰石样品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一定量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使之与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随着反应进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得到气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计算内容:(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9.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取26.5g该样品,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分析并计算:(1)生成CO2的质量为 g。(2)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10.取10gNaCl和NaHCO3组成的固体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逐滴加入样品中,边加边搅拌,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并计算:(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g。(2)a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3)①计算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②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参考答案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沉淀的质量,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解得x=10.6g则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2)设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则解得y=11.7g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55%。(1)见答案。(2)见答案。2.(1)2.2g(2)设6g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 NaCl的质量为y, x=5.3g y=5.85g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3g;(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CO2的质量为;(2)见答案;(3)见答案。3.(1)设22.8g井盐中含CaCl2的质量为x,加入Na2CO3溶液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y,CaCO3沉淀的质量为z。解得x=11.1g,y=11.7g,z=10g所以CaCl2的质量分数==48.7%(2)由上面的计算可知,22.8g井盐中含NaCl的质量为22.8g-11.1g=11.7g;故反应后溶液中含NaCl的质量为11.7g+11.7g=23.4g所以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20.7%(1)食盐中含有CaCl2,则井盐中既有NaCl又有CaCl2,其中NaCl不与Na2CO3反应,CaCl2可与Na2CO3反应,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CaCl2的质量,继而计算出CaCl2的质量分数;见答案;(2)由于CaCl2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检测后的溶液只包含NaCl和H2O,因此需要计算出反应生成的NaCl以及沉淀CaCO3的质量,由于沉淀不计入溶液质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减去CaCO3的质量即为检测后溶液的质量,而检测后溶液含有的NaCl则包含原有的NaCl和反应生成的NaCl,通过方程式可计算出生成的NaCl的质量,井盐的质量减去CaCl2的质量即为原有的NaCl的质量;见答案。4.(1)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200g×5.85%=11.7g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10.6g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1.7g(2)设所用氯化氢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y=7.3g z=4.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稀盐酸的质量为200g+4.4g﹣10.6g﹣93.8g=100g,则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1)过程见答案;(2)过程见答案。5.解:设食用面碱中Na2CO3的质量为x。=x=3.18g食用面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100%=93.5%答:食用面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93.5%。详解见答案。6.(1)NaCl、NaOH(2)解:设所用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24%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1)第①次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第①次加入 100g 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10.7g;第②次加入 100g 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21.4g;第③次加入 100g 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10.7g;说明 100g 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完全反应能生成 21.4g 氢氧化铁沉淀。第③次加入 100g 氢氧化钠溶液,只生成了 10.7g 沉淀,说明氯化铁已经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有剩余,则第③次过滤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NaOH、NaCl;(2)见答案。7.(1)8.8(2)解:设参与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x=21.2g该纯碱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答:该纯碱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1.5%(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参与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解析见答案。8.(1)解:设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y,,解得x=20g;,解得y=14.6g则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80%;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2)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1)见答案;(2)见答案。9.(1)8.8(2)解: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解得x=21.2g;,解得y=23.4g;则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0%。(3)原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6.5g-21.2g=5.3g;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7.5%。(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2.5g﹣163.7g=8.8g;(2)见答案;(3)见答案。10.(1)4.4(2)HCl和NaCl(3) 解:设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固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x=3.65%y=8.4gz=5.85g答: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7.1%(1)由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4.4g;(2)a点时,盐酸过量,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3)①见答案;②见答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