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2.3 常见的碱 碱溶液的化学性质素养目标1.化学观念:通过阅读教材、教材实验,知道物质具有多样性,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认识几种常见的碱,建立性质与用途的关系。2.科学思维:通过对碱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认识研究物质性质常采用观察、实验及归纳概括、分析解释等科学方法,形成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建构模型并推测物质及其变化的思维能力。3.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碱的性质及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并合理利用;发展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保持对化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2.教学难点:碱的通性及区分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方法;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人类社会除了需要酸,同样也离不开碱,你知道哪些碱?它们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常见的碱提出问题1.在学习和生产、生活中了解的碱有哪几种?它们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呢?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用途?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归纳总结重要的碱及其主要用途名称 化学式 主要用途氢氧化钙 Ca(OH)2 作建筑材料,制漂白粉,处理污水,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氢氧化钠 NaOH 制肥皂、洗涤剂,用于造纸、纺织工业、炼制石油1.氢氧化钙俗称 熟石灰或消石灰水溶液 水溶液是我们常用来检验CO2的澄清石灰水。制备 “千锤万凿出深山”→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烈火焚烧若等闲”→CaCO3CaO+CO2↑(CaO生石灰的主要成分)“粉身碎骨浑不怕”→CaO+H2O===Ca(OH)2(反应时放出大量热,甚至能将放在石灰中的生鸡蛋煮熟。——可用来做松花蛋)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俗名叫苛性钠、火碱或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布或纸巾等擦干,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常见的碱还有: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实验8-9】认识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实验操作 现象 说明氢氧化钠有何性质(1)取少量固体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吸水性(2)取少量固体氢氧化钠放在试管中,加水振荡,观察它的水溶性,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温度变化情况。 烧杯中的氢氧化钠逐渐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烫 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注: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因此,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课堂讨论NaOH固体易潮解,实验室应如何保存?可利用该性质作什么用途?(密封保存;可用作中性或碱性气体的干燥剂,如:H2、O2、CO、CH4、NH3等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探究点二 碱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1.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遇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讨论交流 回忆前面所学知识,讨论碱的相关化学性质。归纳总结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加紫色石蕊溶液 加无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变蓝 变红氢氧化钙溶液 变蓝 变红结论: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实验8-10】回顾 链接《化学》第五单元5.3 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H2O(碱) (非金属氧化物) (盐) (水)实验 两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一支倒插人水中,另一支倒插人氢氧化钠溶液中,摆动试管。实验记录 现象:两支试管的液面均上升,右边液面上升比左边试管液面上升的高。右图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实验结论 碱的化学共性: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分析解释[实验8-10]中什么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你还能设计其他实验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吗?(右边试管的液面高于左边试管的液面;向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反思评价因为NaOH溶液和CO2反应没有沉淀等明显现象,因此实验室不用NaOH 溶液检验CO2,而用澄清石灰水。小结碱的化学性质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能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如:NaOH+HCl=NaCl+H2O家庭小实验 制作叶脉书签方法步骤:选叶→碱煮→清刷→美化【板书设计】第3课时 常见的碱 碱溶液的化学性质一、几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二、碱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3.与盐溶液反应4.与酸反应作业布置 请完成《学练优》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本节课教学贴近生活,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以趣味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诱人深思,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不足之处 有部分学生对生产、生活中碱的相关应用了解较少,课前准备不充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