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复习:《儒林外史》核心考点汇总一、文学常识:1.《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书中刻画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2.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清小说家。著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二、全书结构: (一)第1回: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 (二)第2-55回: 主体 02-30 回:科举制度下的假名士儒生。 31-46 回: 理想文士,贤人真儒。 47-54 回:真儒名贤理想破灭,世风日下。 55 回: 四大奇人(呼应王冕)。 (三)第 56 回:幽榜(有学者认为不是吴敬梓所写)三、人物形象梳理: 第一回 王冕 懂事孝顺 勤奋好学 蔑视权贵 不慕名利 ①用卖画得来的钱买好东西孝敬母亲; ②终日闭门读书,不满二十便满腹学问。 ③朝廷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早早地逃到会稽山,隐居终老。利禄熏心,热衷功名的腐儒,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第 2、3、7 周进 皓首穷经 醉心科举 迂腐呆板 耐心同情心 ①贡院哭撞号板。 ②在观音面前许愿,以吃长斋保佑母亲身体健康,坚持吃几十年长斋。 ③批卷耐心,提拔范进第 3、4、7回 范进 热衷功名 怯懦麻木 贪婪虚伪 世故圆滑 ①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乡试 ②中举后喜极发疯 ③中举后钱财和街坊四邻的送的东西 ④守孝不用银筷,但却吃大虾元子。 ⑤为报周进提携之恩,关照荀玫科举制度“制造”出来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 第 7、8回 王惠 贪婪无耻 凶残势利 软弱无能 信念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①到任南昌,故意不肯接印,直到送了银子才正式就职。 ②一上任就询问地方人情,公案通融。欺压衙役百姓,大肆敛财; ③宁王叛乱,降作伪官;宁王败后立刻逃跑,削发为僧。第 4回 汤奉 蛮横粗暴 贪赃枉法 将五十斤牛肉堆在枷上,将回民师傅害死。 将鸡捆在偷鸡贼头上并示众羞辱。第 5、6 回 严贡生 六亲不认 贪财霸道 虚伪自私 狡诈无赖 ①弟弟病重,不闻不问;②弟弟病逝,假意吊唁;③侵占弟弟家产。 ④强占别人家的猪,趁机讹诈银两;⑤用云片糕讹诈船家不付坐船的钱。 第5、6 回 严监生 吝啬薄情心狠 念及亲情 ①出钱找人帮哥哥摆平官司 ②王氏生病后喂好药、请好医生给她看病。 ③妻子王氏重病,却同意将妾扶为正房。 ④死前惜灯芯,伸着两根手指不肯咽气沉迷于八股和封建礼教的自害与害人者第13 -15回 马纯上 愚昧迂腐 痴迷举业 古道热肠 乐于助人 ①终其一生做举业、考功名,处处劝人做举业、考功名。劝蘧公孙、匡超人考科举。 ②帮蘧公孙赎枕箱;③帮助落魄时的匡超人;④取 10 两银料理洪憨仙后事。第10、11回 鲁编修 科场成功者科举维护者 ①把女儿当成男子养,定要作八股文。 ②认为娄公子们“只该闭户做些举业,以继家声。”第48回 王玉辉 志向远大 迂腐封建 念旧有情义 ①立志要著3本书,却落魄潦倒。 ②支持王小姐殉节,说可以名留青史,女儿绝食八日后去世,才大笑着出门了。 ③外出游玩期间一路悲悼女儿,凄凄惶惶。 ④去邓尉山看望老朋友,知道老朋友去世,又热泪纷纷形形色色的假名士第16-20 回 匡超人 事亲孝顺 勤敏好学 唯利是图 薄情寡义 虚伪狡诈 ①侍奉病重的父亲,读书读到深夜。 ②)帮潘三伪造朱签,拐卖使女荷花; ③替金悦代考中了秀才; ④逼死妻子郑氏,骗婚,潘三入狱翻脸无情; ⑤不知道何谓“先儒”,还强词夺理“先儒”指的是“先生”。第21-24回 牛浦郎 欺世盗名 装腔作势 虚伪狡诈 仗势欺人 ①偷牛布衣的诗稿;冒名顶替牛布衣将甘露庵改作“牛布衣寓内”。 ②将卜家兄弟视作招待董瑛的仆人 ③设计让牛玉圃揭穿万雪斋所忌讳的出身。 ④倚重知县的权势,怒拒石老鼠的敲诈,平息牛奶奶诉讼之事。第8-14回 蘧公孙 心地善良 爱慕虚荣 沽名钓誉 无心举业 ①资助逃难的王惠 ②在禁书上擅加自己的名字以博名气。 ③娄家家仆宦成与丫鬟双红相爱,想替双红赎身,公孙不依不饶,定要追究第29-31 回 杜慎卿 追求高雅 矫情傲慢 虚伪做作 有才气 ①觉得宗先生总给自己戴高帽太虚伪,觉得郭铁笔夸他几句是在拍马屁 ②声称最讨厌女人,但一到南京就托媒婆纳妾; ③鲍延玺借钱时一毛不拔,却教他如何去向杜少卿要钱。 ④曾考二十七州县诗赋首卷,孤芳自赏。 ⑤斥巨资办了场莫愁湖湖亭大会,重赏获奖小旦普通小人物第3回 胡屠户 粗暴鄙陋 庸俗势利 嫌贫爱富 凶暴粗鄙 迷信无知 ①肆意辱骂中举前的范进,百般讨好中举后的范进。范进清醒后回家一路低头替范进把滚皱了的衣裳后襟扯了几十回 ②认为中举的都是「文曲星」下凡,打了会被发落十八层地狱。第24-26 回 鲍文卿 恪守尊卑 尊礼守法 敬重斯文 乐于助人 忠厚正直 ①对待视他为朋友的向知县毕恭毕敬。 ②在茶馆看到钱麻子穿着如官绅一般打扮,觉得他不安本分。 ③“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义正言辞拒绝书办请他去求情的请求 ④巡考时,规劝并放过了作弊童生。第25-32 回 鲍廷玺 忠厚老实 懦弱无能 奴颜媚骨 自轻自贱 ①以娶穷人家女儿为由不娶富家子女。 ②在季恬逸面前,以门人身份抬举杜慎卿。 ③死乞白赖求得杜少卿帮助,重新拉起戏班。2-30 回作者塑造的人物既有假名士,也有贪污的官员、作恶多端的劣绅、坐馆的秀才等,他们形形色色的丑恶表现印证了王冕的话,八股取士制度为这些汲汲于功名利禄的读书人提供了一条路径,使他们逐渐抛弃和背离了真正的儒家思想,堕落成为社会的渣滓和败类。真儒明贤第31-34回 杜少卿 淡薄功名 傲视权贵 不愿主动拜访知县 朝廷征辟时,装病拒绝出仕尊重妇女 不拘礼法 携妻同游,反对纳妾;夸赞沈琼枝抗婚逃婚讲究孝道 敬俸娄老太爷,娄老病重时送其回乡乐善好施 ①出钱帮鲍廷玺组戏班子;②借被辞的王知府房子住③为郭孝子寻父提供帮助 ④杜少卿卖田,送娄太爷孙子去做小生意 ⑤杜借钱给黄大修房子。敢挑战权威 编著《诗说》,勇敢地与朱熹的观点对立(P188)第33.34回 迟衡山 热心善良 正直专一 有学问 懂礼乐 认为做学问就只做学问,讲功名就只讲功名 找庄绍光商议泰伯祠所行礼乐,倡导、策划泰伯祠祝 发表对“葬位”的看法,不听发福发贵之言。第34、35 回 庄绍光 恬适不屈 权贵不逐 名利喜爱清净仗义善良 ①名满一时,他却闭门著书,不妄交一人。 ②婉拒朝中权贵的征辟 ③出银子安葬露宿时遇的去世的老汉与老妇人。 ④为躲避乡绅拜访,搬到元武湖中住。 ⑤捎信到京城托人把卢信侯放了。第36、37 回 虞育德 知书达礼 乐善好施 忠厚善良 淡泊名利 质朴高雅 ①施救跳水轻生的年轻人,送银子买棺葬父; ②如实上报年庚,后得闲官却依旧欢喜 ③门生想让他办个生日会收礼,他拒绝 ④与犯了赌博的监生同吃同睡,为其辩白。 ⑤为作弊的秀才掩饰,事后却不承认此事。 ⑥协助郭孝子四川寻父。侠士、市井奇人第37、38 回 郭力 善良孝顺 经历奇特 有恒心耐心 ①二十年游遍全国寻找父亲,还碰到独角兽(罴九)、老虎等,经历奇特。 ②郭力路上见到一对夫妻装吊死鬼来窃取钱财,便好心教木耐武功。 ③郭力找到了父亲所在的竹山庵,却被父亲拒之门外不肯相认,郭力便在附近替人挑土、打柴,赚得银子,养活父亲。第39、40 回 萧云仙 仗义行侠 扶危助困 精忠报国 孝顺 ①在成都峨嵋山上打瞎了恶人赵大的双眼,救了老和尚。 ②去投军报效国家,与木耐一起平定了叛乱。 ③四年修好城,在城外兴修水利,还兴办教育。 ④当初因为父亲年迈不肯去边疆,后来被朝廷革职回家,对父亲痛哭。第50-52回 凤四老爹 身怀绝技 有勇有谋 乐于助人 不图回报 ①凤四老爹巧妙地让万中书由假而真,亲自出庭,勇试官刑; ②帮助同船的人要回被妓女偷走的银子; ③用武力帮陈正公要回毛二胡子诈骗的千两银子。第40、41回 沈琼枝 自尊自强 大胆泼辣 不攀高附势 不愿做妾,逃婚抗婚 南京卖诗卖刺绣为生,是个奇女子 怒骂市井恶少,怒打要船钱的作威作福的官差31-46 回,这些真名士无视功名利禄,有意避开科举制度,希望能够为国家、人民做些实事,挽救不良的社会风气。在他们身上,作者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注:42-46 回汤镇台、余特、余持(最后面一页有补充)第 55回 季遐年 写一手好字,不慕名利。高兴了才给字,不高兴多少银子都不给。怒斥御史的孙子。王太 下一手好棋。卖火纸筒生活。很低调,赢过国手。盖宽 画一手好画。开茶馆。慷慨资助他人,穷困潦倒后,又拒绝去找曾经帮助过的人。荆元 弹一手好琴。做裁缝,诸事由己,快活得很。47-54 回,作者深刻剖析八股取士制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腐败堕落的风气从官场弥漫到了民间。四、艺术特色1.回且正话反说。2.突出细节描写。3.运用夸张手法。4.借助前后对比。(一)卓越的讽刺手法。首先,《儒林外史》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起来。许多人物都有生活原型,如马纯上取材于冯粹中,杜慎卿取材于青然先生,杜少卿是以吴敬梓为生活原型等。作者注意表现对象身上的喜剧性因素,又将之还原到生活之中。例如马二先生。他富有同情心,慷慨仗义,他出资埋葬了假仙人洪憨仙,他送钱送衣资助流落他乡的匡超人。但是又揭示了他可鄙、可笑的一面。他嘱咐匡超人以文章举业为重,以争取功名富贵来荣宗耀祖,显亲扬名。又如,王玉辉是受封建礼教毒害很深的人,为了“青史留名”,他鼓励女儿殉节,在女儿死后,还大笑出门,但他女儿公祭的时候,他却“转为心伤,辞了不肯来”。后来在苏州见到船上一个少年穿白的妇人,他却又想起了他的女儿,泪流满面。作者通过他矛盾心情的揭露,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面目。其次,《儒林外史》还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使这部书不仅成为一部儒林丑史而且成为一部儒林痛史。吴敬梓善于“从悲剧中发现喜剧”。他笔下的喜剧性人物都有某种悲剧性。周进考了几十年,却连一个秀才也没考上,还受尽年青秀才梅玖的欺侮凌辱。以至参观贡院时,哭撞号板,当人们可怜他,要凑银子为他捐个监生时,他说自己变驴变马,也要报效。范进呢,几十年来一直考试不中,弄得全家缺吃少穿,还受尽岳父胡屠夫等人的欺凌漫骂,有一天他的梦想突然实现了,自然喜出望外,以致他的精神难以承受而发疯。范进发疯的状态和过程虽使人发笑,但更令人感到悲惨可怜。正因为吴敬梓给可笑注入了辛酸,给滑稽注入了哀愁和痛苦,更能发人深省。(二)用夸张法和对照法将喜剧因素放大小说第五回写严监生之死,就是著名的例子。再如范进与张静斋到高腰县打秋风,汤知县不在,只得暂住关帝庙。严贡生自夸说:“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但是严贡生强圈别人猪的行动,否定了他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菜的便宜”的谎言,使人哑然失笑。讽刺艺术人物前后对比讽刺 王玉辉鼓励女儿殉夫,后又为女儿的去世悔恨痛哭;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态度变化周进是童生时,梅玖极力挖苦,周进升学道后,梅玖又自称其学生人物言行矛盾讽刺 严贡生自吹从不占人便宜,转身就有人告他强占猪;杜慎卿声称最讨厌女人,但一到南京就托媒婆纳妾。权勿用宣称一切事物不分你我,但杨老六把他钱拿去赌输掉却气得眼睁睁人物细节夸张讽刺 严监生死前伸两手指胡屠户打完范进手掌弯不过来人物情节的对称前半部分有贵公子娄三、娄四:后半部分有汤镇台的汤大、汤二。前部分有注重八股的鲁小姐:后半部分有见识不凡的沈琼枝。前半部分有附庸风雅的娄氏二公子请到徒有虚名的权勿用,席间权勿用因为人命案被官府的铁链带走;后半部分高翰林请假万中书,席间万中书也同样被铁链绑走。前半部分有贪财好利的严大、严二;后半部分有德行高洁的余大、余二五、故事背景《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六、内容简介与主题探究《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作者通过描绘儒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读书人寻找了三条道路:文人隐居山林寻求宁静;真儒以改造社会为已任;奇人隐于市井以自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