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3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课件(共4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4.3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课件(共40张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4.1-4.3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P101)
一、转基因成果
1.转基因微生物
⑶成果:
对微生物的基因改造是基因工程中研究最早、最广泛和取得实际应用成果最多的领域。
⑵优点:
微生物具有生理结构和遗传物质简
单、生长繁殖快、对环境因素敏感、容
易进行遗传物质操作等优点。
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P101)
一、转基因成果
1.转基因微生物
⑴地位:
①减少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
②构建高产、优质的基因工程菌生产氨基酸是目前工业化生产氨基酸的重要途径。
③基因工程菌生产药物几乎涉及各种类型疾病的治疗。
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P101)
一、转基因成果
2.转基因动物
⑴将生长激素基因、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等转入动物体内,培育了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禽、家畜。
⑵将某些抗病毒的基因转入动物体内,培育了抵抗相应病毒的动物新品种。
⑶建立某些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模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研究该疾病的致病机制和开发治疗药物提供依据。
普通番茄(左)和转基因耐储藏番茄(右)
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P101)
一、转基因成果
3.转基因植物
⑴研究成果:
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大批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耐储藏等新性状的作物。
⑵举例:转基因耐储藏番茄
转基因技术
抑制乙烯形成酶的活性
乙烯生成量降低
延长了番茄的储藏期
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P101)
转基因成果
转基因微生物
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植物
硕果累累的转基因成果在带给人们喜悦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关注转基因的安全性问题。实际上,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就是伴随着质疑、担忧甚至反对的声音而不断发展的。
二、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
【辩论会】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
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P101)
三、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1.转基因产品上市要求
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由这项技术研发出来的产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安全性评价,符合相应标准后才能上市。
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P101)
三、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2.如何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①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诋毁科学创新、造谣惑众,而是需要以完备的相关科学知识为基础,即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
②应该看到人们的观点受到许多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③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进行思考和辩论。
④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P101)
我国还成立了专门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即维护了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又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转基因技术和已经上市的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006年《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安全检查指南》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2002年《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2001年《农业转基因工程生物管理条例》
1996年《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1993年《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三、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3.我国针对转基因技术的方针
转基因标签
非转基因标签
练习与应用
1. 当面对日常生活中与转基因技术有关的话题时,我们需要理性地表明观点和参与讨论。下 列不属于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的是( )
A. 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思考转基因技术的影响
B. 只要有证据表明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C. 要看到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的差异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有不同的看法
D. 要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
B
练习与应用
2. 我国为保证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颁布相关的法规
B. 制定相关的技术规程
C. 减少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发
D. 成立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
C
练习与应用
二、以下内容摘自网络某论坛。可食用的转基因作物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⑴与传统作物的味道不同,例如,传统的玉米略带甜味,而现在流行的转基因甜玉米的甜度非常高,像加了蜜一样;
⑵与传统作物的色彩不同,如彩椒、紫薯;
⑶凡是害虫喜欢吃的作物都是非转基因的,而没有害虫或很少有害虫吃的作物,绝对是转基因的。
请你辨析上述说法的可靠性。
不能用口味、颜色或大小等指标来判断一种作物是否是转基因作物。天然植物本来就多种多样,不同品种杂交就可能出现新的性状。如甜玉米、彩椒、紫薯等都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的,培育过程中并没有用到转基因技术。
也不能用害虫是否喜欢吃或有没有害虫吃来判断一种作物是否是转基因作物,因为不同转基因作物转入的基因是不同的,如果转入的是抗虫基因,那么目标害虫可能会被杀死;如果转人的并非抗虫基因,那么转基因作物在预防虫害方面就不会有特殊的作用。综上所述,习题中摘选的网络上的说法都不可靠。
第2节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P106)
一、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
1.生殖性克隆
指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独
立生存的新个体。
2.治疗性克隆
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
定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用
它们来修复或替代受损的细
胞、组织和器官,从而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
治疗性克隆 生殖性克隆
目的
处理方式
水平
联系
第2节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P106)
一、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
治疗人类疾病
用于生育,产生新个体
获得早期胚胎主要用于获得胚胎干细胞,再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出所需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获得早期胚胎需通过胚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成个体
细胞水平
个体水平
无性繁殖,产生新个体、新组织,遗传物质相同
赞成
反对
你支持生殖性克隆吗?
对生殖性克隆人研究的不同见解
①生殖性克隆是一项科学研究,有内在的发展规律,社会应该允许科学家研究。
②虽然现在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不能接受,但是人的观念是可以的改变的。
伦理方面:
①生殖性克隆有违人类尊严。
②生殖性克隆是人为地制造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严重地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是克隆技术的滥用。
技术方面:克隆技术还不成熟,构建重构胚成功率低,胚胎移植到母体子宫后着床率低、流产率高、胎儿畸形率高和出生后死亡率高等。
支持(少数)
反对(大多数)
第2节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P106)
二、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1.我国对待生殖性克隆人的态度
“四不原则”
2002年2月和9月,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制定《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国际公约》特委会和工作组会议上,我国代表团指出,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制定该公约,坚决反对克隆人,不允许进行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不赞成
不允许
不支持
不接受
第2节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P106)
二、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2.原因
①社会角度:克隆人只是某些人出于某种目的制造的”产品”,没有”父母”,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心理上受到伤害。
②健康角度:由于技术问题,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克隆人。
③家庭角度:克隆人的家庭地位难以认定,这可能使以血缘为纽带的父子、兄弟和姐妹等人伦关系消亡。
④伦理角度:生殖性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一些有关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的伦理道德观念。
⑤尊严角度:生殖性克隆人是对人类尊严的侵犯。
⑥进化角度:生殖性克隆人破坏了人类基因多样性的天然属性,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进化。
复习回顾:iPS细胞
干细胞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虽然将干细胞用于临床治疗还面临一些问题,如存在导致肿瘤发生的风险,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干细胞将在再生医学、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检测等领域发挥大作用。
第2节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P106)
三、警惕用新技术研究生殖性克隆人
1.干细胞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可能会涉及克隆人研究:
⑴外国科学家用4种转录因子诱导人的成纤维细胞转变成为iPS细胞。
⑵我国科学家用4种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转变成为iPS细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用特定的转录因子诱导iPS细胞可能带来的致癌风险。
⑶科学家已经成功用iPS细胞克隆出了活体小鼠。
试想:如果将小鼠的iPS细胞换成人的iPS细胞,不就可以克隆人了吗?
第2节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P106)
三、警惕用新技术研究生殖性克隆人
2.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引起了伦理方面的担忧:
⑴国外部分科学家和企业家希望合成人类整个基因组。
⑵支持者认为这将培育出用于移植的人体器官,还会加速疫苗的研发,反对者认为这可能造出“无父母”人类或者拥有相同基因组的“克隆人”。
资料分析:设计试管婴儿是指在试管婴儿培育的技术基础上,在早期胚胎移入母体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有选择地把胚胎植入母体子宫,以达到生出所需类型婴儿的一种技术手段。
1.3 传统发酵技术
思考·讨论
Q1.结合上图分析,与试管婴儿培育过程相比,设计试管婴儿多了哪几个过程?
取早期胚胎细胞,对早期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即图中③④过程。
资料分析:设计试管婴儿是指在试管婴儿培育的技术基础上,在早期胚胎移入母体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有选择地把胚胎植入母体子宫,以达到生出所需类型婴儿的一种技术手段。
1.3 传统发酵技术
思考·讨论
Q2.假如有一对夫妇为生男孩而提出做设计试管婴儿的申请,你觉得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不合理,这是对试管婴儿技术的滥用,设计试管婴儿的性别会破坏自然状态的性别比例,有悖于伦理道德。
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的比较
项目 设计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
技术手段
实践应用
联系 胚胎移植前
需要进行遗传学诊断
不需要
进行遗传学诊断
解决不孕不育问题
用于白血病、致命贫血病等疾病的治疗等
二者都是体外受精,体外进行早期胚胎发育,再进行胚胎移植,生殖方式都为有性生殖
对设计试管婴儿的争论
观点 理由
不符合 伦理道德 ①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②早期的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的胚胎,无异于“谋杀”
③有人会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例如,将此技术用于设计婴儿性别等
符合 伦理道德 ①设计试管婴儿是为了救人,是救治患者的最好、最快捷的方法之一
②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
③脐带血是试管婴儿的“身外之物”
2.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的比较
归纳提升
P81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既有相同点,又有本质的区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涉及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B.前者为了产生新个体,后者为了治疗疾病
C.前者面临伦理问题,后者不会面临伦理问题
D.我国允许生殖性克隆动物,但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C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2.下列有关生殖性克隆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殖性克隆人能丰富人类基因的多样性
B.可以运用重组DNA技术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研究
C.虽然生殖性克隆人存在伦理问题,但克隆技术已经成熟
D. 我国政府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D
第3节 禁止生物武器(P106)
1.种类
致病菌类
病毒类
生化毒剂类
波特淋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等
天花病毒等
肉毒杆菌毒素等
第3节 禁止生物武器(P106)
2.特点
成本低、使用方法简单
致病
能力强
1
有一定的潜伏期
5
攻击
范围广
2
6
传播
途径多
3
不易被发现
难以防治
4
特点
第3节 禁止生物武器(P106)
3.传播途径
直接
通过食物
生活必需品
带菌昆虫
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
人、畜体内
侵入
散布
第3节 禁止生物武器(P106)
4.对生物武器的威胁,不能掉以轻心
①细菌武器、生化毒剂的威胁:
国家以科学研究为名,进行细菌武器、生化毒剂的研究和储存,如生产和储存传染性极强、致死率极高的炭疽杆菌,保存着天花病毒毒株等。
②新型致病菌的威胁: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后,使得制造各种新型的致病菌成为可能。(如:新型鼠痘病毒、改造过的蜡状杆菌、改造过的流感病毒)
第3节 禁止生物武器(P106)
4.对生物武器的威胁,不能掉以轻心
③《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彻底销毁生物武器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期望。1972年4月,苏联、美国、英国分别在其首都签署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该公约与1975年3月生效,1984年11月,我国也加入了这一共约。
④我国对生物武器的态度:
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支持《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宗旨和目标,全面、严格履行公约义务,支持不断加强公约的约束力,并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生物武器等各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