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三课时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三课时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第三课时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标内容 知能目标 核心素养
3.2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1.通过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激进的观点,理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通过正反两方面事例,理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科学精神:通过对两种激进观点的评析,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
INCLUDEPICTURE"必备知识.TIF"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1.反对两种激进观点
(1)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
(2)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
2.保持开放的心态
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1.原因
(1)必要性: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2)重要性: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2.要求: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INCLUDEPICTURE"核心素养.TIF"
议题一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素养目标:结合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的相关背景材料,理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提高辨析和评价能力,培育科学精神。
INCLUDEPICTURE"情景探究.TIF"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化,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大势下,我们一方面应当以平等开放的姿态对待其他文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取人之长为己所用;另一方面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文化中的中西差异,积极吸取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一切文化思想,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探究1 对待外来文化,坚持以洋为美、以洋为尊,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是一种什么观点?
提示 这是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探究2 上述材料主要告诉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提示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一方面,要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两种错误观点;另一方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汲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INCLUDEPICTURE"重难突破.TIF"
1.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走出误区 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和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都是错误的
正确心态 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
具体措施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文化,积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2)要有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盲目接受任何思想文化,坚守文化底线,坚定文化立场,反对全盘西化的错误。
INCLUDEPICTURE"典例印证.TIF"
1.《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体现的道理是(  )
A.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引进外来文化能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C.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答案 C
2.《梁祝》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在音乐中贯穿了自己民族的风格,并吸取了西方音乐的特点,成为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这充分说明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  )
①积极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积极学习、交流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尊重外来文化,要反对“封闭主义”,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答案 A
议题二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素养目标:以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为情境,理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调动相关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
INCLUDEPICTURE"情景探究.TIF"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了新高度。
探究1 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对我们进行文化建设有何启示?
提示 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外来文化不能无条件地照搬,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探究2 古代中华文化发展以儒家为主导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INCLUDEPICTURE"重难突破.TIF"
1.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1)“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和要求,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分析鉴别,扬抑取舍,丰富和发展我们正在建设的新文化。
(2)“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体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目标,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以丰富、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它们不仅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学习西方文化的先进成果。西方文化虽然有现代化的内容,但却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因此必须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标准,经过三层“过滤”。首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对其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其次,那些经过鉴别的优秀文化成果,要把对它们的利用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最后,对于一些外来文化的优秀内容,要使它与中国当代文化融为一体,所以,还应对它进行一番中国民族文化的消化和改造,使之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外来的优秀文化才能达到“洋为中用”。
2.文化交流借鉴要立足国情
(1)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在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2)历史已经证明:那些没有民族个性和特色的文化,那些照搬照抄、亦步亦趋的文化,是没有前途的。
INCLUDEPICTURE"典例印证.TIF"
3.“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
①要以开放的心态包容一切文化 ②不断消除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和竞争 ③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4.中国画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中国画包含丰富的儒家、道家和禅宗思想,讲求的是笔墨韵味,追求的是意境。在近代中国画的革新运动中,有人借西洋画改造中国画,提高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也有人过分模仿西方绘画技法,秉承西洋画的观念,丟掉中国画的灵魂。这启示我们(  )
①革新中国画需要坚持“扬弃”的观点 ②革新中国画应全面实行西洋画的绘画技法 ③要将西洋画的特色技法融入中国画的灵魂之中 ④要将借鉴西方绘画技法作为革新中国画的主要方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INCLUDEPICTURE"知网概览.TIF"
INCLUDEPICTURE"Z88.TIF"INCLUDEPICTURE"学业质量.TIF"
1.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无论在哪方面都不如西方文化,我们应该放下盲目自大的架子,死心塌地地学习西方文化。这种观点(  )
A.没有把握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
B.全面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C.割裂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D.没有看到中西方文化间的联系
答案 B
2.作为儒家学说经典的《论语》《礼记》等传入西方,启示和鼓舞了西方启蒙思想家。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
B.中国传统文化得到西方的广泛认同
C.中华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D.文化发展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答案 C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B.吸收外来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
C.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D.要立足传统文化,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答案 A
4.可乐总被人们当作美国文化符号,“可乐在美国就是饮料,但在中国,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给它扩张了很多中国化的用法。比如感冒了,用可乐煮个姜丝,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中药用,这个在美国没有吧!”这说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  )
A.会给民族文化带来冲击
B.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C.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改造了中国落后文化
答案 C
5.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坚持中西医并重,有利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健康权益的维护。
中医药从古至今在人们生活中形成的顺应天时自然、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和经验,与现代社会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理念高度契合。要古为今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化,担起服务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的时代使命。
坚持中西医并重,必须推动中医与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分别来源于东西方文化的中医和西医,其各自短长愈显互补,而将中西医优势汇聚、提供最佳医疗养生保健方案,无疑是保护生命健康的最理想境界。针对西医的短处,应当发挥中医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和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如何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答案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面向世界,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汲取西医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在与西医文化的融合中发展。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自觉承担传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责任。INCLUDEPICTURE"课时作业A.TIF"
一、选择题
1.始建于唐武则天年间的泉州开元寺,集中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艺术,还有印度教题材和风格的石柱,西亚风格的狮子浮雕,欧洲风格的有翼天使式的飞天,体现了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这一史实表明(  )
A.对外来文化要全面吸收、合理利用
B.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C.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D.要以开放心态对待外来文化
答案 D
2.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旗袍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服装设计师在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新式时装。旗袍的设计思路说明,文化创新要(  )
A.敢于摒弃传统,不断推陈出新
B.善于面向世界,不断否定自身
C.敢于破旧立新,做到雅俗共赏
D.善于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合璧
答案 D
3.近年来,我国的动漫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像《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动漫作品,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动漫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应提高文化竞争力,加强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立足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发展文化 ③借鉴吸收国外各种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④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优秀文化,发展我国动漫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指出了新时代推动文化建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坚持以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 ②“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 ③“不忘本来”就是要对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全盘继承 ④“面向未来”就是要创新发展,开辟中华文化新境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对人类创造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我们应该吸收借鉴,但不能把一种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当成‘唯一准则’,不能企图用一种模式来改造整个世界,否则就容易滑入机械论的泥坑。”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
①赋予了中外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②文化交流要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
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吸收外来文化
④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要立足国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
①就是要反对“守旧主义”倾向 ②要求我们抵制外来文化 ③是我们彰显文化自信的体现 ④可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7.“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左传》中的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应(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 ②重视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面向世界,吸收借鉴其他文明优秀成果 ④推动文化发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 D
8.唐朝西域音乐对民族音乐的影响很大,宫廷专有高昌乐。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产生了影响。天主教传教士来华的同时带来了科技和宗教。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相对,外来文化作用于本地文化的过程既是文化入侵的过程,同时也是同化和改造的过程。无论外来文化形态如何,其对本土文化均会具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对此,我们正确的态度是(  )
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③要立足本国国情,避免盲目照搬照套 ④坚决抵制外来文化影响,维护民族文化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9.《图兰朵》以京剧艺术为本体,融合了中西方戏剧、音乐元素,丰富的表现手段、高难度的表演技巧以及华美的服饰布景,深深吸引着现场观众。这表明(  )
①商业运营是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 ②文化交流效果取决于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程度 ③只有立足本来、吸收外来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④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既汲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又借鉴了国外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更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求。这说明(  )
①推动文化发展需要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 ②文化发展应立足于人民实践中形成的智慧 ③吸收外来文化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实现相互交流与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11.以莫高窟佛教艺术和藏经洞文物为代表的敦煌文化和艺术,是在丝绸之路千余年发展演变下,由来自中国、印度、希腊、中亚和西亚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种文化不断交流融汇,进而创新形成古代人类文化、艺术硕果。这启示我们(  )
①坚持文化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 ②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促进文化交流,减少文化差异 ④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12.现代芭蕾舞剧《牡丹亭》是通过西方古典芭蕾舞与中国昆曲音乐的巧妙结合,采用西方艺术传播中国文化的形式,由中央芭蕾舞团携交响乐团共160人组成的强大阵容来完整演绎。《牡丹亭》的成功演绎表明(  )
①文化交流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②艺术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艺术创新必须是引进与输出的统一
④艺术在文化交流、借鉴中相互学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13.“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表明(  )
①民族文化是本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立足中国国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④文化全面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4.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结合“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根据材料分析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答案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③通过文化交流与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④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⑤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7张PPT)
课标内容 知能目标 核心素养
3.2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1.通过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激进的观点,理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通过正反两方面事例,理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科学精神:通过对两种激进观点的评析,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
必备知识梳理案
1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1.反对两种激进观点
(1)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______________。
(2)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____________。
2.保持开放的心态
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复古主义
全盘西化论
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1.原因
(1)必要性: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2)重要性: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______________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2.要求:应当坚持“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为我所用,坚守______________,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中国具体国情
洋为中用
以我为主
中华文化立场
核心素养探究案
议题一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2
议题二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素养目标:结合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的相关背景材料,理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提高辨析和评价能力,培育科学精神。
· 情景探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化,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大势下,我们一方面应当以平等开放的姿态对待其他文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取人之长为己所用;另一方面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文化中的中西差异,积极吸取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一切文化思想,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探究1 对待外来文化,坚持以洋为美、以洋为尊,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是一种什么观点?
提示 这是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探究2 上述材料主要告诉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提示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一方面,要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两种错误观点;另一方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汲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重难突破
1.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走出误区 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和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都是错误的
正确心态 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
具体措施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文化,积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2)要有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盲目接受任何思想文化,坚守文化底线,坚定文化立场,反对全盘西化的错误。
· 典例印证
C
1.《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体现的道理是(  )
A.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引进外来文化能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C.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
2.《梁祝》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在音乐中贯穿了自己民族的风格,并吸取了西方音乐的特点,成为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这充分说明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  )
①积极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积极学习、交流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尊重外来文化,要反对“封闭主义”,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素养目标:以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为情境,理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调动相关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
· 情景探究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了新高度。
探究1 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对我们进行文化建设有何启示?
提示 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外来文化不能无条件地照搬,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探究2 古代中华文化发展以儒家为主导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重难突破
1.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1)“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和要求,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分析鉴别,扬抑取舍,丰富和发展我们正在建设的新文化。
(2)“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体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目标,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以丰富、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它们不仅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学习西方文化的先进成果。西方文化虽然有现代化的内容,但却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因此必须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标准,经过三层“过滤”。首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对其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其次,那些经过鉴别的优秀文化成果,要把对它们的利用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最后,对于一些外来文化的优秀内容,要使它与中国当代文化融为一体,所以,还应对它进行一番中国民族文化的消化和改造,使之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外来的优秀文化才能达到“洋为中用”。
2.文化交流借鉴要立足国情
(1)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在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2)历史已经证明:那些没有民族个性和特色的文化,那些照搬照抄、亦步亦趋的文化,是没有前途的。
· 典例印证
3.“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
①要以开放的心态包容一切文化 ②不断消除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和竞争 ③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4.中国画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中国画包含丰富的儒家、道家和禅宗思想,讲求的是笔墨韵味,追求的是意境。在近代中国画的革新运动中,有人借西洋画改造中国画,提高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也有人过分模仿西方绘画技法,秉承西洋画的观念,丟掉中国画的灵魂。这启示我们(  )
①革新中国画需要坚持“扬弃”的观点 ②革新中国画应全面实行西洋画的绘画技法 ③要将西洋画的特色技法融入中国画的灵魂之中 ④要将借鉴西方绘画技法作为革新中国画的主要方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 知网概览
学业质量落实案
3
B
1.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无论在哪方面都不如西方文化,我们应该放下盲目自大的架子,死心塌地地学习西方文化。这种观点(  )
A.没有把握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
B.全面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C.割裂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D.没有看到中西方文化间的联系
C
2.作为儒家学说经典的《论语》《礼记》等传入西方,启示和鼓舞了西方启蒙思想家。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
B.中国传统文化得到西方的广泛认同
C.中华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D.文化发展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B.吸收外来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
C.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D.要立足传统文化,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C
4.可乐总被人们当作美国文化符号,“可乐在美国就是饮料,但在中国,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给它扩张了很多中国化的用法。比如感冒了,用可乐煮个姜丝,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中药用,这个在美国没有吧!”这说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  )
A.会给民族文化带来冲击
B.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C.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改造了中国落后文化
5.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坚持中西医并重,有利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健康权益的维护。
中医药从古至今在人们生活中形成的顺应天时自然、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和经验,与现代社会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理念高度契合。要古为今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化,担起服务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的时代使命。
坚持中西医并重,必须推动中医与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分别来源于东西方文化的中医和西医,其各自短长愈显互补,而将中西医优势汇聚、提供最佳医疗养生保健方案,无疑是保护生命健康的最理想境界。针对西医的短处,应当发挥中医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和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如何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答案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面向世界,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汲取西医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在与西医文化的融合中发展。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自觉承担传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责任。
课时作业巩固案
4
D
一、选择题
1.始建于唐武则天年间的泉州开元寺,集中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艺术,还有印度教题材和风格的石柱,西亚风格的狮子浮雕,欧洲风格的有翼天使式的飞天,体现了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这一史实表明(  )
A.对外来文化要全面吸收、合理利用
B.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C.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D.要以开放心态对待外来文化
D
2.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旗袍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服装设计师在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新式时装。旗袍的设计思路说明,文化创新要(  )
A.敢于摒弃传统,不断推陈出新
B.善于面向世界,不断否定自身
C.敢于破旧立新,做到雅俗共赏
D.善于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合璧
C
3.近年来,我国的动漫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像《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动漫作品,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动漫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应提高文化竞争力,加强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立足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发展文化 ③借鉴吸收国外各种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④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优秀文化,发展我国动漫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指出了新时代推动文化建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坚持以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 ②“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 ③“不忘本来”就是要对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全盘继承 ④“面向未来”就是要创新发展,开辟中华文化新境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对人类创造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我们应该吸收借鉴,但不能把一种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当成‘唯一准则’,不能企图用一种模式来改造整个世界,否则就容易滑入机械论的泥坑。”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
①赋予了中外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②文化交流要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
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吸收外来文化
④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要立足国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
①就是要反对“守旧主义”倾向 ②要求我们抵制外来文化 ③是我们彰显文化自信的体现 ④可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D
7.“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左传》中的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应(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 ②重视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面向世界,吸收借鉴其他文明优秀成果 ④推动文化发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B
8.唐朝西域音乐对民族音乐的影响很大,宫廷专有高昌乐。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产生了影响。天主教传教士来华的同时带来了科技和宗教。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相对,外来文化作用于本地文化的过程既是文化入侵的过程,同时也是同化和改造的过程。无论外来文化形态如何,其对本土文化均会具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对此,我们正确的态度是(  )
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③要立足本国国情,避免盲目照搬照套 ④坚决抵制外来文化影响,维护民族文化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9.《图兰朵》以京剧艺术为本体,融合了中西方戏剧、音乐元素,丰富的表现手段、高难度的表演技巧以及华美的服饰布景,深深吸引着现场观众。这表明(  )
①商业运营是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 ②文化交流效果取决于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程度 ③只有立足本来、吸收外来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④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既汲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又借鉴了国外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更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求。这说明(  )
①推动文化发展需要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 ②文化发展应立足于人民实践中形成的智慧 ③吸收外来文化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实现相互交流与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以莫高窟佛教艺术和藏经洞文物为代表的敦煌文化和艺术,是在丝绸之路千余年发展演变下,由来自中国、印度、希腊、中亚和西亚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种文化不断交流融汇,进而创新形成古代人类文化、艺术硕果。这启示我们(  )
①坚持文化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 ②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促进文化交流,减少文化差异 ④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12.现代芭蕾舞剧《牡丹亭》是通过西方古典芭蕾舞与中国昆曲音乐的巧妙结合,采用西方艺术传播中国文化的形式,由中央芭蕾舞团携交响乐团共160人组成的强大阵容来完整演绎。《牡丹亭》的成功演绎表明(  )
①文化交流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②艺术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艺术创新必须是引进与输出的统一
④艺术在文化交流、借鉴中相互学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D
13.“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表明(  )
①民族文化是本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立足中国国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④文化全面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A
二、非选择题
14.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结合“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根据材料分析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答案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③通过文化交流与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④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⑤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