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初中道法七年级下册——5.2《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教学设计
教学情况分析
学情分析
多数学生通过语文课文、历史故事,知晓古代仁人志士和近代革命先辈自强事迹,像祖逖闻鸡起舞、红军长征等,对自强不息精神有初步认知。但部分学生对自强不息内涵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将其与当代生活联系,不清楚在日常学习、生活里如何践行。
(二)课标分析
新课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要求为: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初步具有自尊自强、坚韧乐观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三)教材分析
《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自强不息的基本内涵以及重要性,学会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本课《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作为该单元的最后一框题,侧重于帮助学生理解自强不息的重要性,认识到做自信的中国人要传承和弘扬自强不息精神。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对自强不息有了全面的认识,更在情感上得到了深刻的触动和鼓舞,为他们在青春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勇敢追梦,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自强不息精神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包括其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近现代中国在不同领域中自强不息的典型事例和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事迹所展现出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健全人格)
2.通过对历史资料、人物故事等素材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从具体的事例中抽象出关于自强不息精神的重要性。(道德修养)
3.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政治认同、责任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难点: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老师:观看视频,75周年,奇迹如歌!
今天,让我们再次唱响熟悉的旋律,为新中国庆生,为新时代放歌。走进新时代,青少年们要实现强国复兴的中国梦,就要秉爱国之心,立强国之志,践为国之行,我们是圆梦的主力军。中国人要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那我们应该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5.2《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课堂展开与深化
老师:请同学们先在本课内容中自主预习以下问题:
1.自强不息的重要性
2.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老师:本节课我们的总议题是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分为两个子议题,分别是“溯自强不息之源”和“知自强不息之方”。要学习本节课,首先要知道自强不息的来源。
老师:观看典籍里的中国。周易篇片段:自强不息一词的来源《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老师:你还知道从古至今有哪些自强不息的英雄模范的事迹?
学生:
老师: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沉淀出的优良传统。
笔记区:1.自强不息的重要性 P44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沉淀出的优良传统。
过渡: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我们手握历史的接力棒,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老师:子议题二:“知自强不息之方”观看视频,你知道她是谁吗?
学生:蒋裕燕
老师:3岁时,一场车祸让蒋裕燕失去了右臂和右腿。尽管遭遇不幸,但她没有自暴自弃,她参加了游泳训练班,通过坚持不懈地训练,蒋裕燕逐渐找到单侧发力的诀窍,泳技也有了飞速进步。她那种远超常人的努力导致她能够在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在东京残奥会上获得了2金1银1铜的好成绩,并打破了3项世界纪录。本届亚残运会上,蒋裕燕已斩获7金1铜。她以勇气、决心让自己的人生赢得了别样的精彩,身体的残缺从来不是阻拦梦想起飞的枷锁,自暴自弃才是。
老师:我们应该学习她身上什么优秀品质?
学生:自立自强
老师:蒋裕燕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材料一:在2024年巴黎残奥会的赛场上,一位名叫蒋裕燕的运动员,用她的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的真谛。生于1995年的她,因年幼时的一场意外失去了一肢,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屈服。她选择与逆境为伍,将游泳作为自己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在巴黎残奥会的泳池中,蒋裕燕如同一条逆流而上的鱼,每一次划水都凝聚着对梦想的执着与对挑战的无畏。她不仅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以她的勇气和坚持,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英雄。
材料二:刚开始训练,蒋裕燕便遇到了困难。因为无法掌握身体平衡,游起来十分吃力,“浮起来就不受控制,停下来便直沉到底”。别人都从蛙泳学起,而她只能直接学自由泳。“即便是现在,蛙泳的成绩还是不太理想。”
通过不断努力练习,蒋裕燕逐渐找到单侧发力的诀窍。在进行针对性训练后,她逐渐展现出游泳天赋,泳技也有了飞速进步,甚至比其他小孩学得更快。别人三个月的训练内容,她一个月就能完成,是真正的“如鱼得水”。
材料三:浙江省残疾人文体中心游泳教练冯洁说,蒋裕燕是所有教练都期待的“理想运动员”,不仅底子好,心甘情愿接受训练的苦和累,甚至还享受着比赛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但谈及天赋,冯洁却说,“蒋裕燕‘水感’并不好,她在水里身体很重。”因为缺少右臂,仅50米的自由泳,蒋裕燕要比别人多划11下。冯洁说,蒋裕燕很要强,会跟男生比,甚至跟比她肢体残疾级别轻的男生比。“她会很认真地研究技术,找自己的不足点。”
老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沟通交流以下问题:蒋裕燕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老师:蒋裕燕,怀揣着如星辰般闪耀的梦想,无畏前行,每一步都踏响希望的鼓点,向着远方奔赴。激励我们树立远大理想。
老师:蒋裕燕,潜心求真学问,用心练就真本领,用知识和能力构筑起通往辉煌的坚实桥梁。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
老师:每一次拼搏都是成长的基石,蒋裕燕在苦干实干中俯身耕耘,默默磨砺,不惧风雨;每一步迈进都是梦想的靠近,坚定地砥砺前行,向着光明未来。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
笔记区:2.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①树立远大理想。
②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
③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
老师:蒋裕燕除了是一名游泳运动员,也是浙江省人大代表。请观看视频。
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珍惜美好时光,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
(三)课堂小结
教师:在时间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力量如璀璨星辰般闪耀。而有一种力量,它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古今,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那就是中国力量。在新的征程上,每一位为梦想而拼搏、自立自强的中国人,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行。相信中国力量将创造更多的辉煌!
六、作业设计
课前:预习本课知识。
课后:完成对应习题
选择题。
1.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下列陈述符合题意的是( A)
A.自强表现为在困难面前不灰心,勇于开拓,积极进取
B.意志坚强的人,一定能取得成功
C.自强与人们的健康成长没有关系
D.自强是天生的,与后天的发展没有关系
2. 2024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5周年纪念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6点要求:一是要树立远大理想;二是要热爱伟大祖国;三是要担当时代责任:四是要勇于砥砺奋斗:五是要练就过硬本领;六是要锤炼品德修为。这启示我们,要让人生的“梦想号”扬帆起航需要我们做到( B)
①树立远大志向,追梦前行
②紧扣时代脉搏,享受生活
③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
④积极追求进步,幻想圆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为磨砺意志,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某班老师设计了以下任务清单。完成这些任务体现同学们( D)
①热心公益,开拓创新
②勇于担当,履行责任
③守护生命,养护精神
④告别依赖,战胜自我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任务清单 任务一 坚持每天早上打卡锻炼身体1小时。 任务二 每天要坚持读一首唐诗宋词。 任务三 每天坚持自己收拾房间。
4.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传爱国情、扬爱国志、报爱国行”为主题,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王小谟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023 年 3 月 6 日,他溘然长逝。今年,他被追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他曾说:“中国梦,往大了说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在我这里,就是要把中国的预警机做到最好,做到卓越。”
(1)我们应该学习王小谟身上什么优秀品质?
(2)根据材料,说说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答案:(1)自强不息、热爱祖国
(2)①树立远大理想。我们要怀有拳拳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找到青春进取的方向和力量,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②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我们要认真对待各门课程,勤学好问、夯实基础;要关注现实问题和社会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我们要在做事中不断磨炼意志、锤炼品格。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解的是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将课本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学习榜样,汲取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