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一 人体的呼吸(拔高训练)——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合集
1.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痰形成的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湿润和清洁吸入的空气
C.咽是气体与食物共同的通道
D.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吞咽是指食物经咀嚼而形成的食团由口腔运送入胃的动作或整个过程。如图为人体吞咽情况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鼻腔,②是喉,③是会厌软骨
B.在正常吞咽时,②只允许空气通过,不允许食物通过
C.③在正常呼吸时保持关闭状态,这样可以使呼吸顺畅
D.若吞咽时大声说笑,食物容易误入④,引起剧烈咳嗽
3.人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是高度统一的,下列关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说法有误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中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B.痰液的产生体现了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的清洁,它是在咽中产生的
C.北欧人鼻长,主要是有利于预热冷空气,这是一种适应
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
4.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代表气管,有软骨做支架,有利于气体交换
B.图中②代表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C.乙图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完成吸气
D.丙图施救过程利用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把异物冲出
5.某同学连续快速吹气球,吹一段时间后感到头晕,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呼吸肌过于剧烈运动,使呼吸中枢兴奋
B.呼吸肌过于剧烈运动,使呼吸中枢疲劳
C.吹气过长、吸气短促,吸入的新鲜空气少,使脑供养不足
D.吹气过长、吸气短促,呼出的二氧化碳少,体内二氧化碳多,抑制呼吸中枢
6.图甲、乙表示人体呼吸时的不同状态,图丙是肺容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态时,肋间肌和膈肌都舒张
B.由甲到乙,对应曲线ab、cd段
C.c点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D.b→c→d表示完成了两次完整的呼吸运动
7.电影《人在囧途》中王宝强救了一名老太太,用的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是通过用力冲击腹部和膈肌下的软组织而压迫到人体肺部,从而在气管和肺部之间的空气形成气流( )
A.急救时病人自己膈肌主动收缩,使肺内气体压力变大
B.急救时病人自己膈肌主动舒张,使肺内气体压力变小
C.急救时施救者压迫病人胸腔,使肺内气体压力变大
D.急救时施救者压迫病人胸腔,使肺内气体压力变小
8.雾化治疗是将药物变成雾状让患者吸进呼吸道及肺,通过雾化给药,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防止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关于雾化治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胸廓扩张时药物被吸入呼吸道及肺
B.呼气的过程中,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
C.药物吸入人体的过程中,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D.药物依次经过呼吸道的顺序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9.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B处,呼气时用手捏紧C处
B.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
C.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10.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如图为血液流经肺泡时的情况,其中①②③代表血管,a、b代表物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为静脉,其内流动着静脉血
B.②为动脉,其内流动着动脉血①
C.①内的b物质比②内的b物质多肺泡
D.a和b的出入只需穿过二层细胞
11.下图表示比较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吹气前,要对吹嘴进行消毒处理,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B.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
C.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且这种能力是无限的
D.实验结果说明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12.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多于二氧化碳含量
B.通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变为含氧和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C.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时,完成呼气过程
D.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13.“江河景色好,勿忘其中险。湖泊水平静,危险藏中间。暗流和漩涡,游泳不安全。堤岸多青苔,滑坠祸连连。放学早回家,父母心中惦。”这是教育我们的防溺水歌谣。溺水时,人体受阻碍的生理活动主要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14.我们每天要呼吸两万多次,呼吸时吸入的氧的最终去向是( )
A.构成组织细胞 B.到组织细胞处交换二氧化碳
C.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D.在组织细胞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5.探究吸烟的危害
为了更直观地认识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玻璃瓶、废笔筒、气球和橡皮膜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模拟吸烟的模型,多次向上推动橡皮膜,再放松橡皮膜,重复多次。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模型中,笔筒和气球分别模拟图二所示呼吸系统的①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此装置中利用的玻璃瓶模拟人体胸廓并不是最理想的材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模型的甲、乙两种状态中,模拟香烟烟雾随吸气进入肺部的是___________。人在此过程中,膈肌会_____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
(3)实验后,同学们发现面巾纸卷上、笔筒和气球内壁都附着了一些黄色黏稠的物质,可以想象吸烟者呼吸系统内的状态。你认为这些黏稠的物质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哪些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所示A气体表示___________,B气体表示___________。参考图三,你认为肺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2022年5月30日,世卫组织发布的报告《烟草:毒害我们的星球》揭示了烟草的危害。除(3)中所述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A正确。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黏液还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B正确。
C.咽是气体与食物共同的通道,C正确。
D.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D错误。
故选D
2.答案:D
解析:A、①鼻腔黏膜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不能对食物加热,故A错误。
B、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②咽在正常吞咽时,既允许空气通过,又允许食物通过,故B错误。
C、③会厌软骨在正常呼吸时保持张开状态,这样可以使呼吸顺畅,故C错误。
D、若吞咽时大声说笑,③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解析: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痰的产生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B错误。
4.答案:D
解析:D.丙图施救过程利用膈顶部上升,肺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把异物冲出,故D正确。故选D。
5.答案:C
解析:连续性的吹气球必然改变正常的呼吸节奏,导致呼气时间过长,吸入的新鲜空气少,就会头晕,吹气球需要一定力度,刺激了头晕现象的发生。故选:C。
6.答案:B
解析:A.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举,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图甲为吸气状态,此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A错误。B.由甲到乙为呼气状态;图丙中,曲线ab段、cd段时,肺容量减小,肺内气压升高,高于大气压,气体排出体外,进行呼气。因此,由甲到乙,对应曲线ab、cd段,B正确。C.c点时为吸气结束呼气还没开始的瞬间,此时即不吸气也不呼气,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C错误。D.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bc段时,肺容量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进行吸气;cd段时,进行呼气。因此,b→c→d表示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呼吸运动,D错误。故选B。
7.答案:C
解析: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喉上升,将喉门盖住。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以便进行呼吸,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此时,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随后。故选:C。
8.答案:C
解析:A.胸廓扩张时,肺内气压降低,外界气体进入肺,药物被吸入呼吸道及肺,A正确。
B.呼气时,隔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B正确。
C.药物吸入人体的过程中,隔肌处于收缩状态,C错误。
D呼吸道的组成按顺序排列应当是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因此药物依次经过呼吸道的顺序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D正确。
故选C。
9.答案:D
解析:D、乙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成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正确
10.答案:D
解析:AB.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输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静脉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运输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由分支血管流向主干血管,根据题图血流的方向判断:①为肺动脉血管,其内流动着静脉血;②为肺静脉血管,其内流动着动脉血,故AB错误。
C.①肺动脉血管中流动的是含氧气少、含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②肺静脉血管里流动的是含氧气丰富、含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所以①内的a二氧化碳比②内的a二氧化碳多,故C错误。
D.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需要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各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需要穿过两层细胞,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在吹气前,要对吹嘴进行消毒处理,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A项错误。吸气时,肋间肌和隔肌均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B项错误。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C项错误。人体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与吸人的空气相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项正确。
12.答案:B
解析:AD.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但是氧气含量多于二氧化碳含量,故AD正确。
B.通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变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故B错误。
C.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向下,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减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减小。这时,胸廓减小,肺随着回缩,肺的容积减小,肺内气压上升,肺内气体排出,完成呼气动作,故C正确。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肺泡内
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综上所述溺水者常常会因缺氧而危及生命,这是因为溺水直接影响到肺的通气。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A.构成组织细胞的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分、无机盐等,氧气不是构成组织细胞的物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氧气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与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到达组织细胞处与血红蛋白分离,扩散进组织细胞,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通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参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1)呼吸道;肺;玻璃瓶无法模拟胸廓前后、“玻璃瓶没有弹性”)
(2)乙;收缩;减小
(3)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作用(或呼吸道对空气的预热作用;呼吸道对空气的湿润作用
(4)氧气;二氧化碳;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5)吸烟会污染空气;吸烟会污染空气(吸烟有害他人的健康;在森林中吸烟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香烟烟雾会刺激口腔黏膜上皮;加工烟草产生的废气;被丢弃的烟蒂会污染环境)
解析:(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图一模型中。玻璃瓶不能伸缩,无法模拟胸廓前后。可见。
(2)呼气时,气体之所以能够进出于肺。呼气时肺缩小,气体出肺经由鼻孔排出。人在吸气的时候,胸腔体积变大,由于大气压强,完成吸气,图一模型的甲,模拟香烟烟雾随吸气进入肺部的是乙,膈肌会收缩。
(3)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可以保证空气顺畅通过,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可以温暖空气。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题干中,同学们发现面巾纸卷上。可见、湿润作用;不利于肺泡中的气体交换。
(4)图三中A气体由肺泡扩散到血液,表示氧气的扩散方向,表示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等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5)吸烟不仅会危害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也会污染环境。吸烟会污染空气;吸二手烟使人患肺癌的几率增大;乱扔烟头可能引发火灾,诱发口腔疾病、废水会污染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