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一、位置与范围1.地理位置: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①东海,东临②太平洋,南临③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M福建省相望。2.范围: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④澎湖列岛、⑤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3.6万千米2。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3.台湾海峡:全部位于大陆架上,北通东海,南接南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航线。澎湖列岛位于海峡东南部,扼海峡咽喉。1.台湾岛≠台湾省,台湾岛是台湾省的最大组成部分。2.台湾海峡本身属于东海,向南为南海。二、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1)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类型 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2/3) 平原(约占总面积的1/3)分布 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 台湾岛的西部沿海地区(2)地震多发区: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地区。2.气候:台湾岛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6—10月常受台风侵袭。3.河流:河流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浊水溪是岛内最长的河流,全长186千米。4.自然资源:台湾岛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樟、红桧、扁柏等。矿产资源多样,主要有煤、石油、金、铜、硫黄等。周围海域的水产资源也很丰富。三、发展中的经济1.农业:近年来,台湾省农牧业生产专业化、企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作物和甘蔗等经济作物比重逐步下降,水果、蔬菜与花卉等园艺作物比重迅速上升。2.工业:台湾省基本上建立了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很高。主要工业中心有③台北、④新竹、⑤台南等。3.交通运输业: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是台湾省最大的机场,主要港口有①高雄、②基隆等。4.旅游业:台湾省旅游业发达,现已成为其重要的经济支柱。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四、人口与城市1.人口: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山区和东部沿海地区。2.城市(1)台北市: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2)高雄市:台湾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3)台南市:台湾省最早兴起的城市。市内的赤嵌楼为台湾省著名的古迹。台湾省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台湾岛地形东高西低,东部是台湾山脉,西部为平原;东部是迎风坡,降水多,气候条件较好,但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台湾岛自然地理环境与工农业、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关系知识点1? 位置与范围(广东汕头校级期中)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应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台湾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位于我国东南沿海B.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C.包括台湾岛和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D.与其隔海相望甲省的简称是“闽”台湾省位于赤道以北,绝大部分位于赤道到25°N之间,属于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2.图中①②③④海域分别是(A)A.东海、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B.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南海C.台湾海峡、东海、南海、太平洋D.南海、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由图可知,①为东海,②为台湾海峡,③为南海,④为太平洋。知识点2? 自然地理环境(贵州黔西南期末)读台湾省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完成3~4题。3.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A.①地降水比②地多B.台湾岛最高的山是南岭C.台湾岛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③海峡西侧是贵州省①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②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A正确;台湾岛的最高峰是玉山,玉山也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排除B;台湾岛地处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排除C;③台湾海峡西侧是福建省,排除D。4.台湾岛的主要地形及台湾山脉的走向分别是(D)A.丘陵为主,南北走向B.丘陵为主,东北—西南走向C.山地为主,南北走向D.山地为主,东北—西南走向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台湾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福建厦门二模)台湾岛降水充沛,河流众多,但内河航运价值不高。读台湾岛降水分布图,完成5~7题。5.台湾岛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A.东多西少 B.平原多于山区C.北多南少 D.沿海多于内陆台湾岛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东部山区降水多于西部平原;图中台湾岛的年等降水量线沿南北方向延伸,说明台湾岛降水东西呈现差异,并不能得出台湾岛年降水量北多南少的结论;台湾岛四面环海,东部沿海年降水量多于内陆,但西部沿海年降水量少于内陆,因而不能得出台湾岛年降水量沿海多于内陆的结论。6.影响台湾岛降水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C)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沿山脉东侧的迎风坡爬升,易形成降水;而台湾岛西侧位于背风坡,不易形成降水,降水少。所以台湾岛东侧和西侧降水量的差异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7.台湾岛的河流航运价值不高,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有(B)①流程较短 ②水流湍急 ③结冰期长 ④水位变化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台湾岛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知识点3? 发展中的经济(广西南宁模拟)“新竹米粉”是台湾家喻户晓的食品。位于台湾岛西部沿海的新竹市有很多米粉厂,这里的气候对米粉晾晒非常有利,每年从中秋至次年清明,新做的米粉能够快速地晾干。下图为台湾岛自然环境示意图。完成8~9题。8.台湾岛盛产的粮食作物是(A)A.水稻 B.小麦C.大麦 D.土豆台湾气候湿热,物产丰富,盛产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因盛产稻米被称为“海上米仓”。9.新竹市从中秋到次年清明气候利于米粉晾晒,主要的原因是该地此时(D)A.纬度较低,气温高B.台风频繁,风力强C.靠近海边,海风比较大D.地处背风坡,空气干燥新竹市位于台湾省西北部,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空气干燥,利于米粉晾晒。读台湾经济发展历程示意表,完成10~11题。时间 主导产业 主要出口产品20世纪50年代 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脑20世纪60-90年代 出口加工工业 纺织服饰、玩具和日用电子消费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 高新技术产业 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10.台湾20世纪50年代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B)①劳动力充足 ②原材料丰富 ③海运便利 ④地形平坦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1.90年代以来,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台湾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因素是(A)A.科技力量雄厚B.海运交通便利C.劳动力资源丰富D.气候适宜,物产丰富知识点4? 人口与城市(河南安阳期末)下图为台湾岛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12~14题。12.台湾岛人口分布的特点是(D)A.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B.全岛均匀分布C.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D.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13.台湾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C)A.壮族 B.回族C.高山族 D.藏族14.台湾和福建的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妈祖。这说明了(C)A.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B.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C.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久远D.台湾居民全部是福建移民的后代(山东菏泽中考改编)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读台湾省的位置与范围图,完成15~16题。15.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分散于北纬25°40′~26°,东经123°~124°34′之间。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D)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16.祖国大陆是台湾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后盾,加强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有利于台湾(D)①输出大量的水果 ②输出大量的煤炭 ③输出大量的小麦 ④发展旅游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台湾省属于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的种植,不适合种植小麦。台湾省煤炭资源较贫乏,不可能向外大量输出。祖国大陆的市场非常大,对台湾省的热带水果需求量大,故台湾省加强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有利于台湾输出大量的水果。台湾省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加强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大陆广阔的客源可促进台湾省的旅游业发展。(山东菏泽中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下图为台湾省的地形图。据此完成17~18题。17.据图判断台湾岛地势特征时,应依据(D)①河流流向 ②河流长度 ③山脉走向 ④陆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据图判断台湾岛地势特征时,应依据河流流向、河流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由陆高可知,地势中东部陆高多在1 000米以上,西部地区陆高多在500米以下,①④正确;河流长度、山脉走向无法判断台湾岛地势特征。18.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位于图中(C)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北方向,对应丙处。19.(贵州黔东南中考)台湾岛有“东南盐仓”之称,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西部。下图为台湾岛示意图。据图分析,布袋盐场利于晒盐的条件有(B)①地处平原,地势平坦 ②气温高,蒸发量大 ③终年高温,降水稀少 ④处于背风坡,晴天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我国台湾岛的布袋盐场地处热带地区,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且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故①②④正确。终年高温,降水稀少不是台湾岛的气候特征,③错误。(甘肃武威中考)福州至台北的高速铁路是我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规划建设的一条重要线路。读台湾海峡位置示意图,完成20~21题。20.下列对我国台湾的描述,正确的是(B)A.台湾岛位于中纬度地区B.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C.台湾海峡连接黄海和南海D.台湾岛位于祖国大陆正南方读图可知,台湾省位于低纬度地区;台湾海峡连接东海和南海;台湾岛位于祖国大陆东南方,是我国的固有领土。21.以下不属于建设福台高速铁路意义的是(D)A.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B.促进海峡两岸贸易往来C.方便海峡两岸探亲访友D.取代两岸间的海洋运输福台高速铁路开通不能取代两岸间的海洋运输,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优缺点。22.(山东菏泽巨野县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2035去台湾》这首歌抒发了人们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尤其是“坐上动车去台湾,就在2035年”更是让人充满了无限期盼,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21—2035年)中,福州至台北的高速(或高铁)线路在规划之内。材料二 台湾岛铁路、城市分布图(图1)和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图(图2)。(1)根据图中信息,描述台湾省的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跨热带和亚热带。(2)福州至台北高速(或高铁)线路段已建成跨海桥梁,有专家认为B段建成海底隧道形式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受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小(台风暴雨大雾等);不会影响通航;促进两地经济发展(或文化交往)等。(3)如果福州至台北高速(或高铁)线路全线贯通,给两岸带来的有利影响是(D)A.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B.降低了两地间运输速度C.缩短了福州至厦门的距离D.加强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4)台湾岛的铁路线分布特点是环岛分布。请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原因城市和人口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客、货运量大。(5)根据图1中夏季风的风向分析,台湾岛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6)根据图2提供的信息,1952年以来台湾省的出口贸易结构有怎样的变化?农产品比重下降,工业产品比重上升。23.看到下图,可能比较陌生,别担心,只要相信自己,充分联系自己所学的知识,一定能做出来的,试试看!(一)分析过程:(1)仔细观察:该岛上铁路分布有何特点?沿海(呈环状)分布。(2)图中A、B两侧相比,人口密度较大的应是A处,C处是台湾海峡。(3)图2是该岛沿北回归线作的一幅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剖面线上气温状况的是③。图中甲、乙山坡与乙、丙山坡,降水较多的是乙、丙山坡。(4)猜想一下,该岛可能有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二)结论:通过以上探究,总结以下规律:(5)气温分布与地形的关系: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6)铁路布局与地形的关系:铁路多分布在地形平坦的地区。(7)铁路布局与人口的关系:铁路多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地区。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一、位置与范围1.地理位置: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① ,东临② ,南临③ ,西隔台湾海峡与M 省相望。2.范围:台湾省的主体是 ,还包括周围的④ 、⑤ 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3.6万千米2。 岛是中国第一大岛。3.台湾海峡:全部位于 上,北通 ,南接 ,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航线。澎湖列岛位于海峡 部,扼海峡咽喉。1.台湾岛≠台湾省,台湾岛是台湾省的最大组成部分。2.台湾海峡本身属于东海,向南为南海。二、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1)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类型 为主(约占总面积的2/3) (约占总面积的1/3)分布 台湾岛的 台湾岛的 地区(2)地震多发区:地处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地区。2.气候:台湾岛大部分属于 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 气候。每年6—10月常受 侵袭。3.河流:河流水流湍急,水能资源 。 是岛内最长的河流,全长186千米。4.自然资源:台湾岛森林资源丰富,盛产 、 、扁柏等。矿产资源多样,主要有 、石油、金、铜、硫黄等。周围海域的水产资源也很丰富。三、发展中的经济1.农业:近年来,台湾省农牧业生产 化、 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作物和 等经济作物比重逐步下降,水果、蔬菜与花卉等 作物比重迅速上升。2.工业:台湾省基本上建立了以 业为主体、以 产业为支柱、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对 依赖程度很高。主要工业中心有③ 、④ 、⑤ 等。3.交通运输业:台湾 国际机场是台湾省最大的机场,主要港口有① 、② 等。4.旅游业:台湾省旅游业发达,现已成为其重要的经济支柱。 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四、人口与城市1.人口:居民以 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是 族。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 和 部沿海地区。2.城市(1) 市: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2) 市:台湾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 。(3) 市:台湾省最早兴起的城市。市内的 为台湾省著名的古迹。台湾省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台湾岛地形东高西低,东部是台湾山脉,西部为平原;东部是迎风坡,降水多,气候条件较好,但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台湾岛自然地理环境与工农业、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关系知识点1? 位置与范围(广东汕头校级期中)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应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台湾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东南沿海B.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C.包括台湾岛和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D.与其隔海相望甲省的简称是“闽”2.图中①②③④海域分别是( )A.东海、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B.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南海C.台湾海峡、东海、南海、太平洋D.南海、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知识点2? 自然地理环境(贵州黔西南期末)读台湾省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完成3~4题。3.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降水比②地多B.台湾岛最高的山是南岭C.台湾岛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③海峡西侧是贵州省4.台湾岛的主要地形及台湾山脉的走向分别是( )A.丘陵为主,南北走向B.丘陵为主,东北—西南走向C.山地为主,南北走向D.山地为主,东北—西南走向(福建厦门二模)台湾岛降水充沛,河流众多,但内河航运价值不高。读台湾岛降水分布图,完成5~7题。5.台湾岛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东多西少 B.平原多于山区C.北多南少 D.沿海多于内陆6.影响台湾岛降水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7.台湾岛的河流航运价值不高,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有( )①流程较短 ②水流湍急 ③结冰期长 ④水位变化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知识点3? 发展中的经济(广西南宁模拟)“新竹米粉”是台湾家喻户晓的食品。位于台湾岛西部沿海的新竹市有很多米粉厂,这里的气候对米粉晾晒非常有利,每年从中秋至次年清明,新做的米粉能够快速地晾干。下图为台湾岛自然环境示意图。完成8~9题。8.台湾岛盛产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C.大麦 D.土豆9.新竹市从中秋到次年清明气候利于米粉晾晒,主要的原因是该地此时( )A.纬度较低,气温高B.台风频繁,风力强C.靠近海边,海风比较大D.地处背风坡,空气干燥读台湾经济发展历程示意表,完成10~11题。时间 主导产业 主要出口产品20世纪50年代 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脑20世纪60-90年代 出口加工工业 纺织服饰、玩具和日用电子消费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 高新技术产业 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10.台湾20世纪50年代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劳动力充足 ②原材料丰富 ③海运便利 ④地形平坦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1.90年代以来,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台湾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因素是( )A.科技力量雄厚B.海运交通便利C.劳动力资源丰富D.气候适宜,物产丰富知识点4? 人口与城市(河南安阳期末)下图为台湾岛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12~14题。12.台湾岛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B.全岛均匀分布C.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D.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13.台湾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A.壮族 B.回族C.高山族 D.藏族14.台湾和福建的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妈祖。这说明了( )A.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B.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C.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久远D.台湾居民全部是福建移民的后代(山东菏泽中考改编)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读台湾省的位置与范围图,完成15~16题。15.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分散于北纬25°40′~26°,东经123°~124°34′之间。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16.祖国大陆是台湾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后盾,加强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有利于台湾( )①输出大量的水果 ②输出大量的煤炭 ③输出大量的小麦 ④发展旅游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山东菏泽中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下图为台湾省的地形图。据此完成17~18题。17.据图判断台湾岛地势特征时,应依据( )①河流流向 ②河流长度 ③山脉走向 ④陆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8.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位于图中(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19.(贵州黔东南中考)台湾岛有“东南盐仓”之称,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西部。下图为台湾岛示意图。据图分析,布袋盐场利于晒盐的条件有( )①地处平原,地势平坦 ②气温高,蒸发量大 ③终年高温,降水稀少 ④处于背风坡,晴天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甘肃武威中考)福州至台北的高速铁路是我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规划建设的一条重要线路。读台湾海峡位置示意图,完成20~21题。20.下列对我国台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台湾岛位于中纬度地区B.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C.台湾海峡连接黄海和南海D.台湾岛位于祖国大陆正南方21.以下不属于建设福台高速铁路意义的是( )A.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B.促进海峡两岸贸易往来C.方便海峡两岸探亲访友D.取代两岸间的海洋运输22.(山东菏泽巨野县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2035去台湾》这首歌抒发了人们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尤其是“坐上动车去台湾,就在2035年”更是让人充满了无限期盼,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21—2035年)中,福州至台北的高速(或高铁)线路在规划之内。材料二 台湾岛铁路、城市分布图(图1)和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图(图2)。(1)根据图中信息,描述台湾省的纬度位置 。(2)福州至台北高速(或高铁)线路段已建成跨海桥梁,有专家认为B段建成海底隧道形式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 。(3)如果福州至台北高速(或高铁)线路全线贯通,给两岸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B.降低了两地间运输速度C.缩短了福州至厦门的距离D.加强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4)台湾岛的铁路线分布特点是 。请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原因 。(5)根据图1中夏季风的风向分析,台湾岛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6)根据图2提供的信息,1952年以来台湾省的出口贸易结构有怎样的变化?23.看到下图,可能比较陌生,别担心,只要相信自己,充分联系自己所学的知识,一定能做出来的,试试看!(一)分析过程:(1)仔细观察:该岛上铁路分布有何特点?(2)图中A、B两侧相比,人口密度较大的应是 处,C处是 海峡。(3)图2是该岛沿北回归线作的一幅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剖面线上气温状况的是 。图中甲、乙山坡与乙、丙山坡,降水较多的是 。(4)猜想一下,该岛可能有的粮食作物是 。(二)结论:通过以上探究,总结以下规律:(5)气温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6)铁路布局与地形的关系: 。(7)铁路布局与人口的关系: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2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 学生版.docx 8.2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