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1 溶液的酸碱性素养目标1.化学观念:通过阅读教材、科学史实,知道溶液具有酸碱性,知道酸碱指示剂的变色遵循一定规律,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2.科学思维:通过酸碱滴定实验及pH测定实验,能从变化和联系的视角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初步建立物质及其变化的相关模型,能根据物质的类别和信息提示预测其性质,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3.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测定,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对生产、生活及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提升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和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中展现的能力与品格。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溶液酸碱度的测定,加强学生对定量实验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教学难点: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区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教学过程【情境导入】300多年前,波义耳在做化学实验时不慎将盐酸飞溅到紫罗兰的花瓣上,发现紫色的花瓣变红了。他进而发现紫罗兰花瓣遇其他酸性溶液也都会变为红色,遇碱性溶液则变为蓝色。思考:能否用紫罗兰花瓣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呢?还有哪些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呢?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区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提出问题1.在生活中,你接触和听说过哪些酸和碱?2.如何确定这些物质是酸还是碱?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结合生活、生产讨论归纳。实验活动【实验8-1】溶液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稀盐酸 变红色 不变色石灰水 变蓝色 变红色实验结论稀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石灰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实验8-2】溶液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苹果片 变红色 不变色稀氢氧化钾 变蓝色 变红色稀硫酸 变红色 不变色稀硝酸 变红色 不变色稀氢氧化钠 变蓝色 变红色实验结论1.通过稀氢氧化钾溶液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碱性物质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的结论。2.通过苹果片、稀硫酸和稀硝酸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酸性物质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的结论。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像石蕊和酚酞这些能跟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归纳总结 以投影形式展现,可配适当图片或视频。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提出问题 生活中除了紫罗兰,某些红色或紫色的花瓣和果实的汁液是不是也可以作指示剂呢?你能设计一个方案试试吗?家庭小实验 自制酸碱指示剂实验步骤 采料 提液 实验收集不同颜色的花瓣和紫甘蓝叶,取适量分别研碎 用水和酒精(体积比为1:1)浸泡,过滤,取液备用 将色素提取液分别滴入白醋、石灰水、蒸馏水中,观察颜色变化编号 花瓣(叶)名称 花瓣(叶)汁的颜色 在酸性溶液中的颜色 在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在中性溶液中的颜色(1) 紫甘蓝叶 紫色 红色 绿色 紫色(2) 玫瑰花 红色 红色 棕黄色 红色(3) 胡萝卜 黄色 黄色 黄色 黄色实验结论紫甘蓝叶和玫瑰花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而胡萝卜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因为它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颜色都没有变化,无法通过颜色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探究点二 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提出问题下列物质呈酸性还是碱性?哪种更酸?(图片以投影形式展现)酸碱指示剂可以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有没有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酸碱度)的方法呢?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了解溶液酸碱度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 以投影形式展现,可配适当图片或视频。1.pH的定义:化学上用 pH 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pH 数值一般在0~14之间。可用pH试纸或pH计测量。2.pH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1)pH小于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2)pH等于7,溶液显中性;(3)pH大于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3.溶液pH的测定。(1)简便方法是使用pH试纸。操作: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试样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上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测得待测液的pH。(2)为了比较精确的测定溶液的 pH,我们可以用酸度计或pH传感器来测量。教学拓展(1)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时,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否则可能会影响溶液pH的测定结果。(2)不能将pH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溶液中,会污染试剂。(3)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一般为整数。(4)理解:①酸性溶液是指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水溶液;同理碱性溶液是指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水溶液。②酸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pH升高,但pH不会大于7,因为稀释后的溶液仍为酸溶液;同理,向碱溶液中加水稀释时,溶液pH降低,但pH不会小于7,因为稀释后的溶液仍为碱溶液。【实验8-3】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下列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待测溶液 食醋 石灰水 洗涤剂 橙汁pH 3 12 10 4探究点三 常见物质的pH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实验8-4】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分组准备 收集检验样品:白醋、牛奶、肥皂水、洗涤液、洗发剂、厨房洗洁精、卫生间清洁剂、西瓜汁、西红柿汁、橘子汁、苹果汁开始实验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观察现象实验结果被测样品 白醋 牛奶 肥皂水 洗涤液 洗发剂 厨房洗洁精 卫生间清洁剂 西瓜汁 西红柿汁 橘子汁 苹果汁pH 2 6 9 10 7 8 1 5 4 3 4探究点四 pH与生命活动酸碱度与人体健康人的体液都有一定的pH范围。(如:在人群拥挤室内久待,人体血液二氧化碳增多,pH 会降至 7.3 以下,引发头晕、恶心等症状。胃液 pH 处于 0.9 至 1.5,呈酸性,利于食物消化。)酸碱度与农业生产(多媒体展示部分农作物所需适宜的pH)农作物要正常生长也要求环境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可以利用草木灰、熟石灰等物质调节土壤的酸碱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环境。【板书设计】8.1 溶液的酸碱性一、区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2.变色规律。3.用酸碱指示剂可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二、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1.pH的范围:0~14。2.pH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溶液的pH 溶液的酸碱性<7 酸性溶液=7 中性溶液>7 碱性溶液pH>7时,pH越大,碱性越强;pH<7时,pH越小,酸性越强3.pH试纸的使用方法。三、常见物质的pH四、pH与生命活动作业布置 请完成《学练优》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本节课从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演示得出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后,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探究识别酸或碱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在实践中探究、分析、归纳、迁移,促进化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不足之处 在演示酸碱指示剂变色时,颜色的变化和理论的不太一样,紫色石蕊溶液遇碱变蓝的效果不理想;另外,学生在汇报探究实验结果时,语言表述方面也有所欠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