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课件)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第七单元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习作要素
趣味导入
1986年,中国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截至2021年7月,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7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8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5项)。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首都北京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7项)。你一定会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请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介绍给大家吧。
习作目标
习作思路
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你们知道的有哪些呢?
爱老师
有长城、北京故宫、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真真
有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聪聪
还有平遥古城,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共38项呢。
明明
身为中国人,我们为此骄傲和自豪,应该去了解这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有责任向他人宣传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
爱老师
可是这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哪个都没去过,对它们的了解也不多,我应该怎么介绍?介绍什么呢?
聪聪
首先,我们可以有目的、多渠道地搜集相关资料,如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基本现状等,搜集的资料尽可能丰富一些,便于接下来筛选整理。也要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
爱老师
我搜集到的资料内容可丰富了,语言也很优美。我可以直接采用吗?
明明
这就不是你的习作了,反而成了“资料汇编”哟。所以第二步,我们应该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那么如何整理资料呢?
爱老师
先根据自己要介绍的内容将资料分类,再从众多的资料中挑选出合适的内容,剔除无关的或者重复的内容,对过长、过细的材料作缩减。如果觉得某个方面的资料不够完善或过于简单,可以就这个方面再搜集、补充一些资料。
真真
注意,习作不能简单地罗列资料,而是要围绕文化遗产最主要的特点来介绍。要对照整理好的资料,概括自己选择的文化遗产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介绍时,还要尽力体现这处文化遗产“令中国人骄傲”“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这两个要点。
爱老师
我查找了许多关于龙门石窟的资料,整理之后,分为四个方面:基本信息、主要景点、破坏与保护、价值与影响。所以我的习作主体部分也打算从这四个方面去写。
明明
写作时,语言要概括。因为资料很丰富,不可能都用进去,这就需要大家反复阅读资料,用自己的语言将有些资料进行概括归纳。另外,这篇习作在呈现资料时,还要加入自己的评价和观点,这样才更生动有活力,让读者阅读时有交流感。
爱老师
听完了大家的讨论,我对 很感兴趣。根据搜集整理的资料,习作主体部分我打算从 、 、
等方面去介绍。
故宫
地理位置
主要建筑
悠久历史
习作框架
莫高窟(节选)
余秋雨
公元三六六年,有一位僧人在敦煌东南方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开始开凿石窟,后来代代有人继续,这就成了著名的莫高窟。【开门见山】追溯莫高窟的起源。
佛教在印度传播之初,石窟是僧人修行的场所,却不在里边雕塑和描绘佛像,要表现也只用象征物
名篇引路
来替代,用得比较多的有金牛、佛塔、法柱等。后来到了犍陀罗时期,受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带来的希腊雕塑家们的影响,开始开凿佛像石窟。因此,人们往往可以从那里发现希腊雕塑的明显痕迹。
这就是说,仅仅是佛像石窟,就已经把印度文明和希腊文明包罗在里边了。这些石窟大多处于荒山野岭之间,远远看去很不起眼,哪里知道里面所蕴藏的,却是两个伟大文明的精彩。
佛教从印度一进入中国,立即明白这是一个需要用通俗、形象的方式来讲故事的国度,因此在石窟造像艺术中又融入了越来越浓重的中华世俗文明。结果,以人类的几大文明为背景,一代代的佛像都在石窟里深刻而又通俗地端庄着,微笑着,快乐着,行动着,苦涩着,牺牲着。渐渐地,这一切都与中华历史接通了血脉,甚至成了一部由坚石雕刻的历史。【资料丰富】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莫高窟将印度文明、希腊文明、中华文明渐渐融合到一起。
莫高窟是河西走廊上的一个博物馆,也是半部中国艺术史,又是几大文明的交会点。【总结上文】高度评价莫高窟的文化价值。它因深厚而沉默,也许,深厚正是沉默的原因。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莫高窟曾经成为白俄士兵的滞留地。那些士兵在洞窟里支起了锅灶,生火做饭,黑烟和油污覆盖了大批壁画和雕塑。他们还用木棒蘸着黑漆,在壁画上乱涂乱画。这些士兵走了
以后,不久,一群美国人来了。他们是学者,大骂白俄士兵的胡作非为,当场立誓,要拯救莫高窟文物。他们的“拯救”方法是,用化学溶剂把壁画粘到纱布上剥下墙壁,带回美国去。【精心选材】简略却饱含愤怒地陈述了白俄士兵及美国学者对莫高窟犯下的罪行。
为首的是两个美国学者,我要在这里记一下他们的名字:一个是哈佛大学的兰登·华尔纳,一个是宾夕法尼亚博物馆的霍勒斯·杰恩。
莫高窟被那些文物拉得很长很长,几乎环绕了整个地球。那么,我们的心情也被拉长了,随着唐宋元明清千年不枯的笑容,延伸到整个世界。
(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有改动)
名师点评:
莫高窟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不可估量,作者从其文化交融及洞窟受损两个角度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价值与艺术的零落,让我们既为之骄傲又为之惋惜。
方法一
习作方法
主体分述多方面。
余秋雨先生的《莫高窟》首尾总起总结,中间从两个方面介绍莫高窟。我们的文章也可采用“总—分—总”结构,中间主体部分以并列段的形式,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去分述。
第一种,不同方面展开。可将整理好的资料按不同方面有序排列,采用并列段的形式依次展开介绍。通常建筑类的文化遗产,如故宫、
天坛、长城等,可从建造背景、外观结构、历史变化、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介绍。遗址类的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可从地理位置、考古过程、传说故事、发掘价值等方面进行介绍。
第二种,围绕同一特点。可以简写某一处文化遗产的几个方面,再重点写其中一方面,即用几个并列段从不同角度系统介绍这处文化遗产的突出特点。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独特的外形
坐小艇游览的情趣
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文章介绍小艇的主体内容,从四个不同方面分述了小艇对威尼斯的重要性,且各部分内容衔接紧密。
威尼斯的小艇
美丽的布达拉宫
晨光中的布达拉宫美景
布达拉宫的建造背景
布达拉宫的藏族建筑风格
布达拉宫的构造布局
布达拉宫的文化价值
文章主体部分条理清晰,五个方面的内容各成一段,对布达拉宫的介绍全面具体。
美丽的布达拉宫




方法二
图片表格增效果。
撰写文章时,如何将搜集整理的资料呈现出来呢?一种方式是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转述时,应删繁就简,对资料内容进行适当概括,突出主要信息。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引用资料片段。引用时,应该照原样记录下来,不能改动。如果是引用文字段落,为了和自己写的话加以区别,
可以用引号标明别人的话,并在引用的内容前加上“《×××》中提到”等提示语。当然引用的资料片段不可过多。
为了增强文章表达效果,还可以借助图片、表格。可适当借鉴本单元《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文中介绍金字塔的方法,将图片、表格等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要注意,辅助性的图片、表格等,应呈现于习作中的合适位置,让读者一目了然,而且要适量,以免喧宾夺主。
金字塔(节选)




文章借助地标指示图、立体图交代了胡夫金字塔的大小、重量等多项信息。
文章看似内容不连贯,其实图文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这种形式可以为读者提供丰富而明晰的信息。
秦兵马俑(节选)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筒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车兵俑则分为驭手和军士,驭手居中而立,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在战车两侧,保护着驭手。




这几段文字分别介绍了秦兵马俑中的“骑兵俑”“车兵俑”“跪射俑”。文章配有两张图片,便于读者图文对照,更好地了解“骑兵俑”和“跪射俑”形象。
跪射俑头绾圆形发髻,左腿曲蹲,右膝跪地,双手在身体右侧作握弓弩状。
方法三
吸引读者巧拟题。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本次习作的主题,确定了习作范围和内容,并非习作题目。拟题目时,可以直接用要介绍的文化遗产名称拟题,如《迷人的敦煌莫高窟》《福建土楼简介》;也可以用该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评价、美誉等作主标题,其名称作副标题,如《洛阳八景之首——龙门石窟》《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好开头
1.(开门见山式)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美丽的家乡——重庆大足。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大足最美的风景——大足石刻。
2.(引用俗语式)“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一座黄山竟能和五岳相媲美,它像具有魔力的大师一样,吸引着无数人前去探访。
3.(直入主题式)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建筑工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之一。
4.(设问开头式)大家知道中国古代皇帝祭祀上天的地方在哪里吗?其实就在北京的天坛公园。
上面的“好开头”中,我喜欢第 种。我想这样写开头:
2
“上下两千余年,纵横十万余里”,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
好结尾
1.(首尾呼应式)听了我这么详细的介绍,你们一定对天坛公园向往不已了吧?事不宜迟,赶快行动起来,去游览一番,大饱眼福吧!
2.(总结全文式)柔美的丽江古城依旧保留着过去的风貌,一瓦一石、一草一木中体现着人工美与自然美的有机统一,令人心醉,令人向往。
3.(抒发情感式)长城,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4.(总结特点式)敦煌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上面的“好结尾”中,我喜欢第 种。我想这样写结尾:
4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生动地再现了秦朝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站在这里,仿佛能看到秦王朝的军队正跨越历史的长河威风凛凛地向我们走来。
搜集整理关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时,你们一定有许多感触。或对都江堰建造者的智慧感到敬佩,或看到苏州园林的美而感叹“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或对敦煌莫高窟的辉煌壁画产生无限感慨……请针对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感受,写一段话。
小试身手
由于福建土楼现在对外开放,院里摊贩云集,商业味道逐渐浓烈起来。从二层开始,立柱变得向不同方向倾斜,不知是时代悠久变形所致,还是当初就有寓意包含在建筑中。总之,这与建筑学的稳定性相悖,却百年屹立不倒,令人称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