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五单元 游________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习作要素趣味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祖国的山河无限美丽,山有山的伟岸,海有海的宽广,历史古迹也有其独特的魅力,总有一个地方令你心动。或者周末与家人共同游玩的公园、果园、江边、树林,也会有令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请选择一处,向大家介绍一下吧。习作目标习作思路外出游玩最让人心旷神怡,同学们想介绍自己游览过的哪个地方呢?那里的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呢?爱老师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去洛阳游览了白马寺,白马寺的中国古建区、印度佛殿苑、泰国佛殿苑、缅甸佛塔苑等都非常有特点。真真我最想介绍我身边的美景——上周末去的农博园。那里的南瓜园、珍奇植物馆、水族馆、农业馆都让我印象深刻。爱老师明明几位同学的选材都非常恰当。本次习作既可以分享外出游览过的风景、名胜,也可以分享身边的、普通的地方。我和家人一起游览过大连星海广场。我想写我在星海湾玩沙子、在喷泉景区看喷泉、在城雕景区拍照。本次习作是写游览一处景物,重点应该写在那个地方的所见所感,按照游览顺序写你看到的景物,是一篇写景习作。要注意游览中的活动不是重点。爱老师红红听完了大家的讨论,我想写________________,那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印象深刻。云洞岩千人洞、一线天等景点习作框架名篇引路石湖(节选)郑振铎整个石湖原来就是一座大的园林。在离今八百多年前,这里就是南宋初期的一位诗人范成大的园林。范成大因为住在这里,就自号石湖居士,“石湖”因之而著名于世。【名人引入】开篇介绍曾住在这里的石湖居士范成大,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到了石湖,我们远远地望见了渺茫的湖水,安静地躺在那里,似乎水波不兴,万籁皆寂。渐渐地走近了,湖山的胜处也就渐渐地豁露出来。【由远及近】根据游览的实际情况,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有一座破旧的老屋,总有三进深,首先唤起我们的注意。前厅还相当完整,后边却很破旧,屋顶已经可看见青天了,碎瓦破砖抛得满地都是。墙垣也塌颓了一半。这就是范成大的祠堂。墙壁上还嵌着他写的《四时田园杂兴》的石刻,但已经不是全部了。【从前到后】按从前到后的游览顺序描写了游览石湖的第一处景物——范成大的祠堂。我们在湖边走着,在不高的山上走着。四周的风物秀隽异常。满盈盈的湖水一直溢拍到脚边,却又温柔地退回去了,像慈母抚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抚拍着石岸。【比喻修辞】将“湖水拍岸”比作“慈母抚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写出了湖水的轻柔。水里的碎瓷片清晰可见。小小的鱼儿,还有顽健的小虾儿,都在眼前游来蹦去。登上了山巅,可望见更远的太湖。太湖里点点风帆,历历可数。太阳光照在潾潾的湖水上面,闪耀着金光,就像无数的鱼儿在一刹那间齐翻着身。绿色的田野里,夹杂着黄色的菜花田和紫色的苜蓿田,锦绣般地展开在脚下。【比喻修辞】将“绿色的田野”比作“锦绣”,写出了田野的美。“正在准备把这一带全都绿化了,已经栽下不少树苗了。”陪伴着我们的一位苏州市园林处的负责人说道。果然有不少各式各样的矮树,上上下下、高高低低地栽种着。不出十年,这里将是一个很幽深新洁的山林了。他说道:“我们要好好地保护这一带的名胜古迹,范石湖的祠堂也要修整一下。有了那个著名诗人的遗迹,石湖不是更加显得美丽了吗?”我相信,勤劳勇敢的苏州人民一定会把石湖公园建筑得异常漂亮、引人入胜,来迎接工农阶级的劳动模范的游览和休养。【主旨升华】通过对园林负责人的语言描写,赞扬苏州人的勤劳善良,表达美好憧憬。名师点评:作者按游览顺序,由远及近地走近石湖,先写范成大祠堂;再在湖边走着,写石湖水;接着登上山巅,描写更远的太湖;最后由负责人指引,写周围的矮树。移步换景,有眼前美景,也有未来憧憬,真情实感蕴含其中。方法一习作方法借过渡句,写清游览顺序。郑振铎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几处重点景物:范成大祠堂、石湖、太湖、周围矮树,游览路线清晰。我们可以先写下所介绍地方的名称、主要景物,画出游览路线图,理清自己的游览路线。写作时,再用上恰当的过渡句,即写明出发点和到达点,通过承上启下,使习作的游览顺序更加清晰。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颐和园(节选)袁 鹰教材示例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描写每一处景物之前,作者都用一个过渡句介绍地点的转换。本文过渡句的写法灵活多样:写长廊的过渡句是直接写明游览地点;写万寿山脚下的过渡句时写明了出发点和到达点,衔接得十分自然;过渡句中还写清楚了观察的视角。方法二多种修辞,写好重点景物。郑振铎将“湖水拍岸”比作“慈母抚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写出了湖水的轻柔;将“绿色的田野”比作“锦绣”,写出了田野的美。习作中,对重点景物的描写,可以发挥想象,多种修辞手法并用。尤其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更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及美好。七月的天山(节选)碧 野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不断,像天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教材示例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天山深处的野花绵延、耀眼、绚丽的特点,写出了游览的感受。方法三直抒胸臆,写出真情实感。你笔下的美景,一定是令你喜爱的、令你赞赏的,写作时,这种喜爱和赞美之情,可以直接表达出来。这样直接抒情的句子不但可以写在开头结尾,也可以写在行文中间,在景中融入人物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七月的天山(节选)碧 野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教材示例作者以反问作结,直接抒发了对天山的赞美之情。游莫高窟(节选)莫高窟的壁画虽经历了多年的风沙侵蚀,但那一笔一画,一红一蓝,却保持得鲜艳如新。一幅幅精美的壁画和一尊尊巧夺天工的雕塑令我震撼,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这艺术殿堂的壮丽!片段实例小作者不吝言辞,通过写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莫高窟的赞美之情。好开头1.(引用导入式)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乘着古色古香的游船,在碧波荡漾的杭州西湖上尽情游赏了一番。2.(环境描写式)那湛蓝的海水与天空把我的整个心都染成了蓝色,绵如糖的细沙像母亲的吻一般轻柔。帆影点点,奇石林立,让相机把自己定格在“天涯海角”。我赤脚在海边奔跑,大喊大叫,释放自己的感动与欢乐。3.(对比衬托式)刚到内蒙古大草原,我就感觉到这里的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蓝,比起城市里的车水马龙,这里的确宁静得多,让人心旷神怡!我试写开头:上面的“好开头”中,我喜欢第 种。我想这样写开头:在这大地复苏、万象更新的季节里,鲜花小镇百花盛开,生机盎然。我来到鲜花小镇,赏春、品春。2好结尾1.(首尾呼应式)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这风景宜人的桃花冲风景区了。这里的山,青峰林立;这里的谷,秀美幽深;这里的林,绿海吟风;这里的水,清澈见底。迷人的风景,让人恋恋不舍,再见了,桃花冲!2.(直抒胸臆式)海水与心灵都变成了纯纯的蓝色,在海边狂奔,释放心中的激情,面朝沙滩,思潮起伏,眼前似景似梦,一片朦胧……景与人合一,分不清是在写景,还是在写情,景与情相惬,情与景并融,丝毫没有生造之感。3.(意犹未尽式)夕阳西下,霞光淡淡地笼罩着杭州西湖,一阵风轻轻吹过,伴随着清新的荷香,游人们陆续往回走。我有些意犹未尽,多么美的西湖啊,我真想继续游览下去。我试写结尾:上面的“好结尾”中,我喜欢第 种。我想这样写结尾:啊!南靖土楼,你如绽放的梅花,又如璀璨的明珠,震撼了人们的心!2宜人的风景不只在名山大川,那些身边的小景,只要用心去赏,亦令人心旷神怡。请借用过渡句,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公园。注意:过渡句要自然连贯,游览的顺序要清楚。小试身手我试写片段:双秀公园虽小,但山奇水秀,景色别致。一进大门,就可以看见一个小广场,后面是一池绿得好似翡翠一般的池水。水面上漂着新生的铜钱大小的浮萍,睡莲微微探出头。池后是一座妙趣横生的假山。山石有的连在一起,形成许多山洞,有的自己拔地而起,像许多石笋,不少人在这里拍照留影。在假山旁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我看见了两棵高矮相当的雪松。它们像是两个亲密的朋友紧紧相依;远远望去,又像两座宝塔,所以又叫塔松。雪松褐色的主干笔直挺拔,树皮很粗糙,布满了裂纹。松针尖利硬挺,不像其他树那样绿油油的。雪松松针苍翠,这是饱经风霜沉淀下来的颜色,使雪松更显沉着稳重。我们接着沿雪松下的小路信步走去,不一会儿就到了翠石园。园内有一座遍山是草的小山丘。瀑布从山上倾泻下来,撞在尖石上,飞溅出晶莹的水花,水顺着斜坡进入小潭,很快就和潭水融为一体。翠石园水潭遍布,要想通行,只好借助于桥了。这里有青石板铺成的石板桥,有刷着漆的红木桥,还有几块立在水中的大石头组成的天然桥。我趴在栏杆上,眺望翠石园,鲜红的花衬着翠绿的草。啊,登山观景,别有一番情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