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做自信的人》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做自信的人》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初中道法七年级下册——4.2《做自信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情况分析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显著变化,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自我评价和认知尚不稳定,对自信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容易出现自负或自卑心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情感丰富,容易被榜样的力量所感染,对英雄人物和历史事迹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具体生动的人物故事进行思想教育,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本节课以两弹元勋——钱学森的事迹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课标分析
新课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要求为: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理解自信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学会一些增强自信、调节情绪的方法,养成自信的习惯思维,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师应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
教材分析
“做自信的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焕发青春活力》中第四课第二框的相关内容,它是该单元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探究青春自信的样态”“增强自信的方法”等内容,通过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增强自信的方法技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信品质,衔接“自尊”“自强”主题,强调自信需以责任为支撑。承接了前两课关于青春的认识和情绪情感的管理,为后面学习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中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等提供了自信的心理支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示例展示和自信标兵评选分享活动,教会学生梳理出自信的秘诀。(道德修养、健全人格)。
2、通过续写故事并进行演绎环节,让学生理解并领悟自信的秘诀, 使学生体会到自信品质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积极乐观、自信的优良品质。(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3、通过阅读材料谈启示以及书写倡议书等环节,使学生情感得以升华,并坚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做自信的中国人的信念。(责任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培养自信的方法,如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勇于尝试接受挑战等。
难点:将自信品质转化为学生行动指南,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汲取力量,树立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根据老师出示的关键词,猜猜他是谁?(逐条呈现)
1.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世界著名科学家。
2.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
学生:钱学森
教师: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 百废待兴, 航天领域更是一片荒芜。 20世纪50 年代,在西方国家严密封锁、 技术资料极度匮乏的艰难困境下,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冲破重重阻碍回国投身航天建设,一次, 陈赓大将问钱学森: “钱先生, 中国人自己搞导弹行不行? ”同学们,假如是你,面对当时的现状,你会如何作答?
学生:
会努力去研究,不过感觉希望渺茫、需要外国支援帮助等等……
教师:
我们一起来听听钱学森院士如何回答的? 钱学森不假思索地回答 道:“有什么不能的? 外国人能造出来的, 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
听完钱学森院士的回答,你有什么的感受?
学生:
血脉偾张、充满信心和力量、具有坚定的信念……
教师:对,可谓充满自信,豪情澎湃,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发掘自己的潜能,就可以帮助我们直面困难,从容迎接挑战。 青春是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无论过去如何,我们都要在新的起点上把握自己,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再出发,坚定信心,走向未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钱学森院士的足迹,开始今天的学习“做自信的人”。
新课讲授
教师:首先请大家根据老师所给的自主导学内容阅读本框课本内容,找出对应问题的答案,限时3分钟。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对应内容,寻找自信的方法 以及青春的我们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两个问题。
寻自信秘诀
教师:(过渡语)同学们阅读的很认真,相信已经对自信的方法和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新学期开学之际,为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积极阳光心态, 促进全面发展 , 你们所在的班级开展“挺膺担当新时代、争做自信好少年”评选活动。
请同学们积极参与进来吧!并完成任务一:
教师:
为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完成任务,老师先给大家展示两个关于钱学森院士自信的例子。(并详细分析钱学森自信的来源,包括他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面对失败不气馁而是积极的行动等。)
示例一:
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乘船赴美国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钱学森学习上如鱼得水。但有美国同学却瞧不起中国人,于是他对同学说:“中国现在是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试?”期末考试时,有位教授出了一些难题,大部分同学做不出来,认为老师故意刁难学生。谁知他们来到教授办公室门前,看到门上贴着钱学森的试卷,卷面工工整整,试卷右上角有老师批阅的分数,一个大大的A后面还跟着三个+。本想闹事的学生看着这份试卷,目瞪口呆。
示例二:
1962年3月21日,自主研制的东风2号导弹首次试验,21秒时尾段着火,69秒后坠地起火,实验失败,这让所有参与研制的科研人员一时难以接受,情绪低落。
钱学森在让科研人员振作的同时,也把压力扛在了自己肩上。为了找到发射失败的原因,钱学森在干燥、酷热和缺水的戈壁滩上反复考察,经过两个月的分析检测,故障结论报告长达67页。两年后,东风二号再次发射,导弹飞行1000多公里后,准确击中目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4分钟热烈的组内交流探讨活动,4分钟后学生分享交流成果。
学生1组:
我们组推荐王xx,他是一名自信开朗的学生。 他非常有自信心, 不管是考试失利, 还是考试前, 他都从容不迫。 他总会微笑着说: “这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而当他失败了, 他并不会气馁, 而是调侃道: “这次只是大意了, 我努努力一定可以的。 ”也就是因为他这种乐观感染了身边的同学, 每当有同学问他为什么会这么自信时, 他会说: “其实很简单, 只要笑着面对就好了。 ”“ 自信是胜利的重要一环。 ”只是他的口头禅。
学生2组:
我们组推荐潘XX, 他是一位充满自信和活力的少年, 他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举止都展现出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首先, 他在学习上表现出色, 对自己的学业充满热情, 总是积极主动地寻求知识。他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 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 他在体育运动中也表现出了非凡的自信。 他热爱运动, 擅长多项体育项目, 如足球、 篮球等。 在比赛中, 他总能保持冷静, 果断决策, 带领队友取得胜利。
学生3组:
我们组推荐刘XX, 她是一个自信阳光的女孩, 她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 她的目光中透露着坚定和自信, 仿佛一切困难都难不倒她。在社交聚会中, 她能够从容的和陌生人展开对话, 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会因为担心别人的反驳而退缩。 在面对学习的困难时, 能够保持冷静客观的心态, 相信自己的实力。
…… …… ……
教师:
(过渡语)老师发现同学们探讨交流很深刻,在生活中对同学的观察也很仔细、认真,能够捕捉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享,让更多的同学看到了身边的自信榜样,让我们为这样自信标兵点赞、鼓掌,同时老师也为大家的认真分享,积极参与活动喝彩。
教师:
(进一步提出问题)通过交流归纳总结:自信标兵有哪些特征?
学生1:
(思考后分享)
1.正确认识自己, 看见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看到自己的进步,
努力改善不足。
2.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遇到困难经常对自己说: 我很 棒, 我能战胜它, 在困境中能够树立信心,不灰心,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调整自己的心态。
学生2:
1.不断地读书, 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增加知识储备。
2.不断尝试新的领域, 敢于挑战自己的极限。
学生3:
注重仪表,穿着整洁、举止得体,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
…………
教师:
通过刚才的归纳梳理,会发现自信的秘诀也就是做自信的人要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同时还要做到专注当下,积极行动;积极探索,增强底气,在解决问题中展现实力、提升能力。
教师:
“自信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源自亲身经历,源自坚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掌握自信的方法是为了更好的在实践中运用,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三:学以致用环节。
(此任务为了检测学生是否能将刚刚归纳梳理得出的自信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2.展自信风采
教师:
钱学森院士在回国后带领科研团队攻克难关的故事,如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面对技术难题、设备短缺、时间紧迫等重重困难,钱学森始终保持自信,鼓励团队成员勇往直前。他的自信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使大家齐心协力,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提起钱学森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在航天领域的卓越贡献,其实他不仅在“两弹一星”的辉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以其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刻洞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绿色、清洁的未来,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他在新能源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对能源问题的深邃考量并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反馈。
学生:
他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自信为我们点亮了未来之路,青春的我们也应该向钱学森院士学习,有目标、有勇气、有舞台,紧跟时代步伐,在民族复兴的路上绽放光彩、增强底气、拓宽视野和格局。
教师:
总结:青春的自信,既体现在个人成长的努力之中,也体现在为民族振兴的奋斗之中。我们要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坚定民族自信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做自信的中国人。
教师:
自信能让青春的我们充满激情和干劲,
自信能让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更好把握自己,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再出发!下面让我们一
起完成任务四:
补充完整倡议书相关内容并大声说出
来,最后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自信的精神品质,像钱学森院士那样,扬起自信的风帆,树立为国家发展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抵达成功的彼岸。
(三)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我们通过对两弹元勋——钱学森的事迹进行简单分析,结合班级开展的自信标兵评选活动,梳理得出自信的法宝,并用学以致用环节检测我们的学习效果,最后我们还认识到青春的自信,既体现在个人成长的努力之中,也体现在为民族振兴的奋斗之中。那作为青少年我们就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提升自己,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国家发展,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让青春在自信昂扬中绽放光彩。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业设计
课前:预习课本知识、整理搜集关于钱学森的故事并和同学交流。
课后:
选择题
1. 培养自信心,需要我们( )
A. 只关注自己的优点,忽视缺点 B. 与他人比较,力争超过所有人
C. 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怕失败 D. 只设定容易实现的目标,确保成功
2. 下列行为中,最能体现自信的是( )
A. 小李总是说自己不行,不敢尝试新事物
B. 小王无论面对什么任务,都相信自己能完成
C. 小张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表现积极,其他领域则退缩
D. 小赵因为一次失败,就再也没有信心尝试
3. 小美英语发音不标准,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老师鼓励她:"多练习就会有进步!"你认为小美应该( )
A. 认为老师只是安慰自己,继续沉默 B. 每天跟读录音,主动举手尝试
C. 要求换到不学英语的班级 D. 嘲笑其他同学发音更差
非选择题
学生制定计划: 填写《我的自信成长卡》,包含短期目标(如“每天阅读一篇新闻”)、长期愿景(如“未来参与航天项目”)。
七、板书设计
1.找准定位、扬长避短。
2.专注当下、 积极行动。
3.勇于探索、 增强底气。
怀着未来的憧憬, 坚定民族自信心
八、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钱学森的事迹为主线,将自信的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情境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回答和观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然而,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还需进一步优化,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做一个自信的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