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水平1:能够知道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能够知道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促进了交换和贸易,进而推动了早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能够梳理古代主要文明发展演进的时间并辨识古代主要文明的地理分布状况;能够通过归纳表格,知道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的文明发展概况;能够认识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宗教色彩;能够认识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状况和典型特征;能够表现出对古代文明与早期发展的理解和认同,认识本课的学习价值。
水平2:能够知道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能够通过分析文明产生的过程,理解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知道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能够通过对比分析,知道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文明的共性,理解阶级产生、国家形成和文字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史料并运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等做出解释。能够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念。
水平3: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理解古代文明演进的历程及其意义;能够理解古代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埃及法老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能够理解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受到军事征服、社会分化和婆罗门教基本教义等历史因素的影响;能够理解古代希腊城邦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能够理解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水源条件、气候变化等因素对于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文明的影响;能够认识和理解古代文明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增强对文明独特性创造、个性化创新的认同。
水平4: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理解古代文明演进的历程及其意义;在对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希腊文明列表分析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选择恰当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了解世界历史文明发展历程,能够恰当地运用材料作出对自己所探究问题的论述;能够感悟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更全面地、客观地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开拓世界视野,增强国际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难点释疑】
1、文明:人类所建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统称为人类文明。
文明也指人类进化脱离了动物与生俱来的野蛮,用智慧建立了公平的规则社会;当人类社会发展建立了合理规则,彻底脱离了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兽性,文明才真正意义上产生。
2、 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释迦摩尼(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影响: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3、 城邦
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城邦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按照公民在公民大会权力的多少划分成五种不同的政体。城邦公民一般指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性。人们因此把古希腊城邦比喻成“男性公民的俱乐部”。
--------------------------- 课前预习案 -----------------------------------
【我的预习任务】
文明的产生
什么是文明?
文明产生的标志?
文明产生的前提?
(1)____业和_____业产生:最早的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改变了食物来源、生活方式,产生了社会分工和社会结构变化:
农业的发展使人们要求质量更好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_______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不同地区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_____的发展。经济发展让一部分人从事专门的____和____创作工作。农耕需要____生活,较大的居住点发展为________。
4文明产生的过程?
____分化和对抗的形成: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_________的提高,使产品有了剩余,首领们把公共产品据为己有,____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举例论证:________)
为争夺土地和资源,部落之间战争的被征服者称为奴隶,_______制成为第一种剥削和压迫形式。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
(2)____开始形成,进入文明社会:
为管理阶级矛盾和控制部落战争,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_____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人类由此进入_____社会。
(3)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____产生了。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西亚——( )流域文明
自然环境 ( )河和( )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围成了一个肥沃的冲击平原——美索不达米亚。
早期文明发展的成就(特点) 政治 ⑴约____ 年左右,这里产生了最初的文明⑵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______地区出现一系列____国家⑶约____世纪,古______的 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 制度,颁布《 》。(1)地位:世界上现存 的较 的 法典 。 (2)特点:内容全面;宣扬 ,维护 的利益和权威。
文化 ⑴文字:最古老的文字—— 文字⑵文学:最早的史诗《 》,诞生了著名的 与 传说; ⑶数学:苏美尔人发明 制
2.东北非——( )文明
自然环境 ①东,西临沙漠,北有地中海,干旱少雨。② 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政治 ⑴公元前3500年— 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 ⑶ 作为神权象征具有至上的权威;法老之下设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文化 ⑴文学:神话、文学故事⑵文字:创立 文字,生产主要书写材料 纸;⑶历法:制定世界上第一部 历,三个季节。⑷建筑: 证明埃及人建筑和数学达到较高水平。为了体现法老至上的权威,也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3.南亚 ——( )文明
自然环境 印度河和恒河大平原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政治 ⑴公元前 ,古代印度文明诞生于 流域;⑵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 时代来临 流域得到开发,形成一系列国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出现贵贱分明、职业 、法律地位不平等的 制度。
文化 ⑴宗教: 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教的创立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⑵文学:创作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和《 》⑶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创造了从1到9的( ),发明了“ ”,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4.东南欧 ——( )文明
自然环境 半岛南部和 中部分海岛。这里海岸线曲折,多 少 ,不利于 和地区性大国兴起。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政治 ⑴公元前2千纪,诞生 文明和 文明,合称爱琴文明。⑵公元前8—6世纪,数量众多的 逐渐发展起来。特点: 、 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即公民政治)政体类型代表: 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 政治的代表; 是多数公民掌权的 政治的典型。
文化 ⑴文学:创作出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⑵历史:①( )首创“历史”一词,被认为是“史学之父”,②( )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⑶哲学:( )、( )和( )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 课中学习案 ----------------------------------
活动1 文明的产生:
了解文明产生的前提、过程,说明其中蕴含的唯物史观的原理?明确文明产生的基本标志?
活动2古代文明的多元性:
按出现的时间排序例举主要的古代文明和存在的中心区域?尝试按自然条件划分上述文明的类型?
古代西亚和埃及、希腊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
(3)分析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在政治方面的突出特点,分析主要原因和影响?
【课堂小结】
农耕与畜牧的产生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原始时代的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公元前10000到公元前9000年,农业最早产生于西亚,古代印度、中国、中南美洲等地随后独立发明了农业。与农业同时产生的是最初的畜牧业。农耕畜牧的发明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生产者,促使人类使用金属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农耕畜牧的产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在农业与畜牧业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了农业与手工业和商业的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使人类走向文明成为可能。
人类最初的文明受制于不同地区的时空条件,越是文明初期,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越大。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分别产生于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与农业最初的发生地几乎一致。埃及文明的发展深受尼罗河涨落的影响,较早出现了统一的专制主义集权国家。两河流域土地肥沃,经常遭到周边部落入侵。入侵一方面造成文明的兴衰更替,另一方面不断给两河流域带来新的活力,苏美尔、阿卡德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者最初都是入侵者。巴尔干半岛多山少平原的环境与铁器时代生产力的结合,造成了古代希腊独特的城邦制度。城邦以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为特征,雅典民主政治成为城邦民主的典范。但是这种城邦民主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只有占人口少数的成年男性公民才具有选举权,其局限性非常明显。古代南亚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恒河流域的开发,文明中心逐渐转移到今天的印度北部。罗马崛起于意大利,在充分汲取周边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地中海地区的征服和统一。
【基础检测】
1.以下有关人类文明产生的重大阶段性事件,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②农业和畜牧业产生③国家形成④社会阶级分化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2.参观法国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块黑色石柱(见图)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石柱上部的浮雕表达的政治观念是
A.王权神授 B.民主共和 C.主权在民 D.天赋人权
3.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基督教 ④楔形文字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4.古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材料表明
A.古埃及人崇拜神灵 B.法老崇尚理性 C.法老具有至上权威 D.法老以法治国
5.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
①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        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
③掌握一定数学知识          ④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6、阿育王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7.种姓制度是古印度一项影响深远的等级制度。这种制度
A.种姓制度为婆罗门教提供理论基础 B.种姓制度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种姓制度严格分为五个森严的等级 D.低等级的人可以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8.佛陀(释迦牟尼)微笑着说:“……我的法好像深广的大海,无论什么都能包容。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这句话表明佛陀主张
A.世间一切皆苦 B.世人都要拥护种姓制度
C.世间众生平等 D.世人都可进入极乐世界
9.下图是据哈蒙德《希腊史》统计的雅典人口数量分布图,书中认为雅典总人口约40万人,那么有权参与雅典民主政治的人口数量大约为(  )
A.20万人 B.16万人C.4万人D.12万人
10.四大文明古国等古代文明能够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源自于( )
A.山川河海阻碍了文明之间的交流 B.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C.各文明早期都处于小国寡民状态 D.自然环境与历史条件的不同
------------------------------- 课后巩固案 -----------------------------
1.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先后培育出水稻、粟(小米)大豆、甘薯、玉米等农作物。据此可知( )
A.人类文明兴起以农耕为基础 B.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C.农业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D.粮食作物培育推动了社会分工
2. 下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
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
3.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 )
A.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B.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C.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 D.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4、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2世纪之间,北纬30度上下区域的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一现象说明( )
A.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决定性 B. 早期人类文明的联系性
C. 交通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性 D. 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1)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材料中涉及的文明可以划分为哪两大类?列举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古代文明的有哪两个。
(2)根据材料二,分析自然环境对古埃及、古希腊发展的影响。结合材料一地图和所学,谈一谈你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
基础检测:
DACCABBCCD
提升作业:
1—4:ACDD
5(1)两类: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两个:古代巴比伦和古代埃及
(2)影响:古代埃及文明属于大河文明,使得古埃及确立专制制度和农业发展;
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为古希腊民主政治和工商业发展奠定基础。
认识:世界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受地理环境、政治制度以及经济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